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榮剛
(河北省衡水市中華街小學,河北 衡水 053000)
新課改背景下的小學語文理想課堂該是怎樣的呢?毫無疑問,它應能挖掘學生語文學習的潛能,點燃學生智慧的火花,成為師生互動、心靈對話的舞臺,讓學生享受在語文的天堂,也就是和諧生態的課堂。
小學語文課堂指的是小學階段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共同學習語文知識的雙邊活動。生態是一個包容性很廣的概念,指“生物與環境及共同生活于環境中的各個個體間或種群間的種種關系”。小學語文課堂是一種特殊的生態,具有獨特的課堂生態主體(教師、學生和課本)和課堂生態環境,是指在自然、和諧、民主的環境中,讓學生富有個性地、自主地實現課程、師生、知識、社會之間多層次的互動,使學生不斷開發潛能、開啟智慧、創造自我,取得語文素養和生命質量的整體提高。
生態課堂的共生性、協變性、整體性告訴我們,生態課堂是和諧的課堂,是民主平等的課堂。課堂生態和諧的基礎是老師和學生關系的和諧。教師應以平等、真誠之心對待學生,以民主、尊重的方式教導學生,從傳統的知識傳授者與灌輸者轉變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以學生為主體,以促進學生自能學習、自主發展為宗旨,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每個人在這個集體里都是平等的,無論學習成績如何,性別差異、家庭及其他方面的不同,每個學生都應充分尊重另外的學生。只有在平等、友愛的情境中,學習潛能才會得到真正挖掘。筆者為了讓學生感受到民主平等,在教室中取消講臺,因為三尺講臺的存在拉遠了老師和學生之間的距離;教學時面帶微笑,走進學生中間,而不是站在前臺高高在上。只有師生皆置身于一個心理放松、心扉開啟的教學氛圍中,整個學習過程才會顯得和諧、愉快。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在課堂上要善于洞察學生心理的變化,抓住學生心理的共性和個性,因材施教,因勢利導,恰當地實行互動,調動每個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進入教學的氛圍,參與教學活動,在輕松愉快的心態下學習知識,增強能力,陶冶情操,有效提高教學質量。老師可以跟學生共同制定一些課堂制度,如獎勵發表異議的、鼓勵大膽發言的、批評譏笑別人錯誤的等,讓每個學生都敢于暴露真實的思維、愿意表達真切的情感體驗、大膽實施自己的學習策略,以促使生生間、師生間進行更廣泛更深刻的互動。
實施教學的原點和歸宿是使每個學生都提高自己的素養,不同層次的學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發展。作為小學語文課堂生態本體的學生在許多方面存在差異,教師要承認并適應學生的個性差異,如不同的成就感、學習能力傾向、學習方式、興趣愛好及生活經驗;根據學生不同需要進行多樣化的教學,如師生對話、學生討論、學生活動等,要尊重學生在解決問題過程中表現出的不同認知水平和認知方式;問題的設計、教學過程的展開、練習的安排等,要盡可能讓不同層次學生都主動參與,提出各自解決問題的策略,培養和發展學生的個性品質。總之,教師要空,學生要實,教師無為,學生要有為,教學多些教學空白,讓學生補白,讓教育因學生的靈氣而精彩。這樣做,保護了學生獨立思考的積極性,讓他們的個性在課堂里得到了充分的張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