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瑞敏
(江西省贛州市安遠縣版石中心小學,江西 贛州 341000)
教師作為學生引路人,首先應該提升自己的專業的兒童文學素養,應了解童話及其特點,對所教授的內容了然于心,并且拓展對童話的閱讀面。教師要想帶領學生在童話的世界里習得道德的智慧,就需要像學生一樣親歷童話文學的廣闊天地,保持一份童真,愛童話、欣賞童話,用自己對童話切身的體驗來引領學生實現道德的健康成長。其次,教師要轉變自己的教學理念,將知識教學與德育教學并重。教師需尋找教師與學生之間的結合點,從教材本身特點以及學生的學情出發,充分挖掘童話中的德育內涵,選擇適宜的方法進行教學。由于每一篇課文的基本知識教學、思想道德教育在不同層面隱含著不同的側重點,這就要求教師要對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學并滲透德育教育。德育知識不僅僅局限在課文文本的整體內容上,還隱藏在課文的字里行間。因此,教師要樹立“課程思政”意識,在進行童話教學時要充分利用課本中所包含的德育材料對教材內容進行分析研究,把德育工作融于充滿道德情感教育的文字之里,如春風化絲雨,于悄然無聲中,因勢利導地讓學生在知識的學習中不知不覺地受到品德教育,獲得德育滲透。
首先,強化學生朗讀,初步感知課文主要內容。充分的朗讀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的內涵。在教學前,首先要讓學生做好朗讀預習工作,提前熟悉文本,養成良好的學習品德。在教學時,教師首先可以范讀。教師的充滿感染力的朗讀示范可以將學生帶入童話的情境當中去,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低年級學生機械記憶占優勢,因此強化的朗讀可以加深學生對課文的記憶和理解。且在傾聽與朗讀感悟的過程中學生的道德認知能力會得到不同程度的發展。俗話說,“書讀百遍,其義自現。”在反復的朗讀過程中,學生會將書本上沒有生命的文字,領會成一幅幅鮮活、具體、生動的景象,無形中道德情感自然被激發。其次,讓學生通過角色扮演,深入體會童話中的道德內涵。對于兒童來說,體驗就是他們感知世界、認識世界最有效的方式。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通過具體實踐來激發學生的情感體驗,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感知真善美、頌揚好品質。角色表演能把學生引入童話的角色中去,學生通過自己的語言、動作,把主人公的動作、神態表現出來,使情感出于內心,而外顯于動作。學生通過表演,能更主動地理解文章,把握形象,并且在特定的情境中進行了生動的語言練習,促進學生心理素質、社交能力和創造力的發展。
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多媒體教學也越來越受到教師的親睞。為了讓學生更快、更好地進入課文童話描寫的情境,教師可以利用一些多媒體手段進行情境再現,把它直觀再現在學生的眼前,能有效地激發教師所期望的道德情感。例如,在教人教版二年級下冊《泉水》一課時首先可以播放有關泉水的視聽材料,讓學生閉上眼睛聆聽泉水的聲音。通過聆聽可以初步感知泉水的特征,并且可以與課文的開頭相呼應,“叮咚叮咚”的泉水聲像彈琴一樣。然后再睜開眼睛觀看視頻泉水是如何流淌,經過了哪些地方發揮了怎樣的作用。通過視覺與聽覺的雙體驗,學生可以直觀地感受到泉水流過的地方花兒開得更艷了,果實結得更豐滿了,鳥兒唱得更加動聽了。接著再進入文本,結合朗讀與體會以及文中的插圖再借以適當的想象。這樣,學生可以馬上感知到泉水樂于助人、甘于奉獻、勇往直前的好品質,無形中德育教育從叮咚叮咚流淌的泉水中展開,把關愛別人及時伸出援助之手的道德教育自然而然地融入孩子的心間。
在教學童話時不能僅僅局限在文本書面的解讀上,而是要把在習得的知識拓展到生活實際中,要“引進來,走出去”,豐富其內涵和表現形式,擴大童話在德育的影響面,這樣才能真正達到德育滲透的目的。拓展課外閱讀,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課堂學習的知識是有限的,還需要學生自己擴大知識面,提升自身的道德文學內涵。只有閱讀了一定數量的優秀童話,才能有效掌握閱讀的方法,把握故事情節,領會故事內涵,提升自身的道德修養。課外閱讀是德育實施的重要途徑之一。在教學完經典的童話課文后可以讓學生再次閱讀原著中的文章,深化體驗,對文章的道德內涵有進一步的認識。平時,教師可以適當推薦一些優秀的兒童文學作品給學生,這樣可以對學生的價值觀念有正確的導向作用。此外,在實際課堂教學中適當開設一些閱讀課或給予學生充分閱讀的時間,并加強閱讀指導,激發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教給他們讀書的方法,使學生從閱讀中有所收獲,涵養心境。
總之,童話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當中一個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作為語文教師,在開展童話教學時要認識到童話的重要作用,積極采用合理的教學方法和手段,增強課堂的趣味性,讓學生在有趣的童話故事中形成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和世界觀,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