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秀娥
(廣東省惠東縣平山第一小學,廣東 惠州 516300)
在當今的環境下,語文學科的研究性學習也是教師的一種重要方法,更有利于學生在語文課堂上主動探索知識,從而促進創新與探究的萌芽。下面,筆者就小學語文研究性學習談談自己的看法。
小學語文教材是我國相關教育人員結合我國悠久的文化歷史結合當代的教學理念精選出的教學內容。小學語文教材具有著極高的教學意義和實用性。小學語文教材中具有著極為豐富的教學內容,例如:天文地理、名人傳記、科學、詩歌等等。這些教學內容都可以作為研究的課題。
對于小學生而言,小學生的主要活動區域就是日常生活與校園生活,因此教師可以在生活中找尋開展語文研究性學習的課題,進而讓學生感受到語文的重要性。進而為學生走出校園、走向社會奠定基礎,使得學生在未來的學習與生活過程中更為順暢。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當與生活實際相關聯,將語文研究性學習融入到社會生活中去,在觀察與學習的過程中感受生活、體驗生活。
小學語文教師在開展語文研究性學習的過程中研究性課題的選擇可以在校園活動中找尋,例如:學校開展的普通話規范、書寫大賽等類似活動。教師可以用相關的活動作為研究性學習的話題,開展“漢語言的演變”的語文研究性學習。在小學課堂中總有喜歡語文書法的學生,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可以讓喜愛語文書法的學生作為研究小組組長,讓學生以漢語言演變為核心,找尋到自己感興趣的課題進行研究。例如:甲骨文、小篆、大篆、行書、楷書、草書、金文等等,在學生找尋研究資料的過程中教師應當給予適當的引導和幫助,讓學生自主的發揮想象力,大膽的設計書法作品,進而讓學生在研究和實踐的過程中提升學生的漢字書寫能力的同時通過創新性的學習讓學生感受到漢語言的魅力,提升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將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充分的調動起來,進而提升小學語文教學質量。
建立合理科學的研究小組是十分必要的,其主要目的是為了促進學生更好地完成學習任務,也是確保問題研究的開展,確保發揮學生的特長,更是為了培養學生良好的團隊合作意識以及團隊精神。在網絡環境下,研究性學習對學生各方面都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如自主學習意識、自控能力、計算機操作能力等,為此,綜合了各個方面來考慮,要以學生自愿為前提,讓學生按照認知能力、探索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等方面進行分組,使得各個小組的綜合水平基本上無明顯差別,這也確保每個學生能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發展。需要強調,研究性學習小組人數以3~5人為宜,人數太多反而會影響學習的效率。
在學習的過程中,教師通過有效情景創設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想象。是學生在積極的學習活動中,展開具體的想象和聯想,如在學習《四季》時,通過學生對文章的閱讀學習,孩子們看到了春天最具代表性的草芽、燕子的對話,教師通過有效引導,帶領學生來到春天的世界,讓大家在想象的天空中展開創造性的形象,并試著用文中的語氣和格式試著展開與春天的對話,“花果累累,他對蜂說‘我是春天’”、“柳芽嫩嫩,他對風說‘我是春天’”等。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展開對春天的想象,進而字自覺的對春天的特征展開具體的研究性的學習,有效的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提高了學生的積極性。
現如今,高校的科學學術研究和小學語文方面的研究學習是不一樣的。它們的研究都有它們自己獨特的內涵。它不僅是一個學習方法,更是一個學習過程,著重對于研究能力方面的培養以及創新能力方面的提高。在大多高校的研究學術中如果做出有創新,對社會有價值的學術成就,將會是高階層的代表,將會成為學術研究方面的前鋒。在小學語文研究性學習的過程中,一方面要學習基礎知識,另一方面要培養實踐能力,可以達到基礎教育的目標[2]。所以在學生研究學術的過程中要嚴格監督,學習其內容要根據所在學校的具體情況而定,也要根據不同的學生選擇不同的方案,選擇最好的。從最小的方面入手,在課堂上少講一點。等同學們對內容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然后再深入的進行講解。教師在備課的時候,要用心做好備課,也要準備多個課題可以讓學生們選擇。在教學的過程當中,老師和學生要發揮想象力,多找出更多的課題。
現實告訴我們,孩子們有和成人一樣的獨立的研究能力和獨立的動手能力。在現在這個發達的社會中,孩子們了解的事情不一定比大人少,在探索未知世界的過程中,孩子們的好奇心更強烈,孩子們更加的積極,所以我們必須進行教育方式的變革。教師應根據教學方式中的需要,在課堂上有計劃的教導學生們確立大家想出的研究課題,讓同學們搜集一些關于課題的資料,讓同學們集體動手進行實驗。
由于認識層面的模糊不清,導致語文在教學改革中呈現極端的走向,從而不能客觀的由傳統教學模式,轉變為改革后創新的模式,無法辯證客觀的實現新舊模式的良好轉變。在“研究性相關學習”成果顯著,成就繁多時的激動人心時刻,我們不能完全摒棄最初傳統的“講授式教學”。盡管在講授過程中,特別是語文基礎知識會特別占優勢,在對教材進行講解時,教師可以系統、高效的在課堂上傳授知識,這是一種傳統性的講授知識的方法,是一種經濟節約的教學模式。改革創新的教學模式是在傳統授課基礎上進行改變,添加新穎的互動提高課堂效率,而非完全傳統教學模式。
小學語文的教育學習是在開放性、自主性、民主性等優勢共存的條件下,受到全體小學語文教師共同認可的,加上各種教學互長,吸取每個人的優勢,在傳統教學的基礎上加以補充。語文學科的學習,雖然不同于理科的實踐性之強,但仍然需要研究性創新型,研究性學習不僅有利于培養學生對文學性鑒賞能力還可以廣泛吸取文學素養的機會,提升審美的水平和語文學習的興趣,更高層面上可以健全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