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紅
(陜西省西安市臨潼區教學研究室,陜西 西安 710600)
學校的最終目的是培養能夠獨立思考和獨立行為的人,學生是學習的主導者;因此培養學生獨立自主的能力就顯得額外重要。現如今更多教師選擇采用導學案的方式進行教育教學工作,摒棄之前低效并且耗時長的狀況,這樣不僅能夠引導學生自主學習,還可以提高學生自主學習意識,可以說如果合理的采用,效果倍增。
教師是在引導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學習能力。因此,問題將引導著學生探索知識,這將增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學生的參與性。導學案的應用和合理正確的應用無疑是至關重要的。問題的設計,應該來源于生活,依賴于課本,而又高于課本,具有一定的探索價值與研究價值。問題的設計應該著重體現教育教學的重難點,問題本身具有引導性,問題與問題之前環環相扣,層層遞進。在講解《圓的標準方程》這一章節時,教師給出一個三角形的坐標,然后讓同學根據這個三角形畫出一個圓,在分別求出圓的圓心點坐標,教師試問如何根據這些數量關系求出圓的標準方程,從學生熟知的知識入手,引發學生探索知識的樂趣。讓學生在預習完成、學完導學案以后能夠抓住本節課的重難點。在問題的設計上還要具有吸引力,讓原本枯燥無味的知識靈活起來。導學案不僅在學生學習完畢之后體現出自身的價值,更應該在學生思考,探索之后有所收獲。
在注重基礎知識理解的基礎上,適當而巧妙的進行拔高訓練是必不可少的因素。教師在把握課堂節奏的同時,找到一個合適的切入點,在學生思維積極活躍頭腦風暴的高峰時期,引入問題,促進學生思考。在講解《三角函數圖像和性質的應用》這一章節時,教師從三角形的講解開始,進而分別創設了向量、三角函數、數列等,循序漸漸的帶領學生三角函數的關系、誘導公式和相關的運算能力。問題的設問循序漸進,突破陳舊,改變常規,引導學生利用發散思維積極發展想象力。問題的難度要把握得當,切勿過高或者過低,這樣會使得學生對課堂產生抗拒心理,因此如何把我中間的這個度,需要教師經過課堂訓練實踐,以及不斷的總結提升才可以更好的將高中數學教學工作和導學更好的有機聯系起來。讓學生通過一系列的聽說讀寫,從而步步推進教育教學工作。
在問題的設置時要注重問題量,則一些過多的問題則會讓學生產生煩躁的心理,若問題量較少則不能夠充分發揮出問題導學法的作用,只有合適的問題量才能夠更加適合引導學生進行積極思考。所以,教師在設置問題是要注意以下幾點:
(一)問題的難度要適中,應能夠滿足學生最近發展區的需求;
(二)設置的問題難度應由淺入深,否則雜亂無章的問題難以讓學生順利進行思考,同時還會影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三)要避免滿堂問的現象發生,若學生長時間處于思考狀態時,思考的效果也會降低,同時學生的心理也會感覺到極大的力,不利于提高高中數學教學效果。
高中數學是一個新的跨度,如果學生不能夠很好的抓緊,那么未來就很難向名校邁進,因此,教師要學會激發學生,開發思維,鍛煉獨立思考的能力,不僅在課堂上思考,學習還可以順延到課下。在講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判別式時,讓學生如何更好的牢記判別式而不出錯,需要建立一個良好的問題情景,例如:三角符號就是我們日常學習的三角形,學生需要準確的辨識數學符號。我們應該傾聽學生的想法,深入學生中間去,利用他們青少年感興趣、新潮的東西來構建問題,這樣不僅會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并且還會使學生課堂狀態高度集中,效率高。調動學生思維,激發學習動力。在積極的課堂環境下,學生融入其中,思維和想象力得到良好的鍛煉。高中數學對于學生的空間想象力要求隨著知識的深入也逐漸加強。
導學案是在學生上課之前進行課前預習的良好方法。課前準備只是課堂教學的一部分,更重要的是課堂中,教師針對學生的薄弱點,教學的重難點,進行合理的問題引導。在學習《數列的基本求和方法》這一章節時,在講解完各種數列的求和方式之后,需要學生自主的進行歸納總結、分類記憶。將方法與需要解決的問題一一對應。其次是在已有的基礎之上進行拓展,不僅僅是我們所熟悉的等差數列和等比數列的求和,還有系數的變化以及分離常數有助于我們的計算等等。導學案的部分也應該增設學生合作,互幫互助的環節,在學生之間的激烈討論時,我認為教師應該用傾聽代替打斷,用沉默代替引導。充分讓學生享受擔任課堂主體的位置,任由學生天馬行空的思想,言論的開放,倡導大膽設問,甚至可以轉變師生提問的傳統位置關系,換由學生將自身的疑問向老師提出,思維的碰撞可能會產生更好的效果。重視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能力的培養,融入適當的場景,帶入學生感興趣的情景,更高的激發學生的求知欲。
為了更好的適應快速發展社會的要求,當前的教育,必須注重自主能力的培養,培養學生養成獨立自主思考問題的好習慣,致力于培養學生自我約束、自我檢查的能力,獨立學習、思考的能力。想要導學案對于發展自主學習能力具有良好的作用,關鍵在于教師將導學案精煉化、高效化。在探索培養學生高效學習的道路上還任重道遠,愿我們一道聯起手來,開拓更美好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