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偉
(遼寧省大連市長興島經濟區幼兒園,遼寧 大連 116318)
學前時期,是幼兒心理發展的重要時期,是幼兒社會性和人格品質逐漸形成的重要時期。家庭與幼兒園兩者對幼兒的成長影響重大,因此幼兒教育必須要家庭與幼兒園的雙方配合才能達到對幼兒教育的預期效果。
部分家長認為將孩子送到幼兒園,孩子的教育任務就完全落到幼兒園。這種觀念造成部分家長忽視孩子的家庭教育,缺乏家長應有的榜樣作用,在家庭教育中一味的注重說教而忽視了身教的作用,使得孩子在幼兒園出現生活自理能力與人際交往能力弱等問題,而家長認為這是幼兒園教育的責任,造成幼兒園教育與家庭教育銜接失衡,嚴重影響孩子的成長。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最新教育理念的廣泛傳播,越來越多的家庭能為孩子提供豐富的物質環境,能為孩子負擔更好的教育環境。但是更多的家長對孩子有過高的期望,忽視孩子的實際情況。例如,過早的要求孩子接受超前教育,要孩子在幼兒園時期學習小學階段的知識;盲目的跟風攀比,讓孩子產生厭學心理,抵觸學習,影響了孩子身心全面發展。
幼兒園教育是在幼兒園里進行,通過一日活動的組織與實施、幼兒園的環境創設與利用等支持幼兒的發展,通常是以班級為單位的集體教育,教師按照《教育指導綱要》、《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有計劃的開展幼兒教育活動,從而促進幼兒的身心,智力健康發展。與集體式的幼兒教育相比,家庭教育具有一定封閉性,現在的家庭結構一般是一對夫妻對應一個或者兩個孩子,或者是父母、爺爺奶奶對應一個或者兩個孩子,父母孩子之間的血緣關系、撫養關系、情感關系決定了孩子對父母具有一定的依賴性。俗話說百家米養百樣人,每家每戶獨特的家庭教育環境造就了每個孩子身上不一樣的特性。
幼兒園的教育內容針對幼兒的年齡特征有設計的組織與實施,體現出幼兒園教育具有一定的計劃性和針對性,而家庭教育在教育內容上更為靈活和全面,小到孩子的生活習慣、生活作風,大到孩子的人生選擇、人格品質,這些都與家庭教育息息相關。家庭教育在方式上的滲透性,讓孩子在耳濡目染,潛移默化中逐漸形成自己的是非善惡觀念和行為作風。
幼兒園作為幼兒教育的特殊場所,通過開展幼兒教育活動,引導幼兒觀察、了解認識客觀世界,促進孩子心理和身體,心理和社會化程度全面發展。家庭教育所獨有的穩定性和長期性,隨著孩子的成長,在孩子行為方式方面慢慢顯現出其與父母的相似性,深刻程度,讓任何一個教育機構都難以望其項背。家庭教育與幼兒園教育在影響上相互加強,家庭教育通過對幼兒潛移默化的影響,對幼兒園集體式的教育具有強化的作用;而幼兒園有目的和系統的全方位的培養和教育離不開家庭教育的支持和配合。
城市和鄉村是兩個不同的文化區域。城市和鄉村不僅在經濟收入、消費水平方面存在較大差異,而且在父母受教育水平、生活方式、子女多少等方面也存在較大差異。這些差異很可能是導致幼兒家長教育觀念落后的因素,在鄉村,很多家長不重視對幼兒的教育,因為他們注重于掙錢養家。常年在外打工,對老師要求不高,對孩子學習要求不嚴,也很少關注幼兒園的活動,而城市的幼兒家長他們則注重于對幼兒的特長培養,更多的是讓幼兒上一些比較出名的幼兒園。
許多家長的教育觀念落后,對幼兒教育和學前時期的兒童身心發展特點了解不夠,沒有意識到家長是幼兒的第一位老師,家庭是幼兒的第一所學校。這需要幼兒園加強與家長的溝通交流,轉變家長的教育觀念。而新入職的教師,由于沒有工作經驗,不敢和家長,去溝通和交流,他們一般多依靠老教師的指點與家長進行溝通,因此,幼兒園新崗教師應多通過家長會,親子交流會等,從老教師的身上學習與家長溝通的方式,讓家長了解孩子的認知特點和身心發展規律,更多的了解先進的幼兒教育理念,進一步達成家園教育的一致性。
作為一名新入職的幼兒園教師,與家長的溝通是他們走向工作崗位的第一步,與家長的溝通本身是一門高深的學問,特別是對新入職的幼兒園教師來說,必須先進行仔細研究和深入思考,掌握與家長的溝通技巧,因人而異采取不同溝通方式。
幼兒園網站、幼兒園微信公眾平臺、班級QQ群、微信群等是科技發達的現代社會中有效強家園聯系的常用途徑。教師可以及時班級活動情況進行上傳,而且還可以有針對性的將活動拍成照片、錄成視頻等,讓家長隨時可以年到孩子在園的狀態,更方便教師和家長之前的溝通。家訪、家長會、家長開放日等活動也是幼兒園每學期的常規活動,新崗教師可以在活動之前,將與家長溝通或進行展示的活動進行梳理,有計劃有目的的向家長介紹教育目標、教學計劃及重點關注活動等。
家庭教育與幼兒園教育兩者是幼兒成長過程中的重要教育力量,家長與幼兒園必須保持良好的溝通,形成相互協作的局面,才能達到促進幼兒健康成長的教育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