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農墾神經精神病防治院
行政事業單位承擔著社會發展中的一些公益性工作,其特殊性使得內部會計監督工作尤為重要,高效的內部會計監督能夠使行政事業單位提高預算的使用效率,同時促進工作的順利完成。加強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會計監督不僅能夠促進單位內部監督整體效能的提升,還能夠一定程度上完善我國事業單位內部監督制度。同時,加強內部會計監督還能夠在實踐中提升工作人員的監督能力和工作水平,從而增強行政事業單位的工作效能,更好地為社會主義經濟發展做出貢獻。
當前,隨著我國監督制度的完善和加強,在行政事業單位中內部會計監督意識在逐漸的提升,但是依然存在著較大程度的缺乏內部會計監督行為。其中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其一,在事業單位中,工作人員更加注重自身的工作行為。工作人員更加注重自身的業務能力培養和行動能力,而會計工作人員往往會更加注重自身業務能力的提升忽略了對相關政策文件的學習,從而導致了會計內部監督意識的缺失。其二,行政事業單位中很少采取相應的監督措施來進行內部會計監督,因此間接制約了我國會計內部監督效力的提升。同時,在事業單位內部,相關負責人內部監督意識的缺失導致了單位全體工作人員對會計內部監督的忽視,嚴重制約了國家會計監督工作的加強。其三,事業單位在有關財務管理方面培訓力度不足,從而導致了內部監督意識缺失的現狀,使得會計工作人員存在態度散漫的情況,對工作內容不負責,影響了我國會計內部監督整體能力的提升。
當前行政事業單位內部監督力量不足,難以真正發揮應有的力量和效果,以至于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會計監督往往存在失效的狀況。由于行政事業單位編制問題的特殊性,導致單位在一定時間內人員變動非常小,在工作環境中人員崗位設定和職責較為明確,這樣就限制了事業單位高素質財會人員的培養,但是已有的會計工作人員很難滿足當前社會發展中對行政事業單位會計核算和內部監督的要求,從而出現了內部監督力量不足的問題。另外,正是因為我國行政事業單位中整體缺乏應有的內部監督意識,因此在單位內部監督體制方面缺乏完整性,難以實現從上至下的內部監督。
我國事業單位內部的會計監督制度不完善,一定程度上對會計工作人員缺乏應有的約束性,不能真正發揮事業單位內部會計監督的意義。行政事業單位內部監督制度不完善的原因主要在于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單位內部監督管理機制不健全,制度不完善,以至于內部會計監督缺乏應有的制度體系,導致內部監督約束力難以發揮真正的效用。第二,大部分事業單位在機構改革過程中沒有正確地認識自身的特點,沒有根據自身的工作內容制定特有的內部監督制度和章程來規范本單位的會計工作行為。第三,行政事業單位工作人員沒有真正地將單位規章制度爛熟于心并轉化為實踐,在發現制度不完善時難以通過自身的力量進行改善。因此多方面的因素導致了行政事業單位內部監督制度的不完善,從而使得監督效力難以達到滿意的效果。
自機構改革以來,我國行政事業單位對編制的管控較為嚴格,在單位內部工作人員較少,但是崗位職責卻很多,這樣就需要單位內部工作人員一人承擔多個崗位職責,從而出現了部分職位界限模糊的情況。當前,在事業單位中大多數的會計工作人員會同時承擔其他的崗位職責,甚至是一人身兼數職,一定程度上使得會計工作人員工作壓力較大,很容易出現會計核算錯誤的情況。同時也會存在著會計和出納為同一個人的情況,這樣對于內部監督而言就失去了監察意義。
提升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會計監督意識,能夠從根本上讓工作人員認識到內部會計監督的重要性,將意識轉化為實踐,真正從自身做起,發揮監督的群體性力量。提升單位監督意識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第一,成立學習小組,以單位領導為組長學習我國紀律監督相關方面的法律法規和政策條文,逐漸提升行政事業單位每一位工作人員的紀律意識和監督意識,切實認識到權力是有約束性的,要面對人們的監督。第二,保證單位會計工作人員接受定期的業務培訓。一方面積極參加財政局等相關單位舉辦的專項培訓,保證業務能力的提升,同時學習新的有關文件和政策;另一方面,單位內部同時需要定期組織相應的培訓,對單位全體工作人員進行相關法律知識的普及,做好法律宣傳工作,同時定時對相關工作人員進行書面考核,確保學習成效。
行政事業單位為社會經濟發展提供公益性服務,強化內部會計監督力量主要靠事業單位內部工作人員和監督機構。第一,通過相應的法律知識和財務知識的培訓,提升單位會計工作人員的責任意識和自我約束意識,從根本上為內部監督打好基礎,這樣才能夠保證會計工作的順利開展。第二,組建單位內部監督小組,專人負責,保證公平公正地對會計工作人員進行有效的監督,并且對監督小組的人員進行應有的財務會計知識的培訓,保證監督小組的工作人員對財務工作內容有相應程度的了解,能夠開展監督工作。第三,建立相應的懲處機制,確保內部監督的有效性。在單位內部制定獎懲機制,根據出現錯誤的次數和影響程度進行處罰,并記錄在冊,切實保證內部會計監督和績效考核掛鉤。
確保行政事業單位內部監督的有效性,建立健全內部監督制度是非常必要的。行政事業單位在結合自身實際的情況下根據相關監督法律和制度制定具有本單位特色的內部監督制度,通過征集單位內部工作人員的意見來完善內部監督制度,保證其實踐性。同時加強事業單位內部財務管理制度的創新,根據當前財務管理知識的創新和社會發展要求,制定與時俱進的內部監督制度和機制,保證其能夠充分發揮效力,促進行政事業單位內部監督有效性的提升。同時,在制定本單位內部監督制度時,還需要充分考慮到單位收支平衡情況,保證會計工作人員能夠按照我國現行的會計法律法規進行工作。另外,在制度完善的基礎上還需要對單位記賬模式進行必要的升級,使其更加科學有效,能夠高效處理單位預算和支出的核算,保證財務工作的準確性。
將各崗位職責進行明確的分工是對行政事業單位每一名工作人員的盡責,對于行政事業單位內部工作人員來說,不同的崗位需要具有相應的業務能力和專業素質來完成,并且保證工作質量,做到盡職盡責,這樣才能夠保證為社會經濟進步提供高質量的服務。因此,加強事業單位內部監督應該建立崗位分離制度,確保不再出現一人身兼會計和出納雙重職責的情況,實現一人一職,避免出現徇私舞弊事件的發生,同時將崗位分離以制度的形式確立下來,保證工作質量。
總而言之,加強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會計監督不僅是關系著事業單位自身的發展,還關系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社會的進步。加強事業單位內部會計監督已然成為提升我國行政監督體系的重要內容,通過加強會計內部監督來提升工作人員的監督意識和監督能力,從而確保監督機制效能的發揮,規范事業單位會計工作人員的工作方法,從而切實保證會計監督的質量,更好地保證事業單位預算的實施,真正發揮行政事業單位的社會職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