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紅書
(貴州省普定縣定南街道中心小學,貴州 普定 562100)
在小學語文課程教學中,閱讀教學是核心和重點。國家教育部門也非常重視小學生語文閱讀的教學,并對具體的語文教學作出了明確的要求。小學階段在實施語文課程教學行為時,必須要重視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培養閱讀的獨立能力,讓學生學會體驗閱讀文章中的情感,積累豐富的語言素材,從而培養學生的語感,進而不斷提升學生學習、理解和欣賞作品的能力,逐漸豐富學生的頭腦和內心世界,使得學生的情操得到升華。。
從當前語文課堂教學來看,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教師在閱讀課上仍然占據主體地位,采用“灌輸式”的方法進行教學,使得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逐漸降低,也不能激發學生的思維能力及創造力,對閱讀教學效果產生了不良的影響,影響了閱讀課質量的提高。另外,整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期間,由于課堂教學時間有限,使得教學內容并不豐富。在此情形下,學生接受的知識也不夠全面,教師的整體閱讀教學效果也不理想,學生的思維得不到拓展,對日后深入學習語文學科也產生了阻礙。比如,很多教師在教學中基本都是以教材內容為主,沒有增加課外閱讀內容,使得學生整體的知識面比較狹窄。因此,學生無法獲取更多的語文知識,無法提升自己的閱讀能力,這不利于教師實現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目標。
很多教師在課堂上以“一言堂”“一問到底”的教學模式進行教學,使閱讀課變得枯燥乏味,學生的閱讀興趣也不高。為此,筆者認為想要改變當前閱讀教學的現狀,需要讓學生樂于閱讀,產生閱讀的沖動。小學生基本上都有很強的好奇心理,因此教師可以通過設置與課堂教學內容有關的導語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包括故事、問題等。以《和時間賽跑》這篇文章為例,筆者設置了這樣的導語。教師:“上次我們班男子組200米賽跑的冠軍是誰?”學生:“老師,是我。”教師:“同學們都知道你跑得很快,那么你能跑得過時間嗎?能不能跑回昨天?”學生:“不能,昨天已經過去了,回不來。”教師:“說得特別好,但是有一個人卻依然決定與時間賽跑,接下來讓我們一起閱讀《和時間賽跑》這篇文章,探一探問題的原因。”在此導語中,筆者將學生的實際情況與教學內容有效地結合在一起,以問題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
要想提升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閱讀教學的內容和形式必須要進行豐富。不斷變換語文閱讀教學的形式,將課上語文閱讀與課下語文閱讀雙向結合,擴大語文閱讀量,讓學生能夠接觸不同的、豐富的語文閱讀素材,不斷積累語文文學內容,增強小學生的文學素養,還能夠提升學生的語文分析能力、閱讀能力、表達能力和寫作能力等等。例如在《懷念母親》的語文課文教學中,語文老師要讓學生們掌握所有課文中的生字、生詞,并了解它們的概念和內涵,并學會運用生字、生詞造句。在此基礎之上讓學生們進行語文課文的通讀,并在閱讀過程中感受課文樸實的語言中所含的復雜的思母與思國之情,使得學生能夠不斷積累語言素材,豐富學生的大腦,提升學生閱讀的語感和內涵,促進學生語文閱讀以及理解能力的提升。此外,老師還可以在課下安排學生進行涉外閱讀,給學生介紹一些閱讀讀本。
語文教學最根本的任務就是語言的學習,這也是教師和學生進行口語交際的前提。若教師想要學生在語文閱讀教學中積累語言知識,提高閱讀的水平,就應通過聯系生活來拓寬教學資源,促進學生養成良好的自我學習能力。因此,教師在閱讀教學中以生活化的教學情境與學生進行交流,適當擴展了教學的內容,實現語文與生活的鏈接,促進學生的發展。以《每逢佳節倍思親》這篇文章為例,筆者結合了學生的生活實際,引導學生想象自己離開父母到學校學習并交流自己的感受,在鏈接生活的過程中,學生才能更好地轉換角色,從而深刻的體會作者思念親人、思念家鄉的感情。
在大量的閱讀訓練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從閱讀中感悟寫作、從閱讀中學習寫作,加強讀與寫的聯系。具體而言,就是要求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充分挖掘課文中的寫作元素,向學生滲透每篇課文中的寫作知識、寫作技法,讓學生在閱讀中不僅要理解課文內容,還要學會品詞品句,揣摩詞句的表達,掌握文章的寫法。因為讀寫結合的訓練形式很多,所以,教師要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結合學生的實際需要,引導學生仿寫、續寫、擴寫、改寫,實現以作促讀。可見,將閱讀與寫作有效地融合在一起,二者相輔相成,互相促進,形成緊密的課堂教學環節,無形之中就能促進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
提高語文閱讀教學效率對于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這就要求教師在閱讀教學中注重教學方式,結合學生的學習水平,做好課堂教學大綱,才能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提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