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香玲
(中共河南省鄧州市委黨校,河南 南陽 474150)
在十九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光榮的向全國人民告知一個消息,那就是歷經長期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有了新的突破,進入新時代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黨在新時期的思想成果,是中國步入現代化強國的最高宗旨,也是對馬克思主義的新發展。它是全體黨員干部工作和行動的指南,也是人民群眾生活的指南,我們必須把握其精神實質。
黨的十一屆六中全會,提出我國主要矛盾有了變化,是涉及物質與生產層面的。為了滿足人民需求,中國堅持改革開放,終于,經過幾十年的努力,我國解決了溫飽難題,邁入小康社會。如今,我國經濟飛速發展,社會生產力大幅度提升,與所謂的“落后的”,相隔甚遠,而且人民需求不僅僅是追求物質,而是想要更高一層次的。基于現狀,新時代的主要矛盾已經變為了“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
在2016年,人均GDP遠遠多于8000$,就提前完成了“三步走”戰略目標。基于這種情況,習近平總書記給出了新的戰略安排:第一步,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要在2035年之前完成;第二步,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在2050年之前完成。新時代的戰略安排更具體,更清晰,意味著中華民族迎來了新飛躍,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指日可待。
新時代的總目標有兩方面[1],其一,在制度上,進一步完善和發展;其二,要求治理體系以及能力,都要實現現代化。首先從經濟出發,由追求高速度轉變到,講求高質量,這是質的飛躍,對于發展方式、經濟結構等方面有了新要求;其次關注依法治國方面,其總目標是,進一步實現法治,直到真正的成為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然后是軍隊方面,對軍隊的要求是,其一,思想上聽黨指揮,其二,結果上能打勝仗,其三,生活中作風優良;最后,在對外交際上,發揮大國精神,推動一帶一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十九大中,用“八個明確”總結了新思想的主要內容,涉及政治、經濟、法治、外交等八個層面,與過去的主要內容不同,是適應新時代的思想突破。在十九大中提出,要想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就必須執行“十四條堅持”,即基本方略。黨中央決定,將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定為思想上的指導,在行動上嚴格服從基本方略。
當然,基本方略中有不少新意[2]。在黨的十八大報告中,有“八個堅持”,既涉及人民,又涉及國家,還有關于社會生產力的、關于黨的領導的、涉及改革開放的等八個方向。而在十九大報告中,基于國情的考慮,也為我國的更好發展,將基本方略改為“十四條堅持”,相比過去的,在內容上更豐富了。例如,堅持發展民生保障,注意人與自然和諧,堅定總體國家安全觀(涉及政治安全、外部及內部安全、國土、國民等九個安全,涵蓋了經濟、政治、文化、軍事等全方位的安全),致力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等。
而且“十四個堅持”,每條都有很強的針對性,都有長遠指導的意義,且成為整個中國的共同信念,有利于解放思想,有助于改革開放,從而凝聚力量,最終實現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飛躍,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開拓道路。
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發展理念,在十九大報告中,借鑒十八屆五中全會的理念,但就這些理念給出了新提法,例如,用創新為發展提供動力[3],針對區域失衡采取協調理念,用綠色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為了實現公平正義,就利用共享理念等,這些提法是過去沒有提到的。
在十九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在政治、經濟、社會等方面提了很多,新的舉措高達上百條,包括黨建、“一國兩制”、生態文明、統一戰線宗教等大大小小十七個角度,而這些舉措大部分都是新提出的,是黨和人民智慧的結晶。例如,在民生中加入了“幼有所育”、還有“弱有所扶”;針對農村,給出“鄉村振興戰略”;對退休干部也有所保障;另外,組建各級監察委員會;在國際上,不僅維護世界和平,還注重共同發展等。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內涵豐富,意義重大,把握其精神實質,樹立起我們的精神坐標,進一步提高我們運用理論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增磚添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