蘆葦
(安徽省肥西縣委黨校,安徽 肥西 231200)
在高質量發展的大背景下,作為省會合肥縣域發展的排頭兵,大力發展文化產業前景廣闊,肥西縣要依托現有文化資源,加快文化資源與產業集聚,實施“行政推動、政策調動、龍頭帶動、市場牽動、科技促動、旅游拉動”等系統工程,不斷推動文化產業升級,著力打造一批旅游生態休閑、飲食娛樂、民間傳統文化等龍頭企業,以文化產業的發展帶動產業結構的優化提升,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文化是意識形態、經濟、文化自身三律合一的綜合體,不僅具有精神價值,還有巨大的經濟價值和社會價值,發展文化產業,肥西縣正面臨著千載難逢的歷史機遇。
肥西縣工業門類較為齊全,新興產業較為發達,市場化、工業化運作理念成熟,這為肥西縣發展文化產業提供了很好的融資渠道、理念運用、管理模式借鑒等。縣域文化產業的發展必須牢固樹立市場化的理念。學會用“工業理念”來推進縣域文化產業的發展,用現代工業的理念來對縣域文化產業的發展進行規劃、生產經營進行組織,將工業的管理理念、生產方式、營銷手段和科學技術植入縣域文化,加快縣域文化產業化進程。
肥西縣委、縣政府要著力進行觀念和手段等方面的變革,解決權力占位、越位、錯位、不到位的問題,建立適應市場經濟的文化產業發展新機制。各種文化單位和實體必須從體制和機制上進行大的變革,變更體制基礎,實現從管理向經營的過渡轉變,為各種文學創作、文藝演出、文化事業等文化經濟活動尋求內外部環境的動態平衡。政府要實現從微觀管理向中觀、宏觀支持和保證轉變。發揮市場機制的積極作用,加大對文化產業的投入力度,優化文化產業結構,最大限度提高服務質量和效率,把對文化產業的各項支持政策落到實處。
肥西縣有著豐厚的文化底蘊,要使文化市場結構和資源配置更加合理、競爭發展更加有序、管理法規更加健全,重點扶持發展一批富有活力、上規模的文藝演出、藝術培訓、體育健身文化經營戶和民間文化藝術團體。要著力打造以一山(紫蓬山)、一湖(巢湖)、一鎮(三河鎮)、一莊(小井莊)、一崗(三崗)、一圩(劉老圩)為重點的精品“一日游“”、“二日游”旅游路線,連線成片,形成一個能夠留住人的旅游圈。
培育縣域文化品牌是發展肥西縣域文化產業的重中之重,文化產業的核心競爭力在于文化創意,文化創意貴在特色,只有培育特色,彰顯個性,形成品牌,才能在市場上立于不敗之地。肥西縣要立足優勢,挖掘特色資源,要善于珠聯璧合,把零星、分散,聚合性差的資源整合在一起,要善于小題大做,把規模小、實力弱的資源做大做強。要善于點石成金,在非文化資源中發掘文化內涵,或者添加文化元素,使其變為文化資源,形成產業品牌。在發揮政府引導作用同時,引入市場機制,創新形式,通過舉辦、承辦大型文藝展演、體育賽事、商貿展覽和民間文化活動等,進一步做大做強三河古鎮及民間文化藝術節、紫蓬山森林公園及廟會民俗文化周、淮軍圩堡文化、五彩三崗農家樂、中國中部花木城苗木花卉展、肥西老母雞家園、山南小井莊、官亭林海、豐樂蓮藕等品牌文化活動,要做大做強,努力形成規模效應,帶動相關文化產業的發展。
項目是文化產業發展的最基本載體,也是發展文化產業最便捷、最有效的切入點。文化產業發展的具體路徑選擇之一就是走項目牽動之路,項目是綱,綱舉目張,要精選肥西文化產業優質項目,開展宣傳推介和招商引資。把文化招商納入招商引資和招商選資工作,與其他中心工作一道部署、一道檢查、一道考核評比和獎懲,分配文化招商任務到相關單位,縣宣傳、發改、文化、招商等部門單位,大力開展宣傳推介活動,促進文化產業發展和壯大。
采取“走出去、請進來”的文化交流戰略,形成以政府為主,民間交流為輔的對外文化交流新格局,吸引龍頭企業、大型文化企業、院團到肥西跨地區、跨行業投資。重點圍繞劉銘傳故居被國臺辦公布為海峽兩岸交流基地,開展海峽兩岸系列文化交流活動;圍繞山南小井莊改革發祥地開展全國農村改革文化交流;圍繞5A景區三河鎮開展旅游文化交流。
大力發展公益性文化事業和經營性文化產業,進一步抓好文化遺產的保護利用,充分整合肥西縣獨有的文化資源,新建大型文化館、圖書館、科技館、體育館、影劇院等活動中心,建設一批能夠集中反映和濃縮縣域文化的標志性工程。建立文化招商、企業贊助、民間投資等方式為體的多元化投入機制,加大對文化基礎設施的建設投入。
文化產業的發展需要人才和制度保障,發展文化產業的關鍵是造就一支富有創意、精通業務、善于管理、敢于開拓的復合型人才。要把文化人才隊伍納入文化強縣戰略,健全選拔使用制度,落實人才引進政策,完善評價激勵機制,造就一批勇立市場潮頭,善于搏擊風浪,能夠克難制勝的文化企業家。政府要不斷完善和制定高端文化人才引進、培養和使用的優惠政策,完善文化人才激勵機制。不斷完善《文化產業發展扶持獎勵辦法》,對積極發展文化產業的單位企業和個人、市場潛力較大的文化企業和項目、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俱佳的文化企業,給予政策和資金獎勵和扶持。建立和完善扶持政策體系,推動文化產業發展。成立文化產業發展領導小組,由黨委或政府主要領導擔任組長,宣傳、文廣、財政、規劃、國土等部門負責同志為成員,定期召開協調會,協調解決項目建設中存在問題。研究制定較為系統、操作性強、具體細化的文化產業發展政策,配套出臺土地、稅收、規劃、金融等相關優惠政策。設立文化產業發展專項資金,通過項目補貼、貸款貼息、獎勵、融資擔保等方式支持文化產業發展,推動文化產業成為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