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秀梅
(河南牧業經濟學院金融學院,河南 鄭州 450044)
引言:近年來,民生問題一直是政府和國民關注的熱點話題,而社會養老保險更是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社會保險基金缺口問題的探討熱度居高不下,給予全面放開二孩政策的新背景,建立基金收入與基金支出模型來預測未來基金平衡狀況,進而提出二孩政策效果的配套改革措施和完善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基金制度的建議。
由于養老金缺口已進入21世紀,由于計劃生育政策的實施,我國正迅速進入人口老齡化階段。到2013年為止,勞動年齡人口將不再增長甚至負增長。隨著養老壓力的加大,我國養老保險制度改革遺留下來的養老保險隱患也隨之暴露出來,個人賬戶與社會統籌相結合,導致養老保險基金缺口現象出現。因此,為緩解這一問題,我國普遍存在的做法是挪用現有職工個人賬戶中的資金,用于支付退休人員的養老費用,造成國家養老基金虛偽。養老金的空賬戶操作是從現在到未來,從退休一代到工作一代的透支[1]。因此,從長遠來看,這個操作系統的實現是很難繼續的,巨大的金融風險將不可避免地被隱藏,新制度的基礎將被動搖。
目前,“二孩”綜合政策的實施對我國社會養老保險的影響尚待探討,但即便如此,實施“全面二孩”政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拉低老齡化比例,提高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金的基數。有關機構預測,在實施“全面兩胎”政策后,中國每年將有近600萬新生兒出生,由此我們可以緩慢老齡化的進程,至少可以推遲五到十年的時間,正是在這五到十年的時間里,政府為人口政策的進一步改革和社會養老保險制度的完善提供了一個巨大的政策喘息期,使政府能夠更加冷靜、理性地處理社會保障水平低下等問題。基本養老保險,商業養老保險覆蓋面不足,社會養老保險缺口擴大。同時,“二孩”政策的實施給我國帶來更多的年輕勞動力外,還能使我國的創造力更強,培養更多創新型人才,為我國經濟水平的提高做好堅實的基礎,最重要的是延緩了人口老齡化[2]。
全面開放二胎政策,讓勞動力人口基數增加,提高經濟發展水平。在改革開放前人口眾多是我國一大特點之一,為實現和諧的社會提供了重大幫助,當時可以稱之為人口紅利時期。但隨著改革開放后,實行計劃生育,減少人口數量,一定程度上減輕了人口眾多造成的資源短缺問題,目前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醫療設備更加完善,導致老齡化加重。我國開始實行全面二孩政策,降低老齡化帶來的勞動力減少的壓力,同時,擴大整體的養老保險基數,進一步提高勞動人口收入水平,提高同一繳費率繳納的社會養老保險基金,使更多的財政資金撥給社會養老保險基金銀行,用于改善老年人的基礎設施建設。這不僅緩解了城鄉居民養老保險的壓力,推動社會經濟水平,而且還提高了老年人的生活水平,并且降低了政府單方面給養老保險需求眾多帶來的社會養老保險壓力。
至從實行計劃生育以來,我國大多數家庭都是獨生子女,家長對孩子的培養也就越來越看重了,吃穿住行都得到最好的滿足。如果兩個家庭是獨生子女組成,那么,他們將面對的是四個老人和一個小孩,也就是我們常說的“4.2.1”家庭,在如今這競爭激烈的社會狀況中,要想活出更好的狀態,就必須努力賺錢。對于經濟實力偏弱的家庭,承擔四個老人和一個小孩的經濟負擔會很重,據調查,我國有49%的家庭需要供養二到三個老人。“二孩”綜合政策有望長期改變我國“4.2.1”的家庭結構,使更多的家庭子女養老,在養老支持方面承受經濟壓力,分散父母對子女的依賴,從而保證更均衡的養老保險水平,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一個家庭的養老能力,從而減輕社會養老保險的負擔。并且,很多獨生子女在家的時間較少,通常會將老人放在養老院,導致養老院人滿為患,這給我國社會帶來了很大的壓力。同時,“全面二孩”政策也可以讓孩子之間互相照顧,緩解社會孤立問題,并且在男女比例上也能保持平衡發展,老人得到雙份的愛,這樣可以讓老年人更健康的成長,新一代兒童保險意識的提升,將有助于提高老年人社會養老保險的保險比例,分散老年人養老保險的風險,提高保障水平,緩解兒童成長壓力,形成良性循環[3]。
綜上所述,我國應該全面開放“二孩”政策,這樣可以很大程度上減輕城鄉居民養老保險的經濟壓力,總體而言,“獨生子女”政策的自由化對緩解社會保障體系壓力、老齡化帶來的勞動力下降等問題都有重要作用。但根據全面二孩政策對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實施的影響分析,我們也可以看到其自身的局限性,無論是應對老齡化加速、緩解養老缺口,還是減輕社會保障體系的負擔,都不可能從根本上解決這個問題,我們需要制定更有效的政策以發揮其最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