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曉麗
(張家口市環境應急中心,河北 張家口 075000)
隨著經濟的快速增長和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快,城市垃圾數量不斷增加。如果城市固體廢物露天存放或處置不當,其中的有害成分就可通過大氣、土壤、地下水體等直接或間接傳人人體、傳染疾病,給人類造成潛在、突發和長期的危害;同時,固體廢物對水體、土壤和大氣造成污染,侵占土地,影響環境衛生。據統計,全世界每年產生的固體廢物約為80~100 億t,亞洲城市每天產生的垃圾為76 萬t,大約為270 萬m,估計到2025 年其產生量將達到180 萬t,即每天520 萬m,年增長率約為4%~5%。為實現城市生活垃圾無害、減量、資源化的目標,研究適合處理城市固體廢物的方法已是十分迫切的課題。
(一)缺乏得到實施的一系列配套的法規、標準,故仍急需加強加速防治固體廢物污染環境的立法工作
(二)在我國改革開放的經濟大發展過程中,特別是鄉鎮企業和個體企業的生產工藝落后,粗放式經營,只靠犧牲環境來獲取利潤,所以廢物的產生量大,不投入治理污染的資金,缺乏先進的污染治理與防治技術
(三)固體廢物排污費的征收面小,標準低,收繳上來的排污費也沒有利用在治理污染上
(四)固體廢物環境管理體制尚不完備。例如同是固體廢物,城市生活垃圾歸城市建設部門管,而工業廢物則歸環保局管理
目前對固體廢物的處理方法有許多種,其中最常見的有三種,分別是衛生填埋、焚燒和堆肥。衛生填埋的應用最廣,所占收運量的比例也最高,可達81.8%;焚燒則通常限定在沿海地區,占收運量比例的14.5%;堆肥的效果很好,但只有個別地區選擇性地使用,局限性較大,在收運量的比例中也只占3.7%。
(一)衛生填埋技術
衛生填埋是有別于傳統填埋的一種填埋處理技術,除需要針對填埋地點進行謹慎合理的選址外,填埋地還需要施加防滲漏處理并掩蓋壓實,以杜絕對地下水和大氣的二次污染。衛生填埋主要可以分為厭氧填埋、半好氧填埋、好氧填埋三種。厭氧填埋所使用的填埋場構造最為簡單,而且不需要太高的建設成本,填埋后產生的的沼氣更可以回收用于資源的再利用,因此應用非常廣泛。好氧填埋與半好氧填埋則對場地的要求較高,成本也較高,但勝在分解有機物的速度極快,大幅縮短了垃圾的穩定化周期,對滲出液水質也有良性影響。
(二)焚燒技術
焚燒技術屬于熱化學處理技術的一種,可以實現熱能資源的回收再利用。焚燒技術具有眾多的優點,對環境污染小、操作簡單、占地面積小、資源回收率高,大規模的焚燒所產生的廢熱可以用于電廠發電,其熱能利用率較高。因此,這項技術普及速度較快,應用范圍較廣。
(三)堆肥技術
堆肥技術是一種生物處理技術,其關鍵點在于大量存在于自然界的微生物。只要進行一定的有效控制,微生物會令固體廢物中的有機物降解,生成穩定、高肥效的腐殖質。這種技術可以依微生物不同的生長環境進行分類,分成好氧和厭氧兩種堆肥方式。其中好氧堆肥具有較高的堆肥體溫度,只要依照一定的比例把有機物料和填充料混合在一起即可,一旦條件適宜,微生物就會迅速繁殖,令有機質發生降解,高溫會將混合物中的雜草種子和病菌殺滅,令生成的廢棄物趨于穩定。厭氧堆肥則需要無氧環境作為前提條件,由厭氧型的微生物對有機物進行分解和轉化。相比好氧堆肥,厭氧堆肥的缺點較多,不但分解速度慢、分解效率差,而且還會產生刺鼻的惡臭,工藝條件也更復雜一點,不過好處在于可以產生好氧堆肥無法產生的甲烷,作為清潔能源使用。
(一)生物處理技術
生物處理技術是目前固體廢物處理的重要途徑之一,具有巨大的發展前景。上文提到的堆肥技術,這項技術在我國已經有了廣泛的應用,它的優勢是成本低、操作簡單、處理效果好。由于我國人口眾多,生活垃圾是垃圾處理的重點,其中廚房垃圾中含有大量的營養成分和有機成分,利用厭氧消化技術能夠處理掉有機成分中大量的水分,不僅能夠降低垃圾的數量和面積,還能夠提高資源的再利用的效率,其優越性是顯而易見的。
(二)化學分解技術
為了令清潔生產得以實現,針對工業產生的各種固體廢物需要積極開發能處理它們的全新處理技術。這類固體廢物通常是無機物,而且有一定的高溫耐性,有些還存在一定的毒性,所以舊有的填埋、焚燒、堆肥三種技術往往難以使用。對這些特殊固體廢物,使用新型的化學分解技術能取得比較好的效果,比如熱等離子體氣化、水熱催化氣化、熱裂解三種技術,雖然局限性比較強,但已經得到了一定的應用實踐,希望未來能在應用的廣泛性上得到進一步的拓展。
(三)資源再利用技術
將固體廢物重新再利用是處理固體廢物的主要理念,通過資源再利用技術,不僅能夠減少垃圾所占用的空間,還能夠實現可持續發展。使用這種技術的同時,需要其他處理技術的有效配合,既能夠降低污染,還能夠將產生的熱量進行資源回收利用.
此外,焚燒后所形成的材料可以作為建筑材料進行再次使用。這樣,不僅可以減少垃圾的生成,降低對環境的污染,同時,又能夠將固體垃圾進行二次利用,使我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邁出了重要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