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四民
(河南省永城市馬橋鎮中心學校,河南 永城 476600)
學習的最終目的就是實現學以致用。因此,小學語文教師提高閱讀教學的有效性,其最終目的也是希望學生今后能夠將所掌握的閱讀能力,更好的融入到日常生活和學習中。與此同時,通過建構比較完善的小學語文閱讀能力結構教學體系,小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也得到了有效的提升。在日常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我們總是會看到很多優美的文字和句子,語文教師將閱讀的重要性潛移默化灌輸到學生的腦海中,則能讓他們有意識地將一些優美的句子和詞語進行總結合歸納。同樣,在語文閱讀教學中,學生必定也經常在一些優秀的閱讀教材中看到重要的字詞句,甚至還會在內心深處產生一種不可名狀的感情,一旦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得到提高,學生就可以針對這些內容進行有效的溝通和交流,這樣不但能學到知識,還能促使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得到有效的提升。
一方面,幫助學生加深課堂知識印象。全球任何一個民族的語言均具有特殊性,各個詞語構成方法、句子之間的結構、語言習慣方面均存在一定的規律。閱讀則可以有效解決上述問題,幫助學生發現其存在的規律。對小學語文教學來說,通過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使得學生能夠更為深入地理解課堂中各種文字、詞語,幫助學生加深課堂知識印象。對小學生而言,理解能力是建立在認讀文字的先決條件之上,綜合學生頭腦中原有的知識內容,通過對教材內容實施開闊、判斷、分析以及對比等思維活動后,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教材中字詞的意義、蘊藏的感情。另一方面,促進學生語文表達能力發展。語文表達能力的培養一直是小學語文教學中至關重要的內容。對一些經驗豐富的語文教師來說,能夠充分利用教學過程中的每一個機會,使得學生能夠自己組織語言,來解釋教材中的各種詞語及句子的意識,然后針對整個段落或者課文內容進行全面的概括,同時通過討論的方式,使得學生能夠表達自身對于教材的理解。通過閱讀能力的培養,不但能夠充分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的能動性,同時能夠有效鍛煉學生的語文表達能力,并且對教學質量的提升也具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加強閱讀教學,并希望有效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那么也就意味著教師在課堂之上不能再照本宣科地輸出知識,而是應該注重對學生自我認識的培養,而這樣才能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閱讀教學作為整個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內容,隨著新課程教學改革理念的不斷深入,也就意味著教師必須要對自身傳統的教學理念和方式進行有效的改變,進而才能激發學生閱讀學習的興趣,這對提高整個課堂教學的質量和效率也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小學語文教學中,對于學生閱讀這一能力的考察隨處可見,大到對詩詞歌賦的誦讀,小到部分文章句段的說明,而小學生閱讀能力的強弱則能從中有比較直觀的反映。但是縱觀我國目前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現狀,情況并不容樂觀,因此,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就顯得十分必要和迫切。由于小學生還正處于閱讀能力提升的啟蒙階段,所以提高他們的閱讀能力,則能有效幫助他們更好的理解語言的使用規律,并加深他們對語文閱讀課中所出現的漢字和句子結構的深入理解。長此以往,也能在閱讀文章上形成自己所特有的獨立分析能力,這無疑對提高小學生的語文成績也是極其有意義的。與此同時,小學生身處在閱讀教學效率得以提高的課堂之中,他們的整個語文學習能力也必然會得到全方位的提高。
小學生好奇心強,自控力差,這就需要教師在閱讀教學之前進行有效引導和導入,力求在課程開始階段就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學生濃厚的閱讀欲望。為此,教師在備課時應做好充分準備工作,對課文的背景資料及相關信息進行詳細查閱,搜集豐富的與課文內容相關的趣味性內容,作為導入給學生呈現出來,還可以將導入部分設置成趣味性小游戲,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例如,在教學《雪地里的小畫家》這一課時,教師可以在教學之前讓學生觀察自己家中或小區中的小動物,尤其是小動物的腳印是怎樣的,然后在課堂上與其他學生進行交流討論,通過引導學生觀察激發學生的好奇心,讓學生真正喜歡上這一篇課文。這樣的教學方法不但可以提升學生的好奇心,而且能夠促使學生主動觀察生活,有效降低了授課難度。
總之,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每一個語文教師都應該從自身做起,不斷學習,吸收最新的教學理念及教學方法,提高自身專業修養與課堂教學能力,形成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樹立正確的課程觀、教學觀、教師觀與學生觀,大膽創新,積極探索,進而提高課堂閱讀教學的實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