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永全
(湖南省永州市江永縣千家峒學校,湖南 永州 425413)
初中階段的學生,自主性、獨立性正在崛起,同時,他們也處在叛逆期之中,也容易出現生理和心理的問題。這既給《道德與法治》的教學帶來了機遇,也帶來了挑戰。那么,在教學中,教師即需要靈活地將生活同教材、同學生的身心緊密地聯結起來,展開生活化教學,引導初中生熱愛生活,發揚自主、獨立的品德,面向社會,走向未來。例如,在九年級《道德與法治》下冊第三單元《走向未來的少年》第七課“從這里出發”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從師生的身邊事抓起,組織起有關成長的“道德”的與“法治”的成長交流暨話題辯論會,引導學生們結合生活經歷和所學知識,進行坦誠而熱情的經驗共享和觀點辯論,從而使學生能夠理性地“回望成長”,養成健康的生活觀、成長觀,得以獨立自主,熱愛生活。“走向未來”的話題,則可以組織學生們面向社會,進行有關社會公德和法治精神的案例的解析,進行道德評價和法治分析,提升學生們的道德覺悟和社會責任感,提高他們的法治意識和維權能力,使他們能夠更理性、更積極地走向未來。
對于好奇心旺盛,探索欲強烈的初中生而言,再好的教學方式長期應用也會讓學生感到乏味,從而失去學習興趣。因此,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中,教師不僅要保證知識的講解通俗化,還應不斷嘗試各種新教學方法,使得教學方式具備新穎性,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例如,教師可以利用最近受熱捧的“搶紅包”的方式設置課堂教學環節,以“搶紅包”的形式設計闖關題,引導學生自主選擇關卡,以競賽性質引導學生探究問題,從而提升教學的趣味性。此外,在課堂上教師可以結合網絡熱詞、古詩詞、家鄉話等進行知識講解,促進知識通俗化,生動化,使得課堂教學“接地氣”。在初中道德與政治課堂教學中,教師要采取生活化的教學模式,將教材內容和生活經驗相結合,以學生參與的生活事件為主體,設置生活情境,讓學生產生熟悉感,能更主動深入地進入到課題探究中,從生活事件中更好地理解所學知識。同時,教師要豐富教學方法,采取各種各樣的教學互動,活躍課堂氛圍,加強與學生的互動交流,激活學生思維。
同樣地,初中生的責任意識、集體意識、社會及國家意識也在崛起,初中階段正是培養初中生團結統一、友愛互助品質的重要時期。九年級的初中生,相互之間已經熟稔,認同感、關系和友誼等已經很高,在這個年級,開展互動教學和合作學習教學,將在強化學生責任意識、集體意識和愛國意識的教育上起到點石成金、畫龍點睛的效果。例如,在九年級《道德與法治》中《文明與家園》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將學生分為若干小組,進行互動學習。以“延續文化血脈”為例,教師可以結合著教材中提及的話題,引導學生圍繞“文化傳承”這個主線展開主題討論。例如,有的小組抓住了“書法”這個話題,對傳統書法的歷史進行了科普,并對社會中的“丑書”現象進行了理性的剖析:有些書法家想求新求異,本意是好的,但是丑書的出現導致了書法的畸形發展;中國書法協會管理效率不高,書法協會會長反對丑書但書協難以將求真務實的精神落實下去;有些書法家思想虛浮,隨波逐流,缺失了自我;等等。說到底,健康、良好的文化血脈是人民保持團結與統一,國家實現復興與強盛的基石,學生們在延續文化血脈的話題上積極互動,合作探究群策群力,心向祖國直抒胸臆,表達了對祖國文化發展的擔憂,并群策群力提出了很多有益的建議。
核心價值融入到道德與法制教學中,其中最重要的一項就是要融入到相應的課程之中,具體來說,就是要融入到教材中去。我們知道,教材是學生學習中的最基礎也是最重要的學習資料,更是學生學習最主要的渠道。所以,教材在整個道德與法制教育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若將教材和核心價值相融合,會直接影響到學生的學習深度。因此,首先要在教材中滲透完整的學習觀念,利用教材來引導學生的創新學習、自主學習,使學生能夠自主的進行核心價值的學習。其次要加強教材的實踐性,讓學生參與各種實踐活動,使學生能夠在實踐活動中領悟核心價值。同時,在實踐活動中,要多開展相應的社會實踐,進而來提升踐行效果。因此,首先要在教材中滲透完整的學習觀念,利用教材來引導學生的創新學習、自主學習,使學生能夠自主的進行核心價值的學習。其次要加強教材的實踐性,讓學生參與各種實踐活動,使學生能夠在實踐活動中領悟核心價值。同時,在實踐活動中,要多開展相應的社會實踐,進而來提升踐行效果。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實踐能夠鍛煉學生的品德,能夠使學生更加深入的認識核心價值。因此,只有更多素質問題是社會性、全民性的問題,推進素質教育,提升德育水準是當前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刻不容緩的教學目標和任務。
在新課程改革的春風的沐浴之下,初中教師應當有更寬廣的天地去展開《道德與法治》的多元化教學,切實而真摯地幫助初中生提升自身的道德素養和法治水平,保證初中生綜合素質的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