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爾濱市阿城區農業機械化學校
內部控制就是行政事業單位為了提高政治經濟效益,幫助行政事業單位充分利用各種資源,使行政事業單位的管理效果達到預定目標,而對行政事業單位的各種單位及部門進行調控和監督的過程。在行政事業單位環境中,一個行政事業單位的內部控制部門直接影響著行政事業單位的經濟水平,制定的戰略方針及整體前進方向,內部控制能否真正體現價值,主要表現在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治理環境是否完善,監督手段是否存在問題和執行監督時是否具有有效的執行力等。所以,一個行政事業單位的內部控制部門是否可以構建完善對行政事業單位的影響是極其巨大的,而且,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若能夠有效實行,有利于行政事業單位的財務戰略的實現和領導層對整體戰略目標的轉變,這也就更加證實了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完全影響了政府前進方向和目標制定角度。
我國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監督體系才剛起步,與其他國家相比還不夠完善,許多縣行政事業單位雖然建立了內部監督控制部門。但是由于缺乏必要的執行制度或工作管理方式,就使得行政事業單位缺乏重要的內部控制機制,最終引起行政事業單位會計信息失真,資源配置不夠合理,不能為單位管理層提供真實有效的指導方針等問題。這樣看來,行政事業單位雖然建立了內部控制部門,但是制度的不完善和執行力度的不夠,就使建立的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部門形同虛設。在國外的一些國家在對政府單位的經營活動進行監督評價時,一般選擇的都是內外部監督人員共同控制,而我國卻沒有建立起這樣的意識模式。所以,我國的控制監督體系依舊是不完善的,無法將內外部控制相結合,不能統籌規劃行政事業單位監督職能,也就導致行政事業單位的發展模式出現紊亂。
在我國現行經濟體制下,行政事業單位領導者的理念意識能夠決定整個行政事業單位的前進方向和制定的發展戰略,而每個行政事業單位都存在的內部控制部門是為行政事業單位的領導部門提供寶貴意見的部門,如果行政事業單位的工作人員對內部控制的認知能力不足,無法意識到內部控制部門的重要性,這就會導致整個內部控制部門無法真正的工作,我們雖然建立了內部控制部門,但是該內部控制部門可能是不健全的,可能是沒有任何工作能力的,這就構建了一個虛設的內部控制部門,沒有發揮內部控制部門的用途。沒有工作能力的內部控制部門建立以后,就無法為行政事業單位的會計部門的信息進行監控,這樣的結果對行政事業單位來說都是致命的打擊。使行政事業單位缺乏必要的財務風險防范意識,不能夠合理的配置資源,影響的是國家整體經濟。
我國經濟發展的過程中,國家的行政事業單位作為國家的領導機構必須要建立起合格的內部控制體系才能夠促進行政事業單位的發展。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工作人員的工作包括:監督行政事業單位財務會計部門工作人員對財務數據的收集和整理職能,控制后勤管理部門工作人員對行政事業單位資源的配置,管控管理會計部門對行政事業單位提出比較合理的前進方向等。然而,我國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部門的工作人員對內部控制監督的理解能力不足,內部控制部門工作人員的綜合能力不能滿足日常工作需求,致使內部監督管理控制出現漏洞。構建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部門時,許多工作人員都是從財務會計部門或管理會計部門調過來的,就使這些工作人員的專業勝任能力不夠充分,無法真正保障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部門的工作能進行。
近年來,我國經濟發展迅速,雖然經濟在前方奮進,但是我們的經濟保障體系——內部控制監督體系卻不健全,內部控制管理過程中仍存在信用風險、投資風險、稅收風險、信息系統安全風險等諸多風險。如果行政事業單位想要能夠穩步前進,就必須找到預防風險的措施,從而盡可能地避免不利于的因素出現,使行政事業單位保持良好的工作環境和較好的為人民服務能力。然而,我國大多數行政事業單位雖然都有風險評估制度,但大多都不完善,這使得行政事業單位不能很好地防范風險。因此,缺乏健全的風險評估系統無法預測未來一段時間內可能發生的風險,這就使得行政事業單位在未來的發展中會出現更多未知的因素。這些未知因素很可能會影響行政事業單位在人民群眾中的口碑及經濟前景,使行政事業單位遭遇前所未有的困難。因此,對于行政事業單位來說,缺乏健全的行政事業單位風險評估制度是一種極其不明智的行為。
我國大多數行政事業單位雖然已經建立了內部控制監督部門的風險評估體系,但它們的評估沒有得到及時的反饋。這樣的結果就是使得風險評估部門的工作無法得到落實,僅僅是做了評估而已,從而使得事業單位管理層無法針對評估結果進行有針對性的設計方案計劃,從而導致各部門一再犯同樣的錯誤,嚴重削弱了內部控制的積極作用。良好的反饋機制能夠有效地改進內部控制制度執行中存在的大多數問題,從而彌補內部控制制度執行的不足。
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行政事業單位整體部門構造越來越趨近合理化,而內部控制部門更是整個行政事業單位的重點單位。在這個異常重視內部控制部門工作的年代,行政事業單位的內部控制部門都是行政事業單位核心力量。所以若要維持整個行政事業單位構造的合理化,保障行政事業單位的財務信息不會泄露,保證行政事業單位的整個行為規劃都按照既定計劃進行,就必須要建立合格的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部門。要求行政事業單位先將內部監督控制落實到實處,而不是建立一個形同虛設一般,起不到任何作用的監督部門。當行政事業單位的財務人員,后勤人員及管理人員出現錯誤時,就要對錯誤人員進行恰當的處罰,避免過重引起的人員恐慌或過輕沒有懲罰效果。其次是要會計師事務所的方式進行嚴格控制,實時關注事務所的進度,嚴禁出現“人情”現象,當事務所出具了報告及附注時,及時公布報告及附注,保證信息的真實有效。
我國行政事業單位經常打表面牌,若行政事業單位的工作效率高,該行政事業單位就是好的,就是合格的,正是由于這樣的事情,更導致了我國行政事業單位的長期危機,使行政事業單位建立的內部控制部門流于形式,沒有真實效用。不充分發揮內部控制職能,就無法更好的發揮行政單位的作用。尤其是現代管理者的理念意識在不斷提升,越來越多的高科技技術已經在行政事業單位中實行。所以強化行政事業單位管理者的理念才能推進下屬工作人員的觀念更新。當管理者的內部控制意識提高以后,才能帶動內部控制部門的全體工作人員都強化內部控制意識,保障管理者依據管理會計部門提出的建議對發展戰略進行相應調整,做出最為合理的行為,更好的為人民群眾服務。
在這個社會大形勢下,行政事業單位的內部控制部門所面臨的問題會越來越多,這就要求重視內部控制部門的工作人員是否有真正的勝任能力。首先要做的就是先著重提高現有的內部控制部門人員的專業素養,對現有內部控制部門的人員進行培訓工作,讓這些工作人員的自身能力不斷完善,提高內部控制人員對內部控制的理解,還要提高內部控制部門的工作人員的溝通交流能力,使之有足夠的能力與各個部門進行溝通。最后要對工作人員進行關于會計,財務管理等方面的定期培訓,在培訓過程中注意到每個人存在的漏洞,進行點對點指導,單獨解決每個人存在的問題,讓他們的綜合能力都有質的提高。其次是招聘新工作人員,引進新鮮血液,在招聘新工作人員時要加強招聘要求,測試他們是否有專業勝任能力,保證吸收有能力促進行政事業單位日益增強的工作人員,在新老員工的相互配合下,促進行政事業單位的經濟突飛猛進。
必須要建立完善的行政事業單位風險評估體系才能保證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監督的進行。首先,建立行政事業單位風險文化,行政事業單位充分參與有利于對財務風險的有效管理。只有在行政事業單位的文化層面上不斷加強工作人員的財務風險意識,行政事業單位工作人員才能自發地形成整體風險觀。行政事業單位風險文化是風險管理在長期的理論與實踐中逐漸形成的一種對風險的長時間的認識和防范,因此,行政事業單位要構建起適合行政事業單位風險文化,保障風險評估體系的合理化構建。其次,要適當應用風險工具,為了建立風險評估機制,應學會正確的應用一些有效的風險工具。這些常見的風險工具包括風險轉移,風險規避等。風險轉移是指通過某種手段將行政事業單位中的部分或全部財產風險轉移給他人的方法,規避風險是指在行政事業單位選擇財務管理計劃時,將所有方案可能會產生的財務風險進行統一評估及規劃,從而確保財務目標的實現,保證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制度的建設。最后,要明確責任制度,風險責任到人,明確風險責任是行政事業單位有效工作的重要保障之一。行政事業單位存在風險的主要原因是工作人員的責任不明確。各部門的人員必須明確自己的職責。各部門的人員必須相互限制和配合,及時發現行政事業單位面臨的風險,并采取一系列預防措施。
內部控制風險評估后工作完成后,內部控制監督部門要分析評估結果,并針對主要問題設計相應的改進措施。如果是工作人員操作中的問題,可以通過建立獎懲機制、人員輪換等方式解決。而假設是行政事業單位制度執行中存在的問題,可以根據實際情況改進現有關機制的執行問題,并依據每個部門不同點,構建更加貼合每個部門不同特點的制度,每個部門都存在特有的文化的同時,使不同部門之間還存在著一定的聯系,各部門相互合作,相互制約,共同為行政事業單位貢獻自身的力量。總之,行政事業單位的內部控制制度的執行與各個部門都存在著一定的聯系,使每個部門都要為行政事業單位的內部控制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一個良好的行政事業單位文化加上有執行力的行政事業單位部門能夠使行政事業單位更加能獲得人民群眾的支持。
綜上所述,我國行政事業單位的發展不僅要靠法律制度的完善,還要不斷增強全體工作人員對內部控制的認知,構建完善的內部控制評價及反饋體系,實現行政事業單位更好地為人民群眾做貢獻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