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云環境建設集團有限公司
近幾年來,隨著我國社會經濟體系的全面改革,我國為了實現供需的科學調控,就要對現有的稅收政策進行改進,以此營造良好的經濟發展環境。在進行稅收政策改進時,主要從“營改增”方向入手,也就是把營業稅更改成增值稅,促進稅收政策的優化,減少重復納稅現象出現。針對建筑企業來說,對優化企業組織框架,提高企業經濟水平,推動社會經濟穩定發展等方面起到了關鍵性作用。大部分建筑工程項目,在實際過程中,將會給建筑企業會計核算造成一定影響,特別是日常會計核算方面,更提出了嚴重的考驗。建筑企業要想在市場中穩定發展,就要迎合“營改增”發展形勢,緊抓發展機遇,促進組織框架改革,突出重點,讓建筑企業可以在“營改增”背景下實現整體效益的提升,引導企業健康發展。
從“營改增”自身角度來說,最早出現在2011年,要想全面改革我國現有的稅收體系,就要對增值稅納稅范疇進行擴充,并把營業稅項目融入到增值稅中,而營業稅將逐漸取消。“營改增”就是這一流程的簡化過程,其目的在于防止重復納稅現象出現,緩解企業納稅壓力,引導企業穩定發展。建筑行業中的“營改增”主要是把之前企業納稅的營業稅更改成增值稅,這對于建筑行業來說,是一次深化的改革。
企業全面實施“營改增”政策,能夠防止重復納稅現象,給企業減少稅負起到了重要作用。“營改增”也就是把營業稅更改成增值稅,而增值稅只是對產品或者服務增值部分進行納稅。所以,企業通過落實“營改增”政策,可以避免重復納稅,緩解企業納稅壓力。例如,某建筑企業是一般納稅人,在2018年10月13日承接某工程項目,于10月30日發包方根據施工進度支付工程款項200萬元,該項目當月發放工程款項是100萬元,其中采購施工材料、施工設備等獲取增值稅專用發票中的標注金額是110萬元。針對建筑企業來說,通過選用一般計稅等方式來實現納稅額度的核算,企業次月支付的納稅數額是0.56萬元,所以,通過實施“營改增”政策,能夠有效減少企業納稅人前期壓力。
在“營改增”背景下,可以促進企業盈利水平提升的根本因素就是,“營改增”能夠防止重復納稅現象出現,緩解企業納稅壓力。企業納稅壓力的減少能夠把更多時間及精力放在企業營業水平和業務上,以此增強企業綜合競爭實力,促進盈利水平的提升。
我國主要稅體主要有兩種,一個是營業稅,另一個增值稅。在部分環節中將會出現重疊現象。所以,容易引發重復納稅。而通過全面實施“營改增”政策,能夠防止此現象出現,避免重復納稅,實現企業稅收效率的提高。
通常情況下,建筑企業在進行營業稅核算的過程中,包含的科目較為簡便,但是隨著稅務體系的改革,會計核算中包含的科目數量將不斷增多,核算方式更加繁瑣。以營業稅為例,企業在進行營業稅核算時,計提記錄到“營業稅及附加”,而計提貸記錄到“應交稅費”或者“應交營業稅”范疇中。然而,在“營改增”背景下,會計核算中包含的科目轉變成“應交增值稅”或者“應交稅費”,相同賬戶中需要設定諸多專項用于會計核算,其中包含了借方進項稅額、轉出未交增值稅等。
“營改增”背景下,給建筑企業會計核算工作造成的影響主要展現在現金流方面。具體來說,建筑企業在沒有實施“營改增”政策之前,企業納稅主要以進項繳稅及實際投放成本兩項內容為主。但是隨著“營改增”政策的實施,建筑企業中的進項稅收及實際成本投放方面,需要根據專用發票來實現抵扣管理,從而促進增值稅核算。然而,在此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在于,建筑企業繳納的稅額將會不斷增加,這給企業日常成本核算帶來直接影響,加劇企業成本投放。
根據“營改增”落實之前會計核算方式來說,損益表中“主營業務收入”主要是把“含稅收入額”科目融合其中。而在“營改增”背景下,“主營業務收入”主要指與稅金之間的差,在這種情況下,使得企業財務報表信息及框架出現了改變。換句話說,隨著“營改增”政策的實施,損益表不能將增值稅內容進行體現,和以往報表方式進行比較,自身更具簡化性。并且,建筑企業在運營過程中,包含了大量固定資產,假設其價值發生一定改變,將會使得企業內部資產框架改變,負債表隨之也出現改變。在“營改增”背景下,固定資產中原值入賬額將不斷減少,累計折舊項目也隨之減少,成本費用也逐漸減少。
建筑企業在日常運營活動中,可以及時找出稅負增減和現金流增減之間的關系,而上述兩項內容的改變均與企業盈利水平、成本投放等內容有關。建筑企業在進行營業稅繳納時,稅收繳納體系將會給稅費繳納起到一定的約束效果,特別是針對小規模建筑企業來說,稅費繳納應該根據工程實際情況來明確,以此在開展施工工作時,繳納的稅費將會高于企業繳稅總額,以此減少企業現金流,給企業其他項目活動開展帶來影響。另外,在“營改增”背景下,建筑企業應該在項目施工結束之后,才能對所有稅費進行核算和支付,以此不會在施工過程中支付諸多資金,這給企業各個項目順利進行提供了保障。
隨著“營改增”政策的全面落實,給建筑企業會計核算方面帶來了一定影響。企業在開展會計核算工作的過程中,要想保證核算結果的精準性,就要結合實際情況,做好內部管理工作,加強會計核算體系的構建。具體來說,在“營改增”背景下,建筑企業會計核算項目將會發生改變,原始的會計核算體系將不能妥善應對這一改革,應該加強現有體系優化力度。在實際中,建筑企業應該把現代化技術運用其中,把強化信息化技術當作依據,構建完善的會計核算監管體系,給企業會計核算工作順利開展提供支持。建筑企業在進行會計核算時,應該結合自身實際情況,做好財務核算分析工作,明確各個部門及崗位擔具的職責,對企業會計核算實施細化處理,確保會計核算工作可以有序落實。另外,隨著“營改增”政策的全面實施,建筑企業在進行會計核算時,應該把整體核算朝著獨立核算方向轉變,采用獨立核算方式實現企業核算水平的提高。
當前,在部分建筑企業中,廣泛認為導致稅率提升的主要因素在于在開展會計核算工作的過程中,采用的方式和稅務改革要求相背離,使得發票抵扣率相對偏低。在現有的模式中,施工材料及設備等流動資產均能夠當作進項稅額抵扣,但是建筑企業不能獲取增值稅專用發票現象頻頻出現。在此情況下,財務核算工作人員應該做好采購情況分析工作,其中涉及的發票獲取項目及不能獲取發票項目等。針對無法獲取專用發票的項目,相關人員應該和采購人員進行交流,監管其采用合法的方式獲取抵扣憑證;針對一些供應商,可以要求采購人員規范供應商行為,讓其采用較為規范的運營模式;針對加工材料,要求相關人員在簽署合同時,應該和建筑企業進行協商,力爭獲取采購發票分配權利;對于人工不能抵扣的狀況,可以要求相關人員在進行稅務籌劃時,對比人工及設備投放情況,合理選擇。必須在合同中明確發票條款,增值稅專用發票丟失補救措施:在合同中必須明確,如果采購方丟失增值專用發票聯和抵扣聯,則必須向采購方提供專用發票記賬聯復印件及銷售方(從防偽稅控系統中)出具的《丟失增值稅專用發票已報稅證明單》或《丟失貨物運輸業增值稅專用發票已報稅證明單》。
首先,應該第一時間匯總銷項及進項稅額。在“營改增”背景下,建筑企業需要分配專業人員來落實報稅工作,并加強對人才培育,引導稅收管理工作順利進行。在增值稅相關稅務體系設定時,具備納稅標準高、稅收監管嚴謹、發票開據流程繁瑣等特性,所以,企業需要給予統籌管理工作高度注重,及時對納稅申報項目及抵扣項目進行匯總,提升核算管理水平。其次,統一交易合同,特別是對外合同,應該把企業名稱當作主體進行簽署,在出具增值稅專用發票過程中,買方名稱一欄應該和企業注冊名稱相迎合,以此保證交易合同的一致性。做好“合同流、勞務流(物流)、資金流、票流”等“四流一致”的采購行為(勞務行為),防止虛開發票行為發生。
要想保證核算工作更具合理性和規范性,建筑企業在開展核算管理工作時,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首先,細化材料采購及應用流程。其次,簡化其他涉及稅金項目,例如計價。由于在進行工程管理時,建筑企業采購采購及消耗等包含的增值稅進項內容將無法直接核算到成本中,應該采用獨立核算方式,反之將不能在核算中減除。并且,應該確保核算工作時效性,以結算明確時間為例,在“營改增”背景下,對結算明確時間進行了規定,對工程結算收入時間加以嚴格要求,建筑企業在明確收入當期應該核算銷項稅額,以此確保核算工作時效性。要加強工程按項目的分類細化核算工作,測算各項目的稅負情況。
隨著“營改增”政策的全面落實,建筑企業應該從內部管理體系方面入手做好強化工作,以此更好的迎合稅務改革要求。只有秉持積極應對的態度,才能讓企業稅收壓力得到減少,提高企業盈利水平,確保建筑企業獲取理想的經濟效益。具體來說,首先,建筑企業在運營管理過程中,應該樹立良好的管理理念,對稅務改革意義有所了解,優化企業現有管理體系,實現內部管理水平的提高。其次,強化企業內部管理流程,相關人員在落實好內部管理工作的同時,還要改進現有的管理方式,加大管理力度,實現稅費的減少,緩解企業稅務壓力。最后,建筑企業還要做好合同管理工作,細化合同管理內容,在簽署合同的過程中,應該把納稅憑證融入到合同中,從而便于后續企業管理中進項稅抵扣管理。
總而言之,在“營改增”背景下,建筑企業會計核算工作受到了嚴重影響,特別是在現金流、財務管理等方面。針對建筑企業來說,要想降低稅務改革給會計核算帶來的影響,減少企業稅務壓力,就要根據稅務改革需求,做好內部管理工作,加強會計核算體系構建,樹立良好的管理意識,全面實施內部管理工作,在提升企業會計核算水平的同時,增強企業運營能力,從而推動建筑企業的穩定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