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喜文
(河北省張家口市萬全區郭磊莊小學,河北 張家口 076271)
當前的高效教學,倡導把現代教育技術手段與英語教學進行整合,以優化課堂教學、提高教學效率,培養出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新時代的學生。我們農村小學的英語教學應該怎么辦呢?筆者結合自己在位于農村的郭磊莊小學從事多年英語教學所積累的經驗,就現代教育技術在課堂教學中的應用策略談幾點體會。
經過幾年的的發展,我們農村小學的現代教育技術手段很快得以普及,與英語教學進行整合的形成了事實。新型教學模式徹底改變了傳統教學模手段,電教媒體的運用,不僅具有形象生動的教學形式,而且使教學內容的展現變得更新穎、生動、活潑且富有趣味性。例如《Food》的教學設計,我利用多媒體模擬了電話點餐的形式: Hello, this is happy restaurant, what can I do for you?Yes, I want to order some meals.What's your name? My name is Peter.Do you like Chinese food, Peter? Yes, very much.What's your favorite?
Jiaozi and Kaoya.What about noodles? No, I don't like noodles,but I like baozi very much.Can I pick it up half an hour?
OK.Thanks, goodbye.
這樣電話模擬對話,既能夠訓練學生的聽力,還增強了英語交際的交際性和真實性,事實證明,效果很好。因此,在英語教學中,多媒體設備不僅能夠形象生動地展示英語信息,包括文字信息、聲音或者視頻信息,都能整合利用到英語教學之中,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再如學習《Season》一課,我利用多媒體動畫呈現一幅幅季節的畫面,并配以小鳥清脆的叫聲、秋天收獲的田野、下雪刮風的聲音,生動的畫面和聲音一下了就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當時就有學生發出“哇,真好看!”的驚嘆。接下來我停住畫面,設置疑問:“Which season is it?”由此來激發猜測。然后,在直觀形象的畫面,夸張生動的語言的引導下,教授了“spring/summer/autumn/winter.學生很快跟讀上口。這樣不光有助于教學,也激發了學習興趣。
對于小學英語而言,自然拼讀對學生英語語音和讀音有重要作用。那么,英語口語學習和交際就更顯得重要,所以培養和激發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讓其敢說、愛說英語且準確地說、流利地說,然而這一環節,卻是農村小學英語口語教學的一大硬傷。如何辦呢?基于語音學習,有效的網絡教學資源至關重要。例如,我在課堂上常常利用一起作業網的網絡平臺,在教授th-/sh-字母組合發音時,學生覺得它們的讀音相近,難以區分。除了告訴他們這兩個音標的發音特征外,我又充分利用了一起作業網的網絡發音,讓學生反復聽讀、比較,然后模仿。讓學生在對比中找不同,糾錯誤。再通過自然拼讀,拼讀其他類似單詞,既加深了學生對所學內容的印象,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培養了良好的拼讀音基礎,也增強了學生學好英語的信心和自覺性。
眾所周知,語言學習需要特定的語言環境,而英美國家的人接觸的是英語語言的文化環境和自然真實的英語情景,在母語的環境下,自然而然地用英語思考、學習和運用。而在我們的英語課堂上就缺少英語學習的語言環境,因此要學好英語就必須創設英語學習的情景。因此,電教媒體的運用,就是創設課堂情景的一種有效手段,尤其是多媒體的運用,它集文字、圖片、影像、聲音、動畫、白板操作于一體,在課堂上創設或模擬現實生活中的情境,很容易使學生進入交際角色。例如,在學習“I can…”句型時,我設計了一個free talk的交際話題,設置一個去往游樂場的情景,設置疑問:What can you do? 讓學生說一說自己在游樂場中會做哪些活動,在圖片、聲音、動畫、游戲、激勵的引導下,學生們都不由自主地想要表達自己,I can… 思維隨著情景而不斷地活動,從而很快接受“I can…”的意義和用法,達到了教學目的。
新課程標準強調讓學生成為真正的課堂主體。那么,在課堂教學中,怎樣引導學生積極參與、主動學習呢?就這一點,我的做法之一是充分利用電教媒體,使學生由被動學習變為主動學習。例如,在教授《colour》課題時,我通過句子“What colour?”來引導學生。教學時先以學過的詞“red”為例,出現一面紅旗,問:“What colour?”學生回答:“It is red.” 然后再出示orange/blue/white/black,我自問自答:“What colour is it?” “It is orange.” 學生一聽自然就明白“ orange”為橙色。緊接著通過快速閃現,圖片遮掩,色彩搭配像等多種方式,讓學生邊看圖,邊思考,邊模仿,邊回答問題的詞匯教學方式,學生興趣濃烈,爭相搶答。讓每個學生主動參與教學的整個過程,也逐漸調動起了學生學習英語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開展校園文化有助于學生增長知識,開闊視野面,而我們農村小學限于條件只能開展一些英文歌曲比賽、短劇表演活動,但是,電教媒體在這方面能發揮很好的作用。比如校園英語廣場廣播臺的設置,英語每日一句,英語幽默小故事,英語動畫短片配音等,都能提供最生動真實的聽覺和視覺畫面,讓學生耳濡目,染開拓視野。在這樣的文化氛圍下,學生們了解到,原來在西方國家white表示純潔、美好,blue表示憂郁,憂傷,pink表示精華,健康;原來You are pink today.表示你今天氣色不錯;原來dragon在西方代表邪惡等等。甚至自己主動參與,積極要求排練一些英語小短劇《The wolf and the sheep》 、《Little Red Riding Hood》 、《Snow White》等等,因此,電教課外活動的開展,不僅豐富了學生的課外活動,也給學生增加了用英語交際的機會。從畫圖示范教學到課件展示學習,再到微課的學習,置身于如今教育互聯網+的時代。無疑,現代教育技術手段的運用大大的優化課堂教學、提高教學效率,它有傳統教學無法比擬的視聽效果,但在多媒體的使用上,不能只追求豐富多彩的視聽效果,而忽視學生有意注意和無意注意的規律。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在農村小學英語教學中,教師要靈活運用現代教育技術,針對學生特點,結合教材內容,揚長避短,取舍有度,將電教媒體與傳統教學手段有機結合,互相補充,使電教媒體充分發揮其功能與優勢,從而更好地體現高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