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連正好環??萍加邢薰?/p>
隨著近現代企業管理理論在管理企業過程中的不斷推廣和應用,企業內部控制手段逐漸成為社會大眾關注的焦點。大部分地區和國家對企業內部控制制定了方案和路線策略,但企業在經營過程中與這些目標的實現還存在一定的距離。這就約束我們對企業內部控制的評價方法和評價效果進行詳細的研究和探討。最后,形成企業內部控制的幾種有效途徑,以實現企業運行前景的快速發展,在市場競爭中獲得更大的優勢和競爭力。
企業內部控制是指為了達到某一企業既定的經營和管理目標,企業通過制定相關制度的手段,實現控制企業運行方向的目的。比如,提高經營管理的效益,保證企業財務信息的可靠性等,由包括企業內部的管理部門及其普通員工在內的全體成員形成的提供合理保證的過程。而企業內部控制的有效性指的是企業根據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結合自身的經營狀況和現狀,制定出一套符合本企業發展的、合理的、完整的內部控制方案和相應的制度,同時,還要做到這些制度和措施在企業的實際經營過程中能被引用和執行到位,保證這項制度和措施在實施過程中發揮其價值,從而在最大限度上達到企業控制目標的實現。
近年來,各地方人民法院經濟案件數量不斷攀升,經濟糾紛越來越多,究其原因,造成這一現象的主要因素是企業內部控制制度不適應企業自身發展的需要,在制度建設過程中存在許多漏洞;同時,企業內部控制制度在建設過程中對其進行監管制度不健全、體系不完善、不合理,終究不適合本企業的發展。眾所周知,不同的企業有不同的經營制度,不同的內部管理模式,因此,在實際的管理過程中,我們應該探索一套適合本企業發展的內部控制制度,把握企業的發展方向。
首先,在企業自我管理的過程中,應該充分重視內部控制制度的重要性,而不是讓已經建立起來制度變成一種紙質化的條約;其次,制度體系建立后,要嚴格依照企業章程、內部規范辦事,杜絕不符合規定的現象;最后,企業高管要起到帶頭作用,在企業管理過程中扮演模范和先鋒角色。如果董事、高管不重視系統的建設和執行,其他員工就更不可能去遵守企業內部的規章制度。
企業管理者和員工應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首先,在實施內部控制制度的過程中,企業員工必須嚴謹、準確的作出判斷,并且嚴格按照規章制度行事;其次,加強企業員工的職業道德的培訓,預防和減少企業內部不良經濟行為的發生,從而避免有損害企業利益的事件;最后,要提高企業內部控制管理人員的管理水平和執行意識,防止在實施過程中發生失控行為。
在企業內部控制制度實施過程中,不可避免的會出現一些小差錯和疏漏,這就要求企業在制定內部管理制度時合理保持系統的時效性和前瞻性,并且在監督過程中不斷完善他們,及時發現和糾正不正當的經營和監管行為,做出正確的結論,確保內部控制制度的有效實施。另外,在選擇監管人員時,企業應當進行綜合評價,防止企業內部發生各種權錢交易行為,從而損害企業自身的利益。
這是一種基于企業風險的評價方法,其主要過程如下:首先,評價的出發點是實現目標評價對象所面臨的風險;其次,明確企業內部是否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來應對這些風險;比如,在業務進程中收集內部控制的證據材料,評價企業內部控制的有效性;最后,評價企業內部控制是否存在缺陷和遺漏。這種評價方法不僅是對企業財務工作的綜合評價,而且涉及財務報表的會計問題。它不僅包括對公司制度層面的控制,還包括對公司業務的控制。在財務報表評價過程中,應使評價過程更加合理有效,首先是宏觀調控,其次是微觀自主,既有戰略要求,又有制度控制。由于該方法出于企業風險的角度,因此能夠最大限度地避免在評價過程中與內部控制框架相吻合,從而提高了評價的科學性和真實性。但是,這種評價方法的不足在于對評價的主體,特別是對專業人員判斷能力的要求極高。
該方法主要源于國際權威評價機構設計的內部控制框架模式。根據在框架中要評價的內部控制設計方案,內部控制設計是否完善、企業內部控制制度是否有效,通過具體的測試方式進行檢測,最后得出綜合評價結果,得到評價結論。這種評價方法的優點是操作相對簡單,但評價結果可能不會涉及企業的經營風險。因此,評價結果總是缺乏真實性。同時,該評價方法的評價指標相對固定,彈性度較低。
通過分析以上兩種評價方法,可以得出這一結論,雖然基于風險評價的方法對評價主體的要求較高,但這種評價方法更加實用和可靠。因此,在企業內部控制評價過程中,企業最好選擇基于風險的評價方法。
一個企業的內部環境是企業實施內部控制制度的基礎。如果在一個良好的內部環境下,則可以有效地實施內部控制制度。因此,企業應具有科學的組織架構、濃厚的企業文化、嚴密的企業監督管理機制和足夠正常經營的人力資源。企業內部控制制度的宗旨是實現企業既定的盈利目標,規范企業生產過程中的各種不當行為,預測可能出現的各類風險,然后對工程進行評價,最后根據相關法規規章,制定切實可行的內部控制制度。根據本企業的實際發展狀況,合理制定內部控制制度。
無論是大型國有企業還是中小型企業,注重民主、順應民意是每個企業管理層的首要指導思想,不斷加強企業內部決策的民主化程度,能夠保證內部控制制度的順利實施和有效執行。要求企業在決策過程中應盡量使各種信息公開、確保信息的透明度。第一,在內部控制過程中,企業必須披露各種信息和公司的重大決策;第二,對于國有企業和上市公司,證監會可以采用統一的格式要求披露公司的財務情況和經營狀況。第三,披露過程中,嚴格規范各種披露行為,防止虛假信息的出現。
為了保證評價的客觀性,企業也可以采用外部評價法來定期評價內部控制行為,最大限度地保證評價結果的公平和公正。另外,通過擴大監督人員的范圍來確保企業內部控制制度的實施,企業也可以邀請其他社會組織來對企業的經營行為進行監督,定期反饋監督結果,從側面也反映出一個企業正在走向民主化。
建立和完善企業內部有效性的控制制度,對企業和公司員工的發展具有深遠的意義。本文列舉出企業內部控制制度有效性的兩種評價方法,又提出了影響企業內部控制制度有效性的因素,最后,給出了完善企業內部控制制度的幾點建議,通過完善監督機制、合理公開企業經營過程中的各類信息、強化企業內部信息披露制度及優化企業結構等方面來實現。筆者期望通過不懈研究和探討,為企業內部控制制度的建立貢獻自己的微薄之力,以促進我國公司制度的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