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雅瓊
(江蘇柯菲平醫藥股份有限公司,江蘇 南京 210000)
呼吸道感染是我國高發感染性疾病,兒童體質普遍偏弱,更容易受到各類病菌的感染,在兒科中,呼吸道感染病例比較多,也是較多疾病的并發癥之一。此類疾病易感高發,也容易發展為嚴重的感染,對患兒的身心健康極為不利。由于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體為病毒,少數是細菌,故在使用抗生素時應合理謹慎。可當下抗生素呈濫用態,使得兒童的健康狀況受到了極大的威脅。在患兒呼吸道感染呈現多藥耐藥后,抗生素治療效果會變差,可能導致疾病無法治愈,最后可合并多種感染出現患兒死亡。如持續這種情況,出現更多的耐藥菌,最終會導致患者無藥可用。總結近年來的研究資料發現,在國內,有關呼吸道感染抗生素使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醫院病例的回顧分析。在以往的研究中,隨機臨床對照試驗的研究設計數量不足,抗生素的使用缺乏高質量的證據支持。因此,國內呼吸道感染抗生素使用的相關研究應該向高質量RCT(隨機對照試驗)及二次研究并行的方向發展,尋求生產足量的高質量的證據,來指導相關臨床實踐。
選取某三甲醫院2016年1月~2018年1月所收治的上呼吸道感染患兒220例,男患兒124例,女患兒96例,年齡為1~11歲,平均年齡為(5.34±1.01)歲。
將本次研究的患兒的基本資料收集后,對這些患兒實施阿奇霉素、青霉素、頭孢替唑鈉、哌拉西林舒巴坦鈉、丁胺卡那霉素、頭孢呋辛鈉及阿莫西林舒巴坦鈉的使用情況進行分析。
本臨床統計所獲得的數據結果采用SPSS18.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處理,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采用t檢驗,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在210例使用抗生素的患兒中,發燒患兒172例,白細胞數升高患兒31例,中耳炎、淋巴結炎7例。經過治療后,141例患兒顯效,55例有效,14例患兒無效,見表1。
對于細菌感染性上感的兒童,致病菌大多是肺炎鏈球菌,但不完全是。因此,切忌經驗用藥。若情況實在緊急,病情危重,應考慮從青霉素等低級別抗生素治療開始,其次考慮一、二代頭孢類藥物,對青霉素類藥物過敏患者,可選用其他抗生素諸如大環內脂類藥物代替。在兒童呼吸道感染就診時,應及時標本送檢,在結果出來后,選擇對致病菌敏感的抗生素,盡量采用口服給藥的方法,其次使用靜脈滴注給藥。若兒童嚴重感染,在培養結果出來之前,可適當經驗用藥,盡可能選用β-內酰胺類等廣譜抗生素,可先采用靜脈滴注給藥的方法,等病情好轉后應立即停止靜脈滴注而改為口服給藥。在實際臨床中,對于反復呼吸道易感患兒,可以考慮其與維生素A、E缺乏有關,若對患兒給予合理補充維生素A、E,科學膳食干預,可增強體質,降低呼吸道感染幾率。
同時,相關機構應學習歐美等國家及時更定相關抗菌藥物使用指南及管理辦法,在病原監測角度應向動態化長期化邁進。各級醫院應該嚴格監督臨床工作者遵循《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等相關指南,并協調醫護人員、檢驗人員及藥劑師等多部門相關人員的多方合作,形成聯合監督管理機制,強化抗菌藥物的分級管理制度體系。并根據臨床醫療過程中的實際情況制定各科室的用藥標準,嚴格實施《抗生素臨床應用管理辦法》等相關法規,指導臨床醫生在使用抗生素時既有章可循,也有明確可控的量化指標。社會方面,應加大對公眾抗生素使用相關知識的宣教與普及。另外,流感病毒感染在呼吸道感染患兒中所占比例較高,多發于冬春季和兒童學齡前階段,故需相關部門有針對性地加強兒童呼吸道感染的檢測及防治工作。
抗生素使用不合理使用的問題,已經受到了全世界的關注。我國作為第一人口大國,兒童人數眾多,呼吸道感染又高發,處理好我國兒童呼吸道感染時抗生素的合理使用問題,意義重大。就規范醫生使用抗生素的制度和體系,做到抗生素藥憑處方銷售,從國家政策的角度加以干預,促進抗生素的合理使用,保護兒童的用藥安全,是一個亟待解決的議題。總之,兒童呼吸道感染抗生素的使用現狀不容樂觀,為合理的抗生素使用營造一個良好的氛圍,需要各方的持續努力。
綜上所述,抗生素濫用會造成患兒耐藥性和醫源性感染,合理使用抗生素是目前臨床上治療小兒上呼吸道感染的重要內容之一,提升臨床醫師和患兒家屬對使用抗生素的相關知識的了解,最大程度降低患兒的藥物引起的不良反應和耐藥性,進而保證患兒治療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