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文婷
(江西省九江市修水縣馬坳鎮塅上小學,江西 九江 332400)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明確指出:“語文課程中蘊含有豐富的人文教育資源,教師應當積極挖掘其中的價值取向,充分發揮語文學科對學生情感道德的熏陶感染作用。”課標的這一理念奠定了在小學語文教學實踐中進行德育的必要性及迫切性。以下,筆者結合自身的教學實踐經驗,就小學語文學科教學中的德育滲透策略展開分析與探討。
語文教材的文章都是經過編者盡心篩選的,文章的作者是比較講究詞語錘煉的,他們總是嘔心瀝血地搜求最貼切的詞語來準確的表情達意。有的詞語還起到了表現人物品質、概括文章中心的作用,是傳神點睛之筆,是課文中的閃光點。在教學中,我們要抓住這些閃光點不放,引導學生比較、分析、咀嚼、吟誦,體會作者用詞造句的匠心,深刻理解詞語的思想內容,讓它們真正地在學生的腦海里閃光。這樣,既進行了詞語的訓練,又滲透了思想教育。
如:《你,浪花里的一滴水》一課里有這么一句:“他啊,是一滴水,卻能夠反映整個太陽的光輝!”教師教學時提問:“為什么把雷鋒比作一滴水,而不比作小草或雨滴呢?”經過學生分析、老師引導,學生領悟到了把雷鋒比作一滴水更確切,雷鋒是一名普普通通的人民戰士,他的身份是平凡的,但他的精神卻是偉大的,他的艱苦樸素、助人為樂、對黨忠誠,對工作認真負責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文中還有“他啊,是剛展翅的小鳥,卻能夠向著黨飛!他啊,是才點亮的燈,只不過每一分光都沒有浪費!”學生經過討論句中的“剛、才”的用意,明白了這句中的“剛、才”突出了他的一生短暫,然而雷鋒就是這短暫的一生創下了不朽的業績為后人傳頌。
小學語文的教材中,有不少進行德育教育的、形象生動的圖畫和有說服力的教學材料。因此我們將小學語文教材,作為融知識傳授、能力培養和思想品德教育為一體的綜合性載體,深入挖掘其中的思想品質教育的因素,培養學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質。教師在教學中要深入鉆研教材,明確教育目的,抓住結合點,通過融合、滲透的方法,有目的、有計劃、自覺地寓德育于語文課堂教學之中。
古人云,“文章不是無情物”“凡為文以意為主”。在語文教學中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教育,是滲透在語言文字教學過程中的。小學語文教材中有不少憂國愛民的英雄人物形象、許多革命先烈、革命領袖人物前赴后繼、視死如歸的動人故事,他們用鮮血和生命譜寫的一曲曲驚天地、泣鬼神的英雄主義詩篇,激勵著一代又一代人們。如《狼牙山五壯士》《我的戰友邱少云》《豐碑》《再見了,親人》等。學習這些課文時,可抓住人物的動作、神態、語言描寫等語句,讓學生細心品詞賞句,用心靈感悟英雄人物的愛國激情和高尚的愛國情操,在故事情節中升華他們的英雄主義。學習此類課文時,教師通過查閱資料,利用多媒體課件展示,讓學生自主討論、交流,加上點撥,了解當時的時代背景,在深入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領悟人物高尚情操,從中汲取力量,受到感染。
小學語文中的典型人物形象對學生有很強的感染力,其中高尚的人物形象在塑造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方面更能起到模范作用。例如在講《徐悲鴻勵志學畫》這篇課文時,教師聯系當時的社會背景,抓住人物的內心活動、語言和行為進行深入分析,一個刻苦勤奮、杰出愛國的崇高形象就呼之欲出了。高尚的人物形象具有正面的模范作用,反面的人物形象同樣可以起到警戒作用,例如《狼來了》這個故事,塑造了一個愛說謊的小孩,他利用人們的信任,在沒有狼來的情況下喊“狼來了”,被欺騙的人們傷透了心,也不再信任他了,當狼真的來了時沒有一個人趕來救羊,最終羊被狼叼走了。在生活中小學生為了逃避懲罰或者獲得獎賞和表揚有可能說謊,當他們看到喊“狼來了”的小孩時,很可能會產生一種類似的情結,而當他們看到這個小孩的下場之后,也會產生一定的畏懼心理,從而產生心理上的動搖,教師再配合其他手段將這種作用深化下去,就能幫助孩子們擺脫說謊的壞毛病。
《小學教育學》指出:“榜樣教育又稱示范教育,是以別人的好思想、好品德、好行為影響教育學生的一種方法。這種方法適應少年兒童善于模仿、崇拜英雄、積極向上的特點。”
例如教學《詹天佑》這篇課文時,我抓住詹天佑這一人物的精神品質,對學生滲透思想品德教育。例如,在勘測線路中,詹天佑經常勉勵工作人員說:“我們的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點兒馬虎。‘大概’,‘差不多’,這類說法不應該出自工程人員之口。”教育學生對待學習要有嚴肅認真、一絲不茍的科學態度;從南口往北過居庸關到八達嶺,一路都是高山深澗、懸崖峭壁……。塞外常常是狂風怒號,黃沙滿天,一不小心就有墜入深谷的危險。教育學生樹立知難而進,勇往直前的大無畏英雄氣概;白天,他攀山越嶺,勘測線路,晚上,他就在油燈下繪圖、計算。教育學生學習詹天佑夜以繼日的忘我工作精神;他親自帶領學生和工人,扛著標桿,背著經緯儀,在峭壁上定點構圖。山頂泉水往下滲,隧道里滿是泥漿。工地上沒有抽水機,詹天佑就帶頭挑著水桶去排水。他常常跟工人們同吃同住,不離開工地。教育學生具有踏實肯干,身體力行和群眾同甘共苦的工作作風。通過分析人物形象,展示人物的精神品質,起到了一定的示范作用,對學生有著巨大的感染力、吸引力、鼓動力。
語文教學中的德育滲透,不僅局限在語文課堂中,還可以延伸到語文課堂外;德育的滲透,不僅在教材中,更在教師的言傳身教中。語文教學中天然蘊含著豐富的德育資源,教師應當充分利用這些資源,將德育滲透到語文教學中的各個環節,讓孩子們學好語文的同時提高德育素養,在提高德育素養的基礎上實現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