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海娟
(河北省安新縣縣直機關第二幼兒園,河北 安新 071600)
兒童生活在社會和物質的世界中,周圍環境中形形色色的物體均表現為一定的數量、形式,并以一定的空間形式存在著。從幼兒一入園就給予數學方面的認識條件,進行一些初步訓練,會使其思維獲得不斷發展。為此,我近年來進行了“數形結合”教學的嘗試。
教師往往在計算教學中采用競賽、比賽等手段來刺激幼兒,但卻形成了這樣的局面:能力強的孩子積極踴躍,能力差的幼兒無動于衷,逐漸失去興趣……在“數形結合”教學活動中,我們改變了以往的活動形式,減輕了孩子的壓力。例如,我們更注重幼兒的“自我超越”,“拇指獎章”、“星星樹”代表不同程度的進步,對幼兒的“我敢說”、“我會說”等點滴進步也給予肯定。孩子們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他們在教學活動中,積極動腦,勇敢地發表自己的意見,慢慢地喜歡上了數學,能夠主動地親近數學了。
興趣是人們探究某種事物帶有情感色彩的認識傾向,是幼兒學習初步數學知識的積極因素。面對抽象、枯燥的數學概念,單調的計數活動,幼兒往往會心不在焉,甚至知難而退。因此,教師應注意調動幼兒的積極性,激發幼兒對數學的興趣,色彩鮮明、形象多變的事物更容易引起幼兒的學習欲望。
“數學是有兩個概念構成的,一個是數,一個是形,數抽象,形直觀。數學就像一棵樹,它是從數和形這兩類基本東西里生長出來的……”(摘自《今日數學》)數形結合教學充分地將數與形結合,就是將抽象與直觀,思維與感知結合。在教學中,我們從形象的幾何組合圖入手,幼兒不但感興趣,而且更易于接受抽象的數概念。為了能吸引幼兒的注意力,我制作了顏色鮮艷、形象可愛的數字娃娃,它由1——10的10個數字組成。我向孩子們介紹了這位“新朋友”,孩子們都高興得拍手歡迎。“現在讓我們來認識認識新朋友,看看它長得什么樣子?”通過觀察,幼兒便很快發現:“數字娃娃的帽子是數字3和1……”“它的嘴巴是數字2……”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幼兒很快復習了1——10的數字。以后的計算課中,我還經常“請”出數字娃娃,通過幫助數字娃娃“解決難題”、“怎么辦”等有趣的情節,吸引幼兒的注意力,使每節課環環相扣,輕松、有序地進行。又如在幾何圖形組成的“貓捉老鼠”圖片中,讓孩子在欣賞中感知:花貓是由多少個圖形拼成的?老鼠里藏著幾個三角形?誰用的圖形數量多,誰用的圖形數量少……在欣賞數形結合的圖片時,使孩子感受到了數學的獨特美,幼兒自始至終保持濃厚的興趣。
這里所說的“自由度”,并不意味著放任自流,而是指在幼兒操作時應充分發揮幼兒的主體作用。目前,許多教師已注意到在計算教學中運用“操作法”:他們為幼兒提供了人手一份的操作材料,但整個教學過程中卻以教師講解演示為主。操作過程也由教師發出指令,幼兒機械地操作,使幼兒失去了主動探索的機會。如在“認識三角形”的活動中,有的教師是這樣安排操作活動的:教師拿出一個三角形,讓幼兒說出名稱,然后請幼兒拿出三角形,聽教師講解三角形的特征。同是這個活動,我們可以這樣設計:教師出示幼兒已認知的正方形和一個三角形,請幼兒區別其不同,發現三角形的特征,然后引導幼兒在一些大小、顏色不同的圖形中找出三角形拼貼各種圖案。這樣,幼兒便能通過親身的操作,獲得有關三角形的感性經驗。
“數形結合”不但培養幼兒的計數能力、理解能力,還注重培養幼兒各方面的能力,如探索能力、數語表達能力、觀察力、創造力等方面的能力。當發現有的幼兒有所創新時,教師要適時向其他幼兒介紹其新思路,并給予肯定,使幼兒在自信中創新。在“圖形變!變!變!”活動中,我班幼兒能用各種圖形拼貼出形態各異的圖案。“這是奧特曼!”“我拼的是萬能鑰匙!”看著一幅幅內容不同的圖案,不由感嘆孩子們如此豐富的想象力!正如馬拉古齊的一首詩所說:“孩子是由一百組成的,孩子有一百種語言,一百只手,一百個念頭,一百種思考方式、游戲方式及說話方式;還有一百種……”我們應視幼兒為一個自己能認識、思考發現和表達的孩子;一個富有巨大潛能的孩子。
總之“從形入手 數形結合 ” 它是抽象與直觀,思維與感知的結合。即指:抓住數學教學內容的系統性、邏輯性、抽象性,以各種美麗的圖形方式導入數教育。在感知幾何圖形內在數形關系的基礎上,通過兩者之間的巧妙融合、巧妙滲透讓幼兒在主動探索與操作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利用數形結合以及自身的內部機制理解和掌握數概念。引導幼兒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激發學習的興趣。在“數形結合”的教學活動中,我們以鼓勵、引導為主,為幼兒創造嘗試的機會,使幼兒在活動中敢想、敢說、敢做,手、腦、口并用,使幼兒的潛能得到了最大程度的開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