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焱
(新疆阿克蘇職業技術學院,新疆 阿克蘇 843000)
引言:在進行漢語教學的過程中要能夠促進漢語講授的合理性,從而使漢語教學效果能夠得到優化與實現這樣才能讓學生積極的學習漢語并學好漢語,應用漢語進行交際。然而漢語由于其本身的文化環境和歷史造成其在教學的過程中具有一定的困難,學生的學習也變得難度較大。因此我們在教學的過程中應進一步提高漢語教學的工作質量,通過提高師資力量水平,構建更和諧的漢語教學環境,促進漢語在少數民族得到有效的教學,使全國人民都能夠通過漢語進行暢快的交流。
我國的漢語發展有幾千年的歷史,漢語在發展的過程中講究“語”和“文”分離的狀態,即漢語的書面表達和口語表達方法是各不相同的。主要表現在漢語的書面表達更加具有規范性,講究按照一定的語法規則進行書寫,而漢語的口語表達更加靈活,同時語音、詞匯、語法句式相比于書面語言也更加靈活,變化范圍更大,因此漢語的口語表達相比與書面表達更具有難度。而漢語的這一本質特征也正是我國很多少數民族地區開展了多年的漢語教學,在進行漢語表達時仍存在一定困難的根本所在。此外,還有有很多少數民族學生在學習漢語的過程中,進行母語負遷移,將自己的母語語法規則應用到漢語表達上,導致漢語表達極不規范。例如維吾爾族語言的主謂賓采用的是SOV的結構,而漢語在進行主謂賓表達時采用的是SVO的結構,借助于實際案例,如將“我讀書”的意思表達為“我書讀”[1]。
教學效果的影響主要表現在很多教師本身的漢語表達水平不達標,而且教學方法不科學,從而在教學生進行漢語學習時,學生所學到的漢語表達不規范。例如在很多少數民族的偏遠地區,進行漢語教學的多為本族教師,他們在進行漢語表達時,其自身的專業素質嚴重不夠,而教學水平不足的情況下也會導致少數民族學生所學的漢語表達不規范。此外有部分教師在教學時采用“滿堂灌”的方式進行教學,講完拼音講詞匯、講完詞匯講語法,講完語法講課文等等,沒有給足學生進行漢語訓練的機會,即使開展了豐富的漢語教學,由于教學水平的不足,少數民族學生的漢語水平也沒有得到實質性改善。
動機是一個人行為的驅動力,通過動機可以引領人進行個體活動,維持該個體活動長期發展,并且使個體活動向著某一目標前進[2]。要想有效的提高少數民族學生漢語表達的水平,我們應通過有效的策略激發少數民族學生進行漢語表達的動機,通過動機的驅使,使少數民族學生積極的進行漢語表達。在深入認知、不斷的學習與有效的鍛煉情況下有效的提高少數民族學生進行漢語表達的水平。例如上述原因中,由于缺乏漢語表達的環境,很多少數民族學生即使在學習了漢語基礎知識以后,得不到有效的鍛煉,其漢語表達水平仍然得不到提高。針對這樣的現狀我們應通過有效的策略引導少數民族學生改變對漢語的認知,使他們能夠充分地認識到漢語表達的重要性,從而充分地重視漢語的學習,并在學習之后進行漢語交流,在不斷交流鍛煉的過程中提高漢語表達水平。
通過有效的引導使少數民族學生轉變認識,讓他們在學習漢語之后,應能夠將漢語學以致用,充分的發揮漢語的重要作用,才能使少數民族學生重視漢語的表達,從而在不斷的鍛煉和應用過程中提高漢語的表達水平。通過有效的方法引導少數民族學生改變對漢語的認識,使他們能夠充分的認識到學習漢語之后,充分的應用漢語,發揮漢語的作用,從而認識到漢語的表達對他們的日常生活所帶來的幫助,以此增強學生對漢語學習的學以致用能力。例如在學校開展的專家講座活動,參與活動的專家可能進行漢語講解,而對于漢語知識掌握不了的情況,可能在參與活動中不能完全理解專家所講的內容,因此通過這種場景有效的激勵跟著學生能夠積極的學習漢語,充分的鍛煉對漢語的應用能力。再如在校園網站開展的過程中,校園網站的語言采用漢語,而學生在瀏覽校園網站或者是通過相關網站進行交流的過程中,都需要充分理解漢語知識和意思才能夠達到目的,通過這種方法即使學生能夠充分認識到學習漢語的重要性,在日常生活中處處都是漢語,增強對漢語的實際應用能力。同時為少數民族學生構建了良好的漢語學習環境,使學生能夠隨時隨地的學習漢語,全面提高少數民族學生的漢語學習效果。
結語:少數民族雙語教學是民族教育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實行雙語教學,一方面,有助于保護少數民族文化,對于少數民族文化資源的繼承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另一方面,有助于弘揚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促進多民族文化交融、增強文化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