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君鳳
(河北省順平縣白云鄉西朝陽小學,河北 順平 072250)
如:在教“圓的認識”時,可建立在學生已熟知的生活背景基礎之上,具體分以下幾步:第一,為了總結圓的定義,讓學生認真回憶生活中哪里用到過圓,將生活問題數學化,明確數學來源于生活,用實際生活中的案例創設情境,幫助學生理解新知;第二,將學生看到的圖形進行歸類,并利用多媒體課件進行動態展示,組織學生展開討論,并進行相應的訓練,強化對圓的理解;第三,對圓的概念進行外延拓展,讓學生經歷從特殊到一般的過程。
(一)利用懸念創設問題情境
蘇霍姆林斯基說:“好奇心是學習知識的強大源泉。”因此,在上課過程中,教師應以教學內容為依據,巧設懸念來刺激學生,誘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進一步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生活中來。
(二)數學問題情境定義
有效的數學教學,需要選擇恰當的數學情境,關于數學情境的界定,前人給出了不同的定義。其中,汪秉彝等人認為問題情境是一種刺激學生學習的背景信號,為數學問題的提出奠定基礎;孫曉天認為數學問題情境應該以日常生活為背景,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為目標。
總之,問題情境的創設需要一定的藝術技巧,任課教師應根據學生自身情況及教學內容特點,合理設疑、布局,循序漸進將學生引入教學主題,讓學生成為問題研討的主角。如此教師有效助推學生的思維,學生學習動機得到有效激發,能主動理解知識,了解知識的來龍去脈。
(三)創設問題情境的意義
數學教學一方面要綜合考慮數學的學科特點,結合學生學習心理規律,另一方面要以學生原有的知識經驗作為起點,讓學生通過將生活問題轉化成數學問題完成知識的構建,進行解釋與應用。一個巧妙的情境,往往能夠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和問題意識,讓學生產生數學學習的需求,明白數學以生活為基礎,生活是問題的起源,數學是解決問題的工具,感受到數學的神奇。學習興趣不是與生俱來,教師要有的放矢,創設合適的問題情境,引導學生去思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積極主動參與。
通過筆者多年對教材及教學的實踐和對小課題的研究發現:小學數學課堂要創設有價值的情境必須堅持五個原則。
(一)有趣性原則。具體要求:①符合學生發展特點及規律;②具有一定趣味性;③激發學生興趣為目標。
(二)生活性原則。具體要求:問題情境需與日常生活緊密聯系。
(三)思考性原則。具體要求:①包含數學信息及反映內涵;②具有思考層次性。
(四)挑戰性原則。具體要求:有一定高度,結合學生認知規律,符合最近發展區理論。
(五)靈活性原則。具體要求:創設情境具有邏輯性和連貫性,不能超越小學生的能力范圍。
問題情境的原則很多,在創設時應注意符合以上原則,靈活應對。
數學是一門具有創造性的學科,創設問題情境是教學的一種輔助手段,是獲取新知識的前奏,為了給學生營造高效的課堂氛圍,在創設時除了滿足基本原則外,還要掌握常見的創設方法。
(一)利用生活實際創設問題情境
數學離不開生活。教學實踐表明,從實際生活經驗入手,展開合理教學,對學生掌握、理解更有利。
如:在教學“3的倍數的特征”這一課時,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給學生表演一個小魔術:請三位同學上講臺,每個人拿好數字卡片0-9,任意抽取,組成一個三位數,老師看一眼就能判斷它是不是3的倍數。學生頓時就感興趣了,測試幾次后,告訴學生老師是有秘訣的,不信你們還可以跟老師比比看。教師利用學生的興趣,設置問題懸念,引導學生探索,通過教師的指導,學生自我總結,課后練習學生成為主角。教師利用學習秘訣等問題設置“懸念”來創設問題情境,使學生產生了解決數學問題的樂趣。
(二)利用故事及典故創設問題情境
知識的形成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利用數學故事引題,創設問題的情境,符合學生的認知過程。一方面,可以增強學生對知識的進一步認識,另一方面,能夠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如:在進行“比大小”教學時,教師利用“猴子聰明比賽”小故事創設情境。首先,播放一個可愛的畫面,猴媽媽給孩子們分發禮物,包括蘋果、銀杏、橘子三種。其次,猴媽媽提出一個數學游戲,讓孩子們觀察猴子個數與水果個數的關系,并比較大小,看誰數得對又快。多媒體展示三組圖例:3只猴與3個蘋果,3只猴與2個橘子,3只猴與4個銀杏。容易觀察得出3與3相等,2小于3,4大于3。因為比大小學生沒有接觸過,直接進行教學效果不會很好,教師利用學生愛做游戲和聽故事的特點,提出猴子進行比一比的游戲,同學們進行評判參與、幫助等。教師將學生放于問題情境中,引導學生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案,學生積極參與其中,間接調動積極性。除了以上創設問題情境的方法外,還有結合實踐活動、游戲等方式創設問題情境,具體看授課內容而定。
(一)結論
1.分析了創設問題情境的意義及原則。
2.基于創設情境原則,通過具體教學實例,給出創設問題情境的方法。
(二)建議
小學生學習以直接經驗為主,問題情境需貼近生活,最好能幫助學生積極主動地對知識進行構建。所以,在數學教學中情境的創設需要進一步商榷,數學學習中的問題設置盡量生活化,在創設時還要注意以下幾點:
1.問題情境的創設不能臨時起意,為創而創,一定要注意問題情境的目標性、有效性和引導性;
2.問題情境創設需要立足生活,與學生已有生活經驗聯系在一起。新課標要求數學課程不僅要考慮數學自身的特點,同時應遵循學生學習的心理發展規律,利用學生已有生活經驗,讓學生感受數學問題與實際生活的聯系。數學技能蘊含在現實生活之中,所以我們在創設數學問題情境時,應該貼近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