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詠梅
(貴州省六盤水市鐘山區第十一小,貴州 六盤水 553000)
為了提高小學作文教學質量,引導學生習作,我不斷探索作文教學法,我認為小學語文老師當用三步法引導學生作文。
第一步:教給學生適當的作文方法
要寫好作文,方法很重要。我國古人寫作講究“起承轉合”,范仲淹的《岳陽樓記》開篇交代寫作緣由是“起”,隨后描寫巴陵盛狀引出遷客騷人為“承”,接著三、四段道出“一喜一悲”,第五段的“或異二者之為”來“轉”得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然后“合”成“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之千古絕唱。
明代喬夢符在總結前人寫作的基礎上得出作文“六字標準”,即:鳳頭、豬肚、豹尾。生動形象地讓我們明白了作文開頭、中間、結尾如何寫。開頭——像鳳頭小巧精美。只需要一句話、兩句話、三句話就行了不要太長。中間——像豬肚內容充實。中間可以根據不同的內容分幾段來寫。這就像人體的身子又可分為手臂、上身、腿幾部分一樣。結尾——像豹尾簡潔有力。也是只需要一句話、兩句話、三句話就行了不要太長。稱之為作文的最完美形式。
我把這個方法教給學生,通過幾次習作,學生作文水平普遍提高。在每篇文章的開關,學生都會點題,把標題分解,用樸實的語言表達出來,結尾處,學生往往都能寫出自己的感情,盡管有時只有一句話,甚至僅三、五字,對整篇文章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第二步,注重學生語言的積累
要寫好作文,積累是關鍵。開關點題、結尾有情,固然很好,但一篇文章,最重要的還是中間,即豬肚部分。在這個部分,體現出的是學生的真正水平,知識面的深廣度。作文注重積累,我要求學生以課本上的課文出發,多看課外書,收集好詞、佳句、精彩片段等,做到兩本:
一本是抄錄本:摘抄課文中的好詞、佳句,甚至是自己喜歡的自然段。我要求學生盡可能的“讀萬卷書”,摘抄課外書中的內容,并注明出處,積累材料。一個學期下來,很多學生有滿滿的一大本。這為寫作做好了鋪墊,能夠讓他們有詞可用、有話可說。
二本是日記本:堅持寫日記是積累材料的是最好方式,也是練筆的最途徑,由于日記的內容很廣,可寫聽到的、可寫看到的、也可寫想到的。教師可利用這些特點,引導學生通過看展覽、聽報告、參觀訪問等形式拓展視野;讓學生讀報、剪報,留心社會,觀察生活。總之,自己的喜怒哀樂都可無拘無束地表現出來。這樣就讓學生有一個自由表達的空間,也能夠寫真實的事情。
把寫作能力落實到每天的日記上來,把寫日記當做一個良好的習慣長期堅持。有助于鍛煉學生善于觀察、發現的眼睛,更有助于鍛煉出一個勇于思考、勤于思考、善于思考的大腦,從根本上提高了他們的作文水平,徹底改變同學畏懼作文的想法,而轉變為會寫、能寫、樂寫。
第三步,以鼓勵為主正確評價學生作文,激發寫作興趣
要讓學生愛寫作文,激勵評價,激發興趣至關重要。教師的評價對學生十分重要。評價得當,能激勵學生敢于作文、樂于作文,因而對學生的文章不能千篇一律,也不能一棒打死。應根據不同水平的學生給予不同要求的評價,對基礎好的學生要有較高的要求。基礎差的哪怕是用了一個好詞、一個佳句也應該及時表揚。記得有一次,我發現一個平時作文很差的學生在文章中準確地用了一個表示時間過得很快的“剎那間”,于是我在批語中這樣寫道:今后“剎那間”能多看點書,認真作好記錄,老師相信你的作文會更上一層。這樣做,能讓一些差生得到鼓勵,看到希望。
教師要適當地欣賞學生,肯定學生的成功,這就能激活學生的寫作興趣,增強信心,從而提高學生寫作水平。如教師在評價學生作文時,要以朋友的口吻,長輩的愛撫,善于發現學生作文中的點滴成績,微小的閃光點,哪怕是一個標點、一個詞、一句話,應毫不吝嗇地給予肯定和鼓勵。教師評改作文時,要實行高分政策,欣賞學生,激勵學生,再加上自己的閱讀感受,如“你把人的心理活動寫得逼真形象,合情合理,老師非常欣賞。”“你把這次活動過程寫得這么精彩,說明你觀察仔細認真,想象豐富,老師真想和你們再玩一次。”“你的書寫進步了,繼續努力!”……學生看到這樣的話語,定會激發強烈的寫作欲望,產生濃厚的寫作興趣。
總之,盡管古人有“文無定法”之說,但教給他們一些基本方法,培育他們的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多思考,多練筆,通過各種渠道激發寫作興趣,一定能培養他們對作文的濃厚興趣,從而提高寫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