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國華
(湖南涉外經濟學院,湖南 長沙 410205)
誠信教育是高校大學生成功就業的根本保障。高等教育的目的是育人,是培養和造就符合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的高素質、全方面發展的人才。學風建設圍繞這一目的展開,旨在使大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風氣,掌握豐富的理論知識和專業技能,具備正確的行為取向和高尚的道德品質。
誠信是中華民族的傳統優秀美德,古往今來,多少仁人志士都為我們樹立了優秀的榜樣,如城門立桿的商鞅。堅持誠信不僅是對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更是現代社會的必然要求之一,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行為準則。但是,就目前社會狀況與高校發展過程來看,誠信意識逐漸缺失,高校中,學生作弊、教師學術不嚴謹、學生論文抄襲等現象數見不鮮,這對于建設優秀的學風和校風來說都是不利的。大學生在校園之中應是為了學習而不斷自我努力,而不是為了所謂的成績和高分而找捷徑,同時,學生對于這種思想觀念不引以為恥反引以為榮,大肆宣揚和跟從。誠信教育在當代社會中越來越重要,已經成為當代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個重要環節,這也是高校院校學風建設的重要內容之一。
作弊現象在每一所高校都非常常見,作弊類型也是多種多樣的,學生多采取攜帶紙條、偷看他人試卷、使用通許工具等進行作弊,或者請人代考、考場上與他人對答案、提前將答案寫在課桌、墻壁上。這些作弊手段都是非常常見的,也是學生們多采用的。但是,對于大部分學生來說,他們還是誠信參考的,作弊學生僅占少數,但是高校和教師同樣也應該嚴格考規考紀,嚴格監考,對出現的作弊現象給予嚴懲。
學生為了更好的成績和排名往往采取作弊的形式,鋌而走險,或者是對在平時課堂上不注意聽講,課后不復習,又不愿意臨時抱佛腳的學生來說,作弊是相對更加輕松和便捷的。部分學生對該學科不感興趣,或是被娛樂游戲等占據了復習的時間,這些都是學生選擇作弊的原因。此外,從高校和教師層面來說,他們對學生作弊也承擔著一定的責任,一方面教師監考不嚴,給了學生可乘之機,讓學生誤以為作弊簡單而放肆作弊,以及考試作弊處罰過輕,沒有警醒作用,另一方面,教師課程無法吸引學生,教學內容陳舊落后,與時代脫軌,教學方式單一片面、死板,學生無法理解或不感興趣,照本宣科、填鴨式的教學方法使得學生對學習喪失了興趣;課堂考勤形同虛設,沒有對學生進行嚴格管理,學生上課不假不到現象十分常見,且教師也不做懲罰。從社會層面來說,五花八門、各式各樣的作弊手段、作弊工具為學生提供了方便,學生也很容易受到外在不良風氣的影響,導致價值觀存在扭曲現象。
誠信是一個人在校園和社會上立足的必要支點,只有堅持誠信,誠實守信,才能在社會上立足,才能獲取到別人的信任與認可。大學階段是一個學生思想觀念形成的又一關鍵時期,在此時加強誠信教育和思想道德建設對于學生長遠發展來說都是具有直接而深刻的影響的。對此,高校要適當開展誠信教育課程,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安排專業的教師進行多樣化的教學,全面促進學生的發展,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和榜樣教育,選取我國歷史上優秀的名人例子對學生進行教育,增強教育效果。
我國眾多教育家都非常重視學生的誠信教育,他們認為完善誠信教育的工作評價機制,充分發揮其重要作用,對于實現學生道德素質培養與發展具有重要意義。高校院校和師生都應該將誠信教育納入到學生考核之中,為學生的表彰與評價提供參考性的依據,同時對學生的非誠信作為給予適當的懲罰,如考試作弊、論文抄襲、逃課、曠課等,高校院校和教師應該視情節輕重情況對學生做出懲罰。
第一,教師在開展德育教育活動和教學評價時,應該從自身出發,認真閱讀和學習有關規章制度,嚴格按照規章制度進行處理,做到公平、公正、客觀,對評價的任一環節都負責。第二,高校院校和教師應組織學生學習相關紀律,明確違規違紀的重要性,加強誠信宣傳與教育,樹立學生的優秀榜樣,發揮好模范帶頭作用,用正確的行為為學生樹立一個學習的導向標。
除此之外,教師還應該對學生進行多方位的鼓勵和支持,促進學生不斷學習和努力,重視良好和諧師生關系的培養與建設,從而形成良好的學習氛圍和師生相互監督的科學機制,堅持防治結合,堅持以身作則,以自我優秀榜樣為學生帶好頭,用自己切實具體的行為為學生做好例子,肩負起自己作為教師的重要職責。
總之,大學生的誠信教育勢在必行,學生只有具備優秀的思想道德素質和堅定的思想觀念,才能在社會中走的更遠。誠信做人,誠信做事是每一個人的操守,端正學習態度是每一位學生的義務。高校院校和教師應該從多方面為提升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做出積極的努力,促使學生之間形成良好的學習與競爭氛圍,相互鼓勵,相互幫助,相互監督,從而形成良好的學風和校風,去影響更多的人自覺接受思想道德素質建設和誠信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