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獻中
(廣西平果第三高級中學,廣西 平果 531499)
高效課堂的合作學習是以小組為基本單位進行教學活動的,是新課改倡導的重要學習方式之一。我國部分地區和學校自1990年前后也開始嘗試運用這種新的教學方法,迄今越來越多的學校參與,已有二十多年的實踐經驗累積。其中不乏成功的案例,但因為地區差異和集中度的問題,至今仍舊缺乏一種推廣的成功標準。
成功應該有個標準,不能以一種差別來闡述自己目前的所謂成功。在一定意義上,成功的標準是從客觀公正的評價和真實的收獲得來的。那么,判斷內涵化學習小組建設是否成功的標準是什么呢?
在國內,作為已經探索實踐二十多年的一項教學方式,不管試點先后和地區差異,也不管是否有切實有效的成功體驗,單單就教育層面上來說,某學校某方面或者某種程度上的成功,已經很難發酵,示范效應或者說影響力已然不夠。想要積極地推廣,而不是流于形式,更應該有一種提煉出來的標準,具有明晰性和合理性的規范來約束和指導。
規范就是明文規定的標準,尤其是像小組合作學習這種因為無法精準定量而形成的標準。對于內涵化合作學習小組來說,按照既定標準、規范的要求進行操作,使某一行為或活動達到或超越規定的標準,更有切實的意義和效果。
內涵化合作學習小組是一個平臺,其成功并不僅取決于規范的制度管理,更在于充分地發揮全體組員的參與意識與自主管理水平。
讓學生學會自我約束,自我控制,自我發現問題,自我分析問題,自我解決問題,以變被動管理為主動管理,進而自我提高,自我創新,自我超越,推動內涵化合作學習小組不斷發展和前進,是班級自主化管理的目標。
內涵化合作學習小組是班級自主管理的組織形式,在小組建設的過程中,研究的空間很大,需要不斷思考和完善;在問題解決中,可以培養學生的自主管理水平。同時,師生與生生間的多邊平等互動交流,共同活動,促進了人際交往。團隊合作中,學生之間相互支持,揚長避短,優勢互補,培養了團隊精神、競爭協作意識和集體榮譽感。
在內涵化合作學習小組,小組成員需要明確組內分工,明確各自的責任,實行細化管理。這樣使小組成員人人有責任、個個擔擔子。既是管理者、參與者又是被管理者、合作者,做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管,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人管,人人能管人。”
管理與被管理的相結合,學生管理自主化和班級管理團隊化相結合,是內涵化合作學習小組建設成功的基石。
內涵化合作學習小組的建設是要構建以能力為核心的多元化過程性評價機制,采用個體評價與團隊評價相結合,過程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的方式。
內涵化合作學習小組的建設主張從學生的需要出發,運用定性方法對于教與學的全程開展過程性評價;同時認為教學過程是一個模糊的過程,很難用精確的數據來表達,可代之以成長記錄袋、情境測驗等質性評價。
定性評價是不采用數學的方法,而是強調觀察、分析、歸納與描述,根據對評價對象平時的表現、現實和狀態或資料的觀察和分析,直接對評價對象做出定性結論的價值判斷。相比較而言,定性評價更加關注學生在“質”方面的發展。
內涵化合作學習小組的建設重視教學過程中學生個體之間的差異性,讓評價指向每個學生個體,如“學生成長記錄袋”評價,就是一種個性化評價方法。
內涵化合作學習小組的建設提出要用多個視角去看待教學活動,評價主體、評價內容、評價方法都應該具有多樣性特征,建立系統全面的多元化評價體系。
多元化評價體系要求評價取向多維,強調過程性;評價主體多邊,突出特色性;評價內容多種,體現綜合性;評價方式多樣,注重差異性。
評價可以是師評生,也可以是生評師;可以是學生自評,也可以是小組內互評;可以是小組間的競評,也可以是外部參與者比如家長對小組和學生的品評,家校形成評價合力。評價方法可以測試性評價、課堂觀察評價、實驗技能評價和探究能力評價相結合。
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對于一個學校而言,老師是流動的,學生更是動態的。某一界的老師和學生能夠成功,換了新的老師和新一界的學生能否成功,考驗的就是成功的機制和體系。可持續的發展,才是真正的成功。
可持續發展管理體系要求學校培養高素質的決策人員和管理人員,綜合運用現有資源,建立和完善可持續發展的組織結構,形成綜合決策與協調管理的機制。
可持續發展要求學校通過制度體系的建立與實施,實現各項資源的合理利用,提升公平性和規范化,加強監督機制,避免出現“重建立、輕健全;重設計、輕操作;重效果、輕過程;重形式、輕內容”的現象。
可持續發展要求學校不斷提高教職人員的知識水平和道德水平,加強能力和素質建設,促進管理水平的提高。這就要求不僅僅有學校職業教育,也要有切實的社會教育;要校內培訓和外出培訓相結合、短期培訓和長期進修相結合、知識更新與技能提升相結合、理論與實操相結合、“走出去”與“請進來”相結合;既要有長效補進師資的促進機制,也要有競爭與協作機制。
內涵化合作學習小組的建設對于成功的期待是多元化的、階段性的,這與目前標準模糊的客觀實際是相吻合的。
至于什么樣的判斷內涵化學習小組建設是否成功的標準是科學的?在一定意義上,成功的標準是用時間來驗證的。這就需要我們大量時效信息和評價反饋,不斷總結分析,不斷改進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