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麗
(四川井研縣馬踏中學,四川 井研 613100)
群文閱讀,簡單的說就是把幾篇文章,以一定的方式組合在一起,指導學生閱讀,并在閱讀中發展出自己的觀點,總結出閱讀經驗,進而形成一定的閱讀力和思考力的一種語文閱讀教學模式。這種閱讀方式近年非常流行,對于學生思維發展與提升,對于學生審美鑒賞能力的提高和創造力的培養都有很大的幫助。要抓好農村高中學生的群文閱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農村學生大都學習基礎較差,閱讀習慣也不是很好,而群文閱讀則大多是一篇課內帶多篇課外拓展的“一篇帶多篇”模式,這樣的模式無論對學生還是教師來說是一個極大的考驗。因為我們既要盡量選用多種文類的文本,又要考慮到農村學生的知識積累水平和閱讀能力。解決這一問題,我們要做到結合各種要素,如教學內容、學生學習實際、能力訓練重點、教學熱點等,來確定關聯點,對群文文本進行有目的、有層次的選擇,使選擇出來的群文文本符合教學實際和學生的興趣愛好。例如在講授《孔雀東南飛》這篇文章時。我們可以選取文本思想價值和情感內涵相同的作品《羅密歐與朱麗葉》《梁山伯與祝英臺》。也可以根據形成文本時間的共時性,在講授蘇軾的《赤壁賦》時,選取蘇軾的《后赤壁賦》、《赤壁懷古》作為比較閱讀的對象。讓我們的同學們了解蘇軾在黃州期間的經歷,心理感受和他的作品的特點。也可以選取相同表現手法的文本達到對某一手法特點以及表達效果的理解掌握。比如在講授陶淵明的《歸園田居》的白描手法的時候,可以把《商山早行》和《天凈沙·秋思》里邊所用到的白描手法,作一個比較,同學們對白描手法的使用及效果就會有更清楚的認識。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绷暤梅椒ū全@得知識更重要,閱讀方法的掌握對于今后學生的自主性更具普適性,因此在群文閱讀中教師必須強化閱讀方法的指導和練習。群文閱讀教學中,學生一節課要閱讀多篇文章,用得比較多的是默讀和略讀、瀏覽,這也是人們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常用的閱讀方式,教師要有意識地滲透這些快速閱讀的策略,初讀課文時教師應要求學生快速默讀課文,讀文后對文本內容用關鍵詞句進行概括;再讀課文時跳讀、掃讀,把重點詞、句、段劃出來讀一讀,強化學生的閱讀感受。同時群文閱讀教學不能局限于單篇文章閱讀時的字詞句的理解,更應側重從這組群文中提取信息,分析信息,整合信息,綜合思考,培養學生比較、綜合、概括、歸納等能力。
在群文閱讀中貫穿問題,有利于培養學生對關鍵信息的提煉能力,有利于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在提高閱讀速度方面,問題引導也具有較佳的應用價值。因此在進行群文閱讀時,教師應該對學生進行適時的提問。比如《我有一個夢想》時,我們可以把文章同一些時評結合起來,比如中國的大飛機夢,中國的高鐵夢,港珠澳大橋夢,體會不同的人在不同的階段有為夢想奮斗的精神,鼓勵學生說出自己的答案、感想,鼓勵學生對該話題進行討論,發表自身的思考看法,從而達到培養學生人格、世界觀價值觀的目的。
為提高閱讀質量,還可開展各種各樣的閱讀活動,豐富學生的課內、課外閱讀生活。定期開展主題閱讀交流會,可每月進行一次,開展之前確定主題。主題可定為“勇敢”、“理想”、“責任”、“親情”等,如確定主題為“理想”,則在往后的一個月內,學生可讀關于“理想”的書,在交流會上輪流發表自己對于“理想”的看法。開展說故事比賽,確定主題后,教師可組織學生開展說故事比賽,提高學生的閱讀積極性。開展閱讀小游戲,將學生分為若干個小組,教師提出相關字眼,學生說出相應文章名,回答得多且正確的小組為勝并獲取相應的獎勵。
群文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將讀與寫結合起來,做到讀寫相長,互相促進。學生通過群文閱讀,對文章的主題、寫作方法、文體等形成鮮明的認識,如何將閱讀感受與體會及時轉化為實際能力,寫是一種有效的手段。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群文閱讀的過程中,養成寫讀書筆記、讀書心得等習慣,將閱讀感受與收獲及時記錄下來,強化閱讀成果。我在教學生探究小說中心理描寫方法和作用時。讓學生把教材中小說《邊城》《林教頭風雪山神廟》以及《林黛玉進賈府》拿來做比較。讓學生勾畫其中表現人物心理的句子,探尋文中描寫心理的方法。文中通過環境描寫內心獨白,語言神態等寫出了主人公的心理變化。并讓學生思考這樣寫的好處。課后我又布置了一個作業,首先給出了電影泰坦尼克號沉船時的畫面:一、體傾斜時,杰克告訴露絲到欄桿外避免滑入大海;二、船體下沉了主人公找到可以救命的漂浮物時;三、水中杰克鼓勵愛人要活下去。讓學生用剛才學到過的方式來寫上一段話,表現主人公在面對危險時的心理變化。學生通過賞析群文學到了心理描寫的方法,效果也比傳統的寫作教學好了很多。
閱讀是一輩子的事情,是一種長期的沒有終點與止境的“自我教育”,群文閱讀能給學生一把打開閱讀之門的鑰匙,讓閱讀成為一種習慣,一種愉悅,一種享受,一種人生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