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超博
(福建京劇院,福建 福州 350001)
“沒有小生難成戲”,“沒有小生難成團”,由此可以看出京劇小生在戲曲院團的地位與份量。但是,從60年代初至今,京劇小生行當尤其是文武小生的人才旺乏,應該引起業界領導和同行們的重視了。
小生是京劇中的一個重要的行當,指的是相貌俊美的年輕男性,特點是不戴胡子。小生又分為文武兩類,文小生可分為官生、扇子生、雉尾生、窮生等;武小生主要有兩種,一種是穿長靠的武小生,一種是短打的武小生。小生演員能做到文武雙全是很難的,唱得優秀的不一定能演武戲,而武打功夫出色的有可能在唱腔上有所欠缺。
唱是京劇的四功之首,也是京劇舞臺上最重要最基本的藝術表現形式。京劇小生的唱獨具特色,用小嗓(假聲)來表現人物的朝氣與活力,這在聲樂里是極為罕見的。我們一般人接觸京劇很少從小生入手,老生、青衣的唱更容易入耳,而小生難度較大,因為京劇小生行當對演唱者的嗓音條件有很高的要求,小生的發聲既要有清亮高亢,又要有陽剛之氣和具有一定的粗獷度。如《小宴》一場中的:那一日在虎牢大擺戰場,《四郎探母·巡營》中的:楊宗保在馬上忙轉將令,《白門樓》中的:今日里在陣前大敗一仗等,都是膾炙人口的唱段。這些唱主要采用小嗓的龍音和虎音,節奏起伏跌宕,音域跨度很大,可謂花腔男高音,而《監酒令》《玉門關》中的唱腔,旋律豐富且剛柔相濟,采用大拖腔,代表著小生聲腔藝術極高的水準。小生用以演唱的小嗓就是龍、虎、鳳三音的總和,龍音高亢、虎音寬厚、鳳音柔婉。具體來說,龍音就是大嗓的立音,虎音就是小嗓的膛音,鳳音就是小嗓的輕柔音。具體到生理條件上,就是立音——喉腔音——膛音。一個小生演員,真正能夠具備純正的立音、喉腔音、膛音,唱起來就不會刺耳;而具有清脆圓潤之美,與優美的念、做、表、舞和諧統一起來,表現了男性之美,與其他行當的唱、念同時出現在一臺戲里,更顯得別具一格,異彩同輝。
千斤念白四兩唱,念白是推動劇情發展和抒發人物情感的載體,京劇小生的念白采用大小嗓結合的方式,極具節奏美和韻律美,大小嗓的混合和轉換是小生念的難點,要以渾厚的大嗓為基礎,高音區用小嗓,真假聲換聲點要順暢自如,大嗓和小嗓聽起來要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這樣聽起來才悅耳動聽。小生的念白絕大多數都是韻白,而在某些劇目中,小生也有京白和方言白(主要是蘇白),還有一種念白的特殊形式叫“風攪雪”,也就是京白和韻白的混用,這種念白方式往往具有一定的喜劇效果,比如《狀元譜》中的陳大官和《得意緣》中的盧昆杰。
假聲一般來說比較尖、細、高,聲音聽起來比較年輕,這樣就可以從聲音上跟老生有所區別,而全用小嗓也不行,那樣就和旦角完全一樣了,所以要輔以小嗓,這樣就會在陽剛中不失溫柔,從而形成獨特的行當特征。
京劇小生的身段表演具有較為嚴格的要求和規律,小生的身段以程式化為基礎,以緊為宗旨,在緊中體現出人物的瀟灑帥氣。小生的身段十分豐富,具體來說有臺步、站姿、坐姿、手勢、抖袖和搖扇子、翎子等,值得注意的是,這些身段表演是因人物的不同而又有一定的差異,如抖袖,周瑜要沉,表現他作為水軍都督的威風與霸氣,呂布要揚,以符合他飛揚跋扈、驕傲自大的性格,許仙要落,表明他店鋪伙計的身份,梁山伯要柔,表現其讀書人的儒雅和風范。
在小生豐富的表演技巧中,還有甩發的運用,花樣繁多的翎子功夫,扇子技巧等,這些都是外化人物內心的藝術手段,既表現了人物,又展示了技巧,深受觀眾的喜愛。京劇小生大概分:官生如《玉堂春》中的王金龍、《陳三兩爬堂》中的李鳳鳴,扇子生如《拾玉鐲》中的付鵬、《西廂記》中的張生,窮生如《連升店》中的王明芳、《打侄上墳》中的陳大官,雉尾生如《小宴》的呂布、《黃鶴樓》中的周瑜等,文小生如《白蛇傳》中的許仙、《柳蔭記》中的梁山伯,武小生如《穆柯寨》中的楊宗保、《八大錘》中的陸文龍等,這些人物形象或雍容端莊、儒雅為重,或風流倜儻、文質彬彬,或窮困潦倒、尖酸刻薄,或剛健英武、桀驁不馴,或才華橫溢、樸實厚道,有的滿腔經綸、老成持重,有的儒雅無比,有的酸傲矯性。這些鮮活的藝術形象都通過京劇小生豐富的身段表演得以成功的塑造,長久地留存在舞臺上和觀眾的記憶中。
在新編京劇角色的飾演上,都充分運用了所學的傳統程式化動作來塑造人物,如《才女魚玄機》》中的陳韙,《清風亭》飾演張繼寶,《趙武靈王》飾演趙何,這些新編戲我運用了京劇小生的身段表演,運用了小生和老生的表演特點,又汲取了現代京劇和話劇的表演方法,讓我在藝術的道路上得到了非常大的提升。
由于京劇小生獨特的表現手法,在新編戲中,出現以小生為主的劇目十分稀少。所以我所飾演的新編戲中都吸取了其他行當的表現手段,既保留了行當特色又不至于突兀。
京劇小生是極具特色的水平極高的表演藝術,是京劇藝術成熟的重要標志,然而由于近幾十年來,現代戲中小生行當的斷層,觀眾對這一行當的欣賞存在距離,在一定程度上面臨著被邊緣化的危險,雖然小生挑梁的大戲數量不多,但與其他行當合作的劇目則是數不勝數,就好比葉之于花,紅花雖好,還須綠葉扶持。當下,京劇小生行當的保護與傳承落在了我們
這一代京劇人的身上,所以,且演且提高,且演且總結,讓我們在認真傳承老藝術家藝術精髓的基礎上,運用多種表演手段與方式,塑造出更多更好的藝術形象,讓觀眾在欣賞之余,記住我們這個獨特而充滿魅力的京劇藝術行當——小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