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興榮
(黔西縣水西街道辦事處教育管理中心,貴州 黔西 551500)
信息化教育理念、教育技術,從服務角度而言,是適應時代要求下的教育教學方式革新過程而來的。有效地運用信息化教學技術手段,不僅利于教學過程更生動、更逼真、更情感化地外顯展開,更是基于學生學習認知規律上的教學效益的提升。當然,信息化教學技術作為一種輔助型、服務性手段,其運用之適當否,如何運用等問題,取決于師生雙方對于知識教學的具體情境。小學數學教學課堂中,追求“主動有效”的課堂教學,就要求老師善于挖掘課程資源和把握學情,做好教材分析。在學生最需要,知識情境最適合的課堂中,積極地、創新地運用信息化教學技術,則不僅能激發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到學習中,更有助于突破重點難點問題,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新意識,但在教學中也存在教師信息水平不高、設備使用率低等問題,下面具體分析一下農村小學數學信息化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
由于信息化建設在農村剛剛興起,還不完善,與之相匹配的信息化教育師資隊伍也相對薄弱,信息化教育隊伍嚴重影響著農村信息化教育建設進程,阻礙著信息化教育的發展。農村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水平普遍較低。一是信息技術管理人員和信息技術任課教師還沒有達到知識標準化、技能專業化,現在學校由師范院校計算機教育專業畢業的教師極少,絕大部分都是由其它學科教師兼任,他們的理論水平、管理水平、教學水平與專業教師相差較大。他們對信息技術設備“管理”,大多只是局限于計算機的日常性的保管與軟件的整理,很少有人會維修,對教師的信息技術培訓很少,且都是較簡單的培訓;二是學校教師的信息技術技能水平較低,大部分教師不能熟練操作計算機,只是會簡單的打字、排版,不能對計算機操作自如,更談不上熟練應用計算機與網絡設備等進行教學,能夠制作教學軟件的教師只有極少數,且制作水平普遍不高;三是學校缺乏信息技術骨干教師,對其它教師起不到骨干帶頭作用,這就造成在利用現代教育技術進行課堂教學時缺乏指導。
目前各農村小學的現代教育信息技術設備數量雖然在逐漸增加,但由于傳統觀念的影響、師資隊伍的相對薄弱,造成設備使用率很低。學校學生上微機課,每周只有一節。教師課堂教學主要采取信息技術為主的課堂演示型教學模式,學生只是被動地接受,其學習的主動性得不到充分體現,基于網絡資源的自主性學習、協作學習那更談不上了。對于運用,是以教師操作為主,學生觀看屏幕的教學形式,其強大的網絡功能、超文本功能和交互式功能尚未得到合理開發;一些學校投資近萬元的資金,只能供領導或個別教師作為一般上網服務使用,沒有在教學發揮應有的作用。有的學校學生機之間雖然相連,但不能與因特網構成一個網絡共享資源系統。這些都表明信息技術的應用還遠遠沒有發揮它獨特的魅力,還需要提高其效能。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現代信息技術的作用不能完全替代原有的教學手段,其真正的價值在于實現原有的教學手段難以達到甚至達不到的效果。”如果用計算機上的模擬實驗來替代學生能夠操作的實踐活動,不僅錯過了培養學生科學探究能力的機會,而且不利于學生數據分析觀念的建立,進而會逐步降低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要想將信息技術整合到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首先就需要提高小學數學教師的信息技術水平,只有他們會用信息技術,才能在課堂中有效地使用信息技術,因此,在學校里,校領導要注重提高教師的信息技術水平。一方面,學校可以組織不定期的信息技術培訓,并鼓勵教師在課堂上應用信息技術指導學生學習。另一方面,要培養教師樹立 “活到老,學到老”的意識,積極主動地去研究信息技術,并將信息技術的應用體現在教學的設計中。
對于小學數學教學工作而言,創新能力的培養是教學中的重難點,尤其是在小學生的學習過程中,教會學生如何進行創新性學習顯得十分重要。但是,恰恰是由于傳統教學模式是教師教學方式,使得許多學生在數學上的天賦沒有發揮出來。通過信息技術模式來為學生呈現出一種較為合理的學習情境,將學生所喜歡和想要了解的知識,以多媒體等靈活的方式呈現出來,讓學生能夠直觀地學習知識,突破重點難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更好地培養學生的數學創新能力。
通過信息技術,將一些抽象的數學知識形象化,并反復進行播放和學習,有助于學生更好地掌握知識點,強化學生對知識點的記憶。比如說,在對稱軸這一知識點上,許多學生只能掌握一些常見圖形的對稱軸,比如說長方形、正方形等,對于一些較為復雜的圖形則不知道對稱軸在哪里,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來對對稱軸進行分析和呈現,靈活地體現出對稱軸的尋找方法,進而加深學生對這一知識點的記憶。
總之,教育信息化是一個全新的系統工程,在發展過程中,必然會遇到各個方面的問題,對這些問題要敢于面對,正確分析問題存在的原因,找出相應的對策,在實踐中不斷探索與創新,促進信息技術與數學教育的有機整合,努力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