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亞娜
(中共重慶市璧山區委黨校,重慶 402760)
新時代的背景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相比較資本主義市場經濟的貧富分化以及資本主義矛盾造成的各種經濟危機,會顯得更加的穩定,也能使社會更加公平,而且它的優勢在于能創造較資本主義經濟體制更高的勞動生產率,保障了經濟的效率。但是社會主義經濟很難做到按勞分配,并且社會主義體制的公有不利于企業的競爭發展環境。只有努力克服當下的困難,才能有利于社會主義經濟與資本主義體系的和平競爭。
和平競爭是兩大經濟體系在和平共處的條件下爭奪經濟優勢并戰勝對方的斗爭,并非共同發展。而這種和平競爭的實際關系是兩種社會體制之間社會主義國家與資本主義國家的對抗。而“競爭”是不同于“競賽”的,例如,對“競爭”的原則的體現就是《破產法》的出臺,競爭就是一方的勝利統治,另一方的失敗和死去。在和平競爭中選擇發達資本主義國家作為對手,而并非發展中名族主義國家,同時,它們是社會主義國家在和平競爭中爭取的同盟[1]。
資本主義國家可以通過國家內部的無產階級革命直接推翻資本主義制度,從而建立社會主義國家,也可以通過國家內部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的斗爭不斷削弱資本主義經濟。例如,古巴共和國在經歷豬灣事件后,卡斯特羅宣布開始社會主義革命。對于兩大經濟體中的社會主義能否戰勝資本主義,具有決定因素的就是兩種經濟體制上的和平競爭關系,所以解決好社會主義的經濟建設問題也決定社會主義能否取得最終的勝利,是共產主義經濟制度在和平競爭中需要爭取的優勢。
資本主義制度的矛盾加深以及和無產階級的階級斗爭是產生無產階級革命運動的根本原因,而影響無產階級革命的結果就是兩大經濟體制的和平競爭,決定了無產階級運動能否走上社會主義的道路。例如,在社會主義國家沒有出現的時候,資本主義的勞動者已經不滿資本主義制度,認為無產階級宣傳的社會主義制度才是解放勞動者的進程制度。但是,當社會主義國家出現,資本主義的勞動者并沒有直接掀起革命,而是理性分析資本主義國家和社會主義國家在不同制度體制下的國家經濟發展和人民群眾的生活情況,只有社會主義制度國家優于資本主義國家,社會主義制度才能對資本主義的勞動人民產生巨大吸引力。
兩大經濟體之間的和平競爭主要表現在多個方面。首先是在世界市場上社會主義國家與資本主義國家的競爭,大致是商品生產方面和商品制造方面。例如,在《中國制造2025》中提出的方針和基本原則以及“三步走”來實現制造業強國都是為和平競爭做出的策略。其次,還有在進出口貿易中,資本主義國家的保護主義與社會主義國家的反資本歧視策略[2]。而和平競爭的關鍵還是取決于兩大經濟體之間的經濟誰實力更為雄厚并且能平穩高速發展自己國家的經濟實力。
主要是因為在和平競爭初期階段,社會主義經濟體制在各種綜合情況下處于一個比較劣勢地位,例如,俄國在十月革命前期,它的生產力發展水平以及經濟水平落后于資本主義國家50年到100年,所以這個階段是要通過競爭來削弱資本主義體系的過程。而在第二階段社會主義經濟體制與資本主義經濟體制在同等條件下競爭,逐步擴大自己的優勢,最終資本主義會因為自身內部的矛盾和各種經濟危機加快和平競爭的速度[3]。而根據黨中央的報告推演這個過程至少還需要二、三百年,并且在和平競爭中社會主義體制能戰勝資本主義體制的信心主要來源于自身體制的優越性,而這種優越性需要一定的時間檢驗才能發揮真正的作用。而資本主義制度也有自身的自我調節體制,資本主義的私有制是一種彈性體系,可以逐步擴大自身體制的社會化進程,從個人資本到股份資本再到壟斷資本,到最后的國家壟斷資本乃至于國際壟斷資本。通過這種形式能延長自身制度的壽命,也延遲社會主義國家在和平競爭中戰勝資本主義制度的時間。
社會主義國家與發達資本主義體制國家的競爭比兩大經濟體制的競爭還要早,當發生“熱戰”、“冷戰”的情況,和平競爭就會暫時受阻。例如,1946年冷戰開始之后蘇聯的經濟也因此受到嚴重影響,最終解體[4]。而社會主義制度的競爭只能站在和平的基礎上。當足以影響到和平競爭進程的情況發生,會直接影響社會主義經濟制度與資本主義體制的和平競爭關系,可能會延遲社會主義國家追趕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的時間,所以冷靜分析并避免這種情況帶給社會主義經濟發展的不良影響。
兩大經濟體制之間的和平競爭直接影響到社會主義經濟體制國家能否邁出一大步,追趕并戰勝資本主義體制國家,而和平競爭過程中發生的不穩定性對社會主義經濟體制的勝利有絕對影響力。其次,要全面分析和認識和平競爭給兩大經濟體制帶來的優勢和劣勢,要做好一個長期競爭過程的準備,正面處理和平競爭的曲折性帶來的威脅。社會主義國家應正確的制定針對自身經濟發展的社會主義進程的戰略規劃,為達到和平競爭中的勝利創造自身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