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博
(長春市農安縣高級中學,吉林 農安 130200)
高中歷史教學中對學生時空觀的培養有利于學生更好得梳理歷史體系,更符合歷史學科對學生的要求,但是現在大部分學生歷史時間觀念比較薄弱,教師對學生時空觀的培養不夠到位,因此培養學生的歷史時空觀需要引起老師的注意,接下來我們就來研究如何在歷史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時空觀。
歷史是個涉及范圍很廣的學科,包括古今中外人類社會的發展,其需要學習的內容很復雜。歷史時間觀的培養有利于學生將歷史事件串聯在一起,這樣有利于學生加深對歷史知識的印象,能更好得將復雜的歷史脈絡梳理清楚。比如在學習工業革命的發展時,可以運用時空觀將不同時間、不同國家工業革命的發展與變化串聯在一起,可以更好地記住這些內容。
在歷史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時空觀有利于增加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歷史時空觀就是將歷史知識本身的縱橫聯系起來,加深對歷史知識的理解,這樣學生可以掌握更多的歷史知識。掌握更多的歷史知識,學生就會產生學習歷史的樂趣,這樣在歷史學習的課堂上學生就會更加積極配合老師對歷史知識進行梳理。
在歷史的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時空觀可以促進學生與老師之間的交流,在這個過程中老師與學生可以隨時交流時空觀念培養的具體方法,學生可以對老師的培養過程提出質疑,老師也可以對學生掌握的歷史知識進行及時的查缺補漏,有利于促進老師和學生的感情。
高中時期學生要參加高考,老師的教學任務比較繁重,課本上所學的內容比較多,而且課本上的知識都是按照模塊分類,缺乏時間和空間的概念。學生需要學習的歷史知識太多,老師按照課本安排的順序來教學的概率比較大,為了讓學生學好課本知識,往往老師就會忽視學生時間空間觀念的培養。
很多老師對時空觀不夠重視,只是過分追求當下學生成績的提高,對時空觀念的認識不夠全面,為了響應新課標的號召,很多老師只是簡單的給學生梳理了歷史知識的脈絡,沒有對歷史知識按照時空觀的內涵進行進一步的展開,這樣停留在初級階段對學生時空觀的培養沒有太大的意義。
由于書本上的歷史排版都是按照模塊來的,很多學生為了及時掌握歷史知識都采取了死記硬背的方法,這種方法在短期內是有效果的,導致學生無法意識到時空觀的培養在歷史學習上的重要性,沒有及時將所學的歷史知識采取時空觀串聯在一起。
歷史內容是很復雜的,內容在時間上,空間上均有很強的聯系,老師自身要加強學習,不斷完善自身的能力,在講述一個知識點的時候能快速給學生講述出相關的內容,加強時間前后時間空間的聯系,幫助學生去區分。在平時上課中要和學生強調時空觀培養的重要性,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歷史時空觀的學習方式,及時對學生存在的時間錯亂、空間分辨不清等問題進行解答,積極培養學生的時空觀。
傳統教學模式中,老師在講臺上講,學生在講臺下面聽,這樣導致學生無法集中注意力,不能真正的吸收歷史知識。這時候老師就要積極引導學生當課堂上的主人,比如老師在講一個知識點的時候,發現可以聯系的內容很多,這時候就可以將學生進行分組,讓學生分組討論后一起分享,這樣不僅能活躍課堂上的氣氛,還能引發學生積極思考。學生積極參與進來的思考會讓學生印象更加深刻,有利于學生時空觀的培養。
歷史地圖的學習也是歷史中不可忽視的重要內容之一,歷史地圖能體現出更準確、更直觀的空間位置。地圖和文字的結合有利于學生更好得理解空間范圍的概念。歷史地圖有地方區劃、山川河流分布、地理位置等,可以幫助學生建立清晰的空間觀念,這時候老師就可以運用多媒體將歷史地圖生動地表達出來,這樣不僅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還能讓學生對空間概念更加深刻。
因為高中課本大部分是分模塊整理的,時空觀念比較薄弱,這時候老師就要發揮引導的作用了,在平時歷史的上課過程中引導學生將相關知識全部聯系起來,整理到一起,方便回顧和復習。比如老師在教學生學習戊戌變法的時候就要引導學生將同時期發生的改革運動都聯系起來,對比其中的不同,同時對比一下同時期其他國家發生的事情,這樣就建立了很強的聯系,使得學生形成改革運動變革的時間觀念。注重知識的梳理有利于學生培養時空觀,讓學生對同一時期發生的事或者國家之間的空間產生深刻的印象。
高中歷史的學習對學生來說尤為重要,不僅是對之前學習過的歷史知識的總結,還是對接下來的人生歷程中的歷史學習做儲備,而時空觀的培養有利于學生更好得掌握歷史知識。因此無論是老師還是學生,都要重視歷史時空觀的培養,老師應該不斷創新教學方法,把握好歷史的主流,提高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學生應該跟隨老師的腳步對歷史知識進行完整的梳理,共同促進歷史教學質量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