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麗
(河北省邢臺市路家園小學,河北 邢臺 054000)
一直以來,語文教學爭議較多,各式各樣的課程設計,各種不同聲音的課堂評價,讓我們感覺語文教學責任重大,又無力扭轉乾坤。2011版《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為語文課程定義如下: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第一次旗幟鮮明地提出語文教學必須要關注學生語文學習的實踐性,必須培養(yǎng)學生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也就是說,語文課程的內容可以十分豐富,語文教學的方法可以形式多樣,語文課堂可以因教師風格的差異而異彩紛呈,但是教學目標和內容都必須圍繞一個核心,教學的種種舉措和行為也都應該指向這個核心——語言文字運用。
那么小學低年級的語文教學到底如何落實語言文字的應用呢?小孩子認字識字非常有限,在我們的日常教學中,孩子連簡單的字詞都記不住,怎么談語言文字的應用,其實還是從最基礎的開始。
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夫綴文者情動而辭發(fā),觀文者披文以入情。”蘇霍姆林斯基在《給教師的建議》中說:“在知識的活的身體里要有情感的血液在暢流,這是教學語言的生命、靈魂。”從以上的名言當中,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出情感性在教育教學當中的重要性。我國很多文章和課文中,都能夠體現(xiàn)出作者內心的感情,而學生在學習當中,也必須體會這種感情,如何在教學的過程當中讓學生體會到情感性就顯得尤為重要了。
教學的語言應當充滿感情色彩,力求達到“講到莊嚴處,學生竦容端坐;講到豪壯處,學生熱血沸騰;講到義憤處,學生橫眉立目;講到歡快處,學生笑意盈盈”的教學境界。這樣的教學境界能夠充分地體現(xiàn)出情感性。例如我們在講故事時,要體現(xiàn)出其中的道理,像《龜兔賽跑》,教師在講比賽過程的時候,應該利用一些詼諧幽默的語言來敘述,而講到最后的道理時,應當非常鄭重,讓學生體會到這個道理的重要性。所以說,在每一個課堂上,針對每一篇文章,教師在教學過程當中所體現(xiàn)出的情感性是不同的,這一點在教學上是非常重要的。在接下來的教學當中,要重視情感性,提高教學水平和質量。
在語文教學過程中,為了讓學生對文章獲得整體印象,得到潛移默化的思想熏陶和美的享受,教師可以對整篇課文或重點段落進行欣賞性范讀。特別是低年級的課文教學,由于學生識字量少,獨立通讀課文會有很大難度,所以范讀是有必要的。在范讀的過程中,學生可以感受語言文字之美,在跟讀的過程中,學生能夠進一步體會這種美感,同時在不知不覺中培養(yǎng)和提升語感,使學生的語言能力得到更多的訓練。
對于學生的語言積累工作,主要放在課堂上這是必須的。這一點我們要有正確的認識并想方設法做好。但是,語言學習的源頭活水主要還是在生活當中。這也就是說,我們要引導學生進行語言積累,離不開與豐富多彩的現(xiàn)實生活的對接、聯(lián)系。只有這樣,學生學習到的語言才是富有生活化、富有靈動化和富有生命力的。為此,我們要引導學生走到生活當中去。
《趕海》這一課最吸引人的地方是其文字中所透露出來的童趣氣息,以及所呈現(xiàn)的活動場景的“身臨其境”。具體教學時,筆者先引導學生在熟讀感悟的基礎上復述課文。這樣就將書本語言轉變成為學生自己的語言。在此基礎上,筆者又要求學生比照這篇課文中抓蟹抓蝦的寫法,結合自己的生活經歷,最好是憑借其豐富的想象,將自己生活當中的一些有趣的活動寫下來。
在語文教學過程中,為了讓學生對文章獲得整體印象,得到潛移默化的思想熏陶和美的享受,教師可以對整篇課文或重點段落進行欣賞性范讀。特別是低年級的課文教學,由于學生識字量少,獨立通讀課文會有很大難度,所以范讀是有必要的。在范讀的過程中,學生可以感受語言文字之美,在跟讀的過程中,學生能夠進一步體會這種美感,同時在不知不覺中培養(yǎng)和提升語感,使學生的語言能力得到更多的訓練。
《嫦娥奔月》本文是一篇神話故事,第五自然段是全文的重點段,寫了逢蒙趁后羿不在家威逼嫦娥交出仙藥的過程。通過對逢蒙和嫦娥動作、心理的描寫體現(xiàn)了嫦娥的機智善良和逢蒙的奸詐貪婪。這段內容是整個故事矛盾沖突最激烈的時候,是教學的關鍵,怎樣處理好這一重點段呢?學生就開始邊讀邊說邊演起來了,不時還相互糾錯。在接下來的上臺說戲演戲環(huán)節(jié)中,學生們自然而然的就關注到了寫逢蒙和嫦娥動作、心理的關鍵詞,如“一心”、“迫不及待”、“闖”、“周旋”……還創(chuàng)造性地加上了人物語言,用具體言行表現(xiàn)出了人物不同的形象。我利用課文這個“例”,先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再結合課文內容要求學生“說戲”、“演戲”,讓學生經歷言語實踐,從而學會表達。
小學階段的語文教學是基礎階段,語言教學又是語文教學的核心和基礎,因此教師需要善用合理的教學方法,促進合理語言情境的創(chuàng)設,激發(fā)學生的情感共鳴,提升小學生對語言的學習興趣,真正感悟到語言的博大精深,感受到語文學習的美好,從而不斷促進自身綜合語文素養(yǎng)的提升,為今后進行更高年級的語文學習奠定基礎,最終的目的是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