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鴻雁
(河北省張家口市宣化第四中學,河北 張家口 075100)
將數學文化融入數學課堂,還數學以本來面目,這是每一位數學教師應盡的使命如何在教學中,挖掘數學的原始形態,激發學生的興趣,這是我們必須思考的問題基于教學實踐的經驗,筆者認為在初中課堂教學中進行數學文化滲透的途徑有四條。
數學的研究對象是“數”與“形”,數學的表述概念明確、簡潔明了,寥寥數語,便道出不同現象的法則,使其在自然界和社會中發揮作用數學教材的內容蘊涵著豐富的數學文化,每一個內容背后都有一個生氣勃勃的精神數學文化包括用數學的觀點觀察現實,構造數學模型,學習數學的語言、圖表、符號表示,進行數學交流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通過理性思維,培養他們嚴謹素質,追求創新精神,欣賞數學之美;指導學生開展數學文化研究,在研究的過程中,揭示數學文化底蘊,是我們進行數學文化教育的有效途徑之一。
(一)加強與其他學科的聯系,即加強與其他文化的滲透教學,讓學生體會數學文化的底蘊“不管三七二十一”涉及乘法口訣,“三下五除二就把它解決了”則是算盤口訣在文學中有數學公式,在公式的描述下,又達到了恰到好處的描述例如在教學中,加強數學與文學的聯系作為一名數學教師,在新知識教學的過程中,引用一首古詩之類的文學作品,揭示文學與數學文化的關系,對教學有很大的幫助
(二)指導學生閱讀與所學知識內容有關的材料,在深厚的人文背景下進行數學文化教育多指導學生閱讀并了解數學家,數學事件和人文背景,有利于增強學生對數學的積極情感在閱讀的過程中,也培養了學生閱讀數學文字材料的能力與習慣。
數學發展的歷史,既是數學家們刻苦勤奮、鍥而不舍地追求真理,以生命和熱情譜寫的壯麗華章,也是數學思想產生和發展的歷史每一個數學概念的形成和發展,都有其豐富的經歷,充滿著人類探索的艱辛和智慧這里體現出那些數學家刻苦、自強的一面數學學習需要付出艱辛的勞動,投機取巧是不可能達到最終目標的在數學教學中,可以結合數學家的故事,讓學生明白一個道理: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困難、挫折難以避免,只有通過勤奮努力,才能領略到數學的真諦在數學教學中,我們不能把課本知識與數學文化簡單的外插與組合,應當努力突出數學課自身的文化韻味。
數學教學應當充分發揮數學的文化價值,特別是,這直接關系到了數學教育的“三重目標”,即是如何通過數學學習幫助學生養成一定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講到促進學生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發展,很多老師認為是很空泛的在講等比數列通項公式時,我設計了一道例題:母親節那天,我收到一條QQ消息“今天是母親節,您想感謝母親含辛茹苦的養育之恩嗎?您想讓母親一年平安、健康、快樂嗎?請將此消息轉給5位朋友!”如果我是第10輪收到該消息的人,那么第10輪和我同時收到該消息的共有多少人?在學生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通過學生的討論交流,引發了對母親的一種敬愛的感情,這就是課程標準所倡導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根據課程要求,通過數學教學,希望學生養成的是一種新的理性精神,一種深層次的快樂:由智力滿足帶來的快樂,成功以后的快樂;一種新的情感:超越世俗的平和;一種新的性格:善于獨立思考,不怕失敗,勇于堅持數學文化教育一方面用數學的思想方法培養學生的數學素養和數學能力,同時也關注學生的非智力因素作為文化的數學,其教育是塑造健全人格的教育。
(一)求真知于數學,提高學生的誠信意識,培養嚴謹樸實的科學態度在誠信缺失的當今社會,誠信教育日顯重要如何在進行數學文化教學中,提高學生的誠信意識,培養學生嚴謹樸實的科學態度呢?數學家群體是一類具有可貴的理性精神,探索精神,創造精神和獻身精神的人組成的。
在數學教學中,結合數學家的故事,培養他們的優秀品質在中國的數學家中,如陳景潤為證明哥德巴赫猜想付出了畢生的精力,華羅庚在極其艱苦的環境下,寫出了《堆壘素數論》而在國外的數學家中,希帕索斯因發現無理數獻出了生命,康托創立了集合論被誣為“瘋子”,他們在數學發展的征途中付出了艱辛的勞動甚至生命好多數學家鞠躬盡瘁,死在了他們熱愛的工作崗位上,華羅庚在東京大學作學術報告時,講完了最后一句話,就倒在了演講臺前
(二)欣賞數學的美,培養學生審美情操畢達哥拉斯認為美就是和諧柏拉圖說:“美是真理的光芒”雖然美對不同的人來說有不同的體驗,但一切美的東西都會使身臨其境的人賞心悅目,產生美感,在心中激發起難以言狀的喜悅與興奮而在教學中,讓學生欣賞到美,就會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例如在學習集合運算過程中,利用韋恩圖,可以體現出韋恩圖非常直觀、有趣、簡潔,具有數學中的美而這份美可以拉近與學生的距離,讓他們在抽象的計算中,有感性的認識數學教師在傳授數學知識的同時,應充分發掘學科中蘊涵的審美教育素材,為學生創沒和諧、優美、愉快的學習氣氛,引導學生去發現美、感覺美,喚起學生對數學美,甚至對自然美的欣賞和追求。
當學生能自覺運用數學科學的統一性、簡潔性、對稱性、奇偶性、辯證性和優美性去考察數學對象、思考數學問題、并對數學結論作出某種判斷的時候,學生鑒賞美的方法形成了所以在教學中,多挖掘深藏在知識背后的美,讓學生充分體會到數學美。
將數學文化融入數學課堂,讓文化浸潤學生的心靈,讓文化啟迪學生的智慧,是每一位數學教師的神圣職責,也是對數學課堂教學的一種高品位追求數學文化對于人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更是深遠的正如李鐵安先生所說:“對孩子的一生來說,學過的數學知識也許會漸漸淡忘,但數學文化可以一直在他們的心靈深處默默流淌,并以其看不見的神奇力量默默地伴隨他們生活和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