辛燕
(廣西職業師范學院,廣西 南寧 530007)
堅持建設性和批判性相統一,有利于有效傳導主流意識形態,增強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凝聚力。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八個統一”的具體要求,堅持政治性和學理性相統一、價值性和知識性相統一、建設性和批判性相統一、理論性和實踐性相統一、統一性和多樣性相統一、主導性和主體性相統一、灌輸性和啟發性相統一、顯性教育和隱性教育相統一,為思政課的改革創新指明了方向。其中,“要堅持建設性和批判性相統一”,是從價值導向方面對思政課改革創新提出的根本要求。從哲學的角度而言,建設性和批判性是對立統一的關系,常言道,不破不立,如果批判是“破”,那建設就是“立”,“破”是為了更好的“立”,立字當頭,建設為先。可見,更好的建設是批判的真正使命。因此,思政課的改革創新要把建設性和批判性聯系起來,思政課建設才能取得更好效果。
思政課的建設性,就是正面宣傳主流意識形態,傳播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導大學生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堅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解決好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個根本問題,堅持正確的政治立場和價值導向,確保黨和國家長治久安,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這種正面建設工作是思政課的主題主線。
思政課的批判性,即批判錯誤觀點和思潮,引導學生正確看待現實問題。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國際交往日益頻繁,在國際國內環境變化等多重因素的綜合影響下,出現了多種文化和思潮,錯誤言論和思想在網絡傳播,主流意識形態的凝聚力和向心力面臨新的挑戰。要認清種種錯誤思潮的實質和危害,善于理性思考,不被錯誤言論和思想迷惑和欺騙。建設性重在肯定成就、正向引導,批判性重在聚焦問題、明辨是非。
改革創新思政課,使其堅持建設性和批判相統一,主要做到以下幾個方面:
思想政治理論課是做好大學生意識形態工作的重要陣地,思政課老師要充分發揮課堂教學這一主渠道的作用,講深講透相關理論,使大學生堅定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深入人心。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是在近代以來的歷史發展選擇和文化思想競爭中確立的,隨著社會的發展,尤其是經濟全球化過程中,我國與國際社會的交往和聯系越來越緊密,一些西方的政治理論也在中國大行其道,多種文化和思潮影響著大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比如,在理論教學中,在講到樹立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問題時,要求教師對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和內容有深入理解,要講清楚宗教信仰與馬克思主義信仰的區別,宗教也有道德教化作用,但這種作用是建立在對虛幻神靈的恐懼上的,以“恐懼”為壓抑的力量而使人“自律”,其最終結果是使人成為唯心主義者,做出違背社會規律之事,而馬克思主義信仰則完全不同,馬克思主義者是無神論者,真正的馬克思主義者是具有愛心和崇高道德理想的人,以全人類解放為己任,心存大愛,胸懷天下,完全不同于宗教信仰。要講清楚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是否會過時或已經過時的問題。讓學生真正理解馬克思主義在當代、未來中的價值。
“堅持建設性和批判性相統一”,要求在教學中注重傳導主流意識形態,直面各種錯誤觀點和思潮。當前,由于經濟全球化和網絡技術的快速發展,社會出現了文化多元化和社會思潮多樣化,受此影響,一些帶有明確的政治指向性的社會思潮和錯誤觀點也在青年學生中蔓延。自蘇聯解體東歐劇變以來,西方多黨制被奉為普世價值,主張新自由主義、西方憲政民主、歷史虛無主義的論調大有市場。一些別有用心的人士,更是利用社會轉型期出現的社會矛盾大為炒作,試圖從不同角度消解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其實質往往是否認馬克思主義和社會主義制度,否認中國共產黨的領導。青年學生思想活躍,個性張揚,但是社會閱歷淺,對一些錯誤的觀點和思潮缺乏辨識能力,思政課老師要堅持建設性和批判性相統一, 要從歷史和現實的角度,傳導主流意識形態,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增強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引領力,同時,直面各種錯誤觀點和思潮,在講課中旗幟鮮明地批判錯誤思潮、幫助大學生解除思想困惑,引導大學生在多種思想觀念的沖突中明辯是非,在多元中求共識,引導大學生樹立大是大非政治立場,對錯誤言論及不良現象敢于亮劍發聲,提升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主導權和話語權。
當前大學生從整體上看,思想政治的主流方向是積極向上的,他們關心國家大事,熱愛中國共產黨,熱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國家,認同中國共產黨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和最大優勢,并且對中國共產黨領導和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很有信心。在思政教學和實踐當中,思政教育工作者要運用多種方式,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導主流意識形態。比如,用紅色文化引領大學生思政教育工作,讓學生通過參觀革命遺址、紀念館、紀念塔(碑)、烈士陵園等物質性遺產,或者唱紅色歌曲,觀看紅色戲劇、紅色電影等精神遺產,讓大學生深刻感受一代又一代共產黨人的奉獻精神,洗滌心靈,進而提升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理解力和認同度,更加認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 并主動為之努力和奮斗。此外,還可以加強教學方法手段的創新,應用現代科學技術手段,比如計算機技術、多媒體技術、網絡技術、數字音像技術、衛星廣播技術、虛擬現實技術、人工智能技術等在內的現代信息技術,占領輿論主陣地,傳導主流意識形態,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入人心。
建設性與批判性相統一也是馬克思主義的重要屬性之一,思政課建設中深刻把握并堅持建設性和批判性相統一的原則,才能引導大學生用全面、發展、辯證的觀點來認識問題、分析問題,增強“四個自信”,把愛國情、強國志、報國行自覺融入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當中,為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