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丹
(重慶市巫山縣大昌小學,重慶 巫山 404707)
在小學教育階段,學生若想學好語文知識,首先就需要具備一個良好的閱讀能力。所謂閱讀能力就是指小學生對于書面文字的解讀能力,閱讀作為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點教學內容之一,能夠充分展現出小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為此,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小學語文教師應當加強對小學生閱讀能力培養的重視,不斷強化小學生的語文閱讀練習,采取有效的措施激發小學生的閱讀興趣,進而讓小學生能夠積極主動的去閱讀,培養小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從而進一步提升小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對某些事物感興趣,學生才會想要更深入的去了解它。為此,教師需要在教學中進一步激發小學生的閱讀興趣,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夠積極主動的進行閱讀練習。現階段,教師可有效采取講故事、創設教學情境以及組織學生開展課外閱讀活動的方式來激發小學生的閱讀興趣。而小學生因為年紀小的關系,他們對周圍的一切事物都充滿了好奇,基于這種好奇心理,教師可在教學過程中通過講故事的方式來激發小學生的閱讀興趣,將教學內容有效融合在故事中,讓學生在故事學習到語文知識。小學生的思考方式通常由感性思維主導,所以,小學語文教師科可通創設教學情境的方式來引導小學生進行閱讀訓練,或是有效運用多媒體設備在教學課堂上為學生播放視頻與圖片,以此來激發小學生的閱讀興趣。除此之外,教師也可通過組織學生開展課外閱讀活動的方式進一步幫助學生理解與掌握語文知識。
例如, 教師在教學《沉香救母》一文時,教師可事先搜集一些有關沉香救母的電視劇或動畫片段,在教學課堂上借助多媒體設備,為學生播放視頻或動畫片,在適當的時候停止播放視頻,以此來激發小學生的興趣,引導學生對課文內容進行閱讀,在閱讀的過程中尋找沉香救母的結果。通過這種方式對學生進行教學,可以有效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進而積極主動的去閱讀,進一步提高小學生的閱讀能力。
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可通過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閱讀環境 ,促使小學生積極自主的趣閱讀課文。一個良好的閱讀環境不但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夠有效拉近學生閱讀文本之間的距離,從而幫助學生深刻感受文字的魅力。
例如,教師在教學《林沖棒打洪教頭》一文時,教師可先通過多媒體為學生播放相關視頻,之后在組織學生對相關角色進行扮演,從而使學生都能夠積極的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通過這種方法為學生營造一個輕松、愉悅的學習環境,可以打破原本刻板、枯燥的教學模式,促使學生積極自主的參與到課堂中來,進而在玩樂中加深小學生對課文的理解。
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為了進一步提升小學生的閱讀水平,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培養小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當小學生養成了良好的閱讀習慣后,就能夠自主閱讀相關文章,進而減少對教師的依賴性,同時在閱讀過程中學生可以有效拓展自己的眼界,以此為作文寫作積累豐富素材,不斷提升自身的文學修養。除此之外,在教學中教師應當積極引導學生做好課前預習準備,自主翻閱相關資料,進而對課文知識點進行簡單的總結歸納,從而培養小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在教學課堂中發揮的主要作用就是引導學生學習語文知識,學生才是課堂學習的主體,為了進一步提升小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教師需要培養小學生養成良好的自主閱讀意識。當小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后,還應當學會自主挑選適合自己的課外書籍進行閱讀積累。為此,教師應當引導小學生挑選書籍時要充分結合自己的喜好,挑選自己感興趣的書籍閱讀,這樣才能確保學生能夠堅持閱讀,進而有效提高自身的閱讀能力。
例如,在教學中,教師可針對小學生的特點,為學生推薦適合他們這個年紀閱讀的書籍,如《一年級的小豌豆》與《草房子》等相關書籍,通過有趣的故事情節來激發小學生的閱讀興趣,從而有效培養小學生養成良好的自主閱讀意識。
綜上所述,學生閱讀能力的還壞直接關系到學生語文知識的學習情況,因此教師必須要加強對小學生閱讀能力培養的重視。基于此,在實際教學過程中,語文教師應當不斷創新當前的教學模式,進一步激發小學生的閱讀興趣,營造一個輕松愉悅的課堂學習環境促使學生進行語文閱讀,通過有效地引導幫助小學生養成一個良好的閱讀習慣,并積極培養小學生的自主閱讀意識,進而有效提高小學生的閱讀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