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日報社
文化產業的發展對于我國的各項綜合實力發展起著不容忽視的影響作用,在文化產業發展提高的同時,我國的文化軟實力也在提升,還可以轉變我國的經濟增長方式,起到提高我國整體經濟實力的作用,所以,在文化產業快速發展的大背景下,相關的傳統媒體也要加快自身的轉變,積極地順應時代發展的潮流,實現共同發展。
最近幾年來,隨著人們對“文化產業”的關注越來越多,文化產業已經逐漸變成了人們討論的熱門詞匯,這直接體現出我國的文化產業已經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因為我國各地區、經濟和政治的發展水平不同,所以導致我國各地區的文化產業發展水平也存在著較大的差異,在一些經濟水平較高的城市,其文化水平通常也都較高,例如,北京、上海等地的文化水平,發展的速度就要快于我國其它的地區,其次是在我國的江蘇、浙江等南方城市,文化發展也較為顯著,而對于我國的其它省市來說,文化產業的發展不是很顯著,有些還處于初步發展的階段,想要有效的提高當地的文化產業發展還需要一定的時間去探索。
文化產業的發展繁榮使我國的文化軟實力也在隨之提高。文化軟實力是一個民族的凝聚力與創造力的重要來源,自古至今,一個優秀的民族必然會有屬于自己的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在現代國家中,文化對于推動社會的發展也起著重要的作用,在我國,文化軟實力的提升有很大一部分得益文化產業的快速發展,在競爭激烈的文化市場中,出現了很多的優秀文化作品,因此,想要提高我國的文化軟實力,就必然要使我國的文化產業繁榮發展,以此來帶動我國文化軟實力的提升。
最近幾年來,我國的經濟發展十分迅速,很多的行業已經成為了帶動我國經濟增長的重要產業之一,但同時,在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也存在著一些問題,例如,其中比較明顯的就是生態環境的問題,我國的傳統經濟增長是以環境資源犧牲為成本,代價很大,而在生態環境遭到破壞以后再想要彌補是很困難的,其中,環境的治理費用要遠遠高于其產生的經濟效益,因此,先污染后治理的方式是非常不可取的,在一些發達國家中,其先進的經驗是很值得我國學習的,例如,在一些國家,因為受到國土面積等因素的影響,而不能大力的發展重工業來帶動本國的經濟增長,就轉型把發展的重心放在發展文化產業上,如游戲、動漫等產業,加大對文化產業的資金與技術投入,讓文化產業充分的發揮其帶動優勢,使其成為國家經濟增長的重要支柱產業之一,對于相關的經驗,我國可以進行借鑒,大力的發展我國的文化產業。
隨著當前我國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信息技術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發展空間,在信息時代的大背景下,受眾對于閱讀習慣、新聞的閱讀方式也發生了新的改變,這就對傳統的媒體發展有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傳統媒體的轉型要符合受眾的新的閱讀習慣,做到以信息服務為主,提高對用戶使用感受的重視,加大對數據的收集與分析力度,要充分了解和掌握用戶的需求,清楚目前的用戶想要什么,對那些方面的內容有興趣,實施“你看我播”的傳播方式,增加用戶的喜愛程度,讓信息更加的定制化、個性化,完成最后與用戶的需求相對應,實現以信息為主的目的。
利用互聯網媒介使傳統媒體與新媒體融合發展,也是促進傳統媒體轉型的有效措施之一,以往的使用互聯網媒體融合方式,只是對傳統媒體的一小部分進行了代替,而不是全部代替,其實,互聯網媒體是完全可以實現對傳統媒體的全部代替,這是一次完全改革的進行,互聯網可以依靠自身擁有的眾多優勢,承載起圖像、文字以及音頻的多方面內容,這也會比傳統的媒體傳播時間更短,效果更好、更受受眾喜歡。
可以借用數字媒體平臺來促進傳統媒體的發展。傳統的媒體可以利用數字媒體來進一步的提升自身,對于數字媒體的優勢進行借鑒與吸收,進行自身里里外外的徹底改革使其發展可以更好的適應當前媒體的發展趨勢,另外,傳統媒體的內部也應該加強對員工的培訓、考核,更好的適應新媒體的應用優勢,在現有的基礎上,發展電子版閱讀形式,進一步向數字媒體的領域發展[1]。
充分的挖掘內容優勢也不失為傳統媒體改革的重要途徑,對于一些傳統的媒體來說,如果自身的內容質量較高,就可以加強內容的附加價值,并充分的利用各種途徑傳播,以此來進一步的提高自身價值。網絡媒體具有空間加大的特點,所以,傳統的媒體就可以根據數字媒體的特點,進一步對自身的內容進行深加工,從而使內容的覆蓋面更大更廣,另外,新媒體雖然在信息的傳播速度上占有優勢,但是關于相關內容等背景資料的深度報道,卻不如傳統媒體,對于這點可以進行充分的利用與發揮,內容的有效傳遞,不是為了單純的向受眾群體進行收費,而是通過內容的傳播,增加客戶群體,以此來達到提高經濟效益的目的[2]。
對于我國的傳統媒體來說,可能已經形成了一個觀念,就是以內容為主,傳播手段為輔,但是隨著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傳播的形式起到的影響可能更加的重要,因此,傳統媒體可以建立一個有效的用戶平臺,讓用戶創造有效信息,傳統媒體要向內容的制造商向供應商轉變,在互聯網時代,傳播形式會越來越重要,所以,傳統媒體自身要盡快的轉變理念,與用戶形成良性互動,積極的創建有效媒體平臺[3]。
對于大多數的傳統媒體行業來說,其經濟收入的主要來源就是發行和廣告,但是當前我國新媒體的快速發展與崛起,讓傳統的媒體受到一定的影響,僅僅靠這兩項的收入是遠遠不夠支撐的,所以傳統的媒體應該以發展多元化的產業模式為改革方向,傳統的媒體應該充分的利用自身現有的優勢基礎,拓寬豐富相關產業,傳統的媒體擁有大量的客戶群,所以,對于舉辦各種活動、以及各種論壇討論就屬于有效的拓展途徑,例如財經媒體就可以充分的利用自己的品牌優勢,定期的舉辦金融博覽會,在給媒體的發展帶來好的影響的同時,還能夠收到一定的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以此來看,傳統媒體不應該局限于當前的發展空間,而應該拓寬自身的視野,利用多渠道尋找更大的盈利空間,從而找到行業的可持續長遠健康發展道路[4]。
在未來的一段發展時間內,傳統媒體的自身轉型,是必然的發展趨勢,在媒體制作的過程中,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在文化產業飛速發展的環境下,傳統媒體要首先認清自身現狀與當前的形式,要主動的和主流媒體進行融合,才可以讓傳統媒體的發展有所保障,與新媒體有效結合,順應時代趨勢,才可以讓傳統媒體實現真正的轉型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