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材株洲虹波有限公司
隨著我國的快速發展,制造業不僅有著巨大的機遇,同時也面臨著巨大的挑戰,同行和其他行業的競爭壓力也會對其帶來影響。而制造業企業為了不斷提升自己,提高自己的經濟收益,就需要改變現有的經營管理模式,構建完善的內部體系,從而使企業管理工作更加精細化、體系化。因此,在新形勢下,加強制造業內部控制體系的完善就顯得尤為重要。
制造業企業內部控制的概念可以分為廣義的和狹義兩個方面。從狹義的角度看,企業內部控制指的是企業為了將自己的經營目標實現,使得其會計信息具有可靠性和真實性,使其資產更加完整、安全,為了使企業的方針得到落實,而在企業內部采用的一系列控制體系和方法程序,使其可以對制造業企業內部進行評價、調整、評價和約束。
從廣義的角度看,指的是為了使制造業企業內部的經濟活動得以正常運行,而使用的一系列管理措施。而對企業內部控制體系進行控制的目的是使企業的財產得到保障,并對企業的數據進行檢測從而保證數據的可靠性和正確性,使得企業的經濟效益不斷得到提高,從而在企業內部執行的管理方針。而對企業的內部進行控制主要有三個方面,即企業的控制環境、會計系統和控制程序。企業的內部環境指的是為了使企業內部的控制得以發揮,并使企業內部控制功能得以實現。制造業企業的控制環境指的是企業管理人員為了達到目的而采取的方法和程序。會計系統指的是企業為了將業務上的活動進行分析、分類、記錄且保證企業相關的資產和負債的受委托權而建立起的一套企業方法和程序。
自改革開放后,我國的發展世界矚目,我國企業參與國際貿易和國際市場的程度也在不斷加深,使得我國制造業企業面臨的挑戰也在不斷增加,因此,需要加強對企業的管理。而最近幾年,我國制造業也意識到了自己內部控制的重要性,并開始反思企業自身內部控制的不足,不斷對制造業企業內部的控制體系進行完善,從而加強對企業內部的控制水平,使得企業的經濟效益更上一個臺階。雖然制造業企業做出了很多工作,但在企業內部控制方面還存在一些問題需要解決,如由于企業的內部控制體系的不完善,導致出現一些制造企業要案,對制造業企業影響惡劣。我國制造業企業內部控制系統存在的問題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在國民經濟的發展中,我國制造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制造業企業規模較大,導致其管理難度較大,存在一定的經營風險。和其他行業相比,對制造業企業的內部控制要求更高。而制造業作為一個長期發展的行業,經營時限相對較長,而經營企業的領導對企業的領導時間也較長,從而使得一些企業領導在管理思想和理念上出現僵化,因循守舊,跟不上企業快速發展的腳步,在管理上開始脫節。在市場快速發展的情況下,不僅會出現企業的管理理念跟不上的問題。由于企業管理者對財產意識和法律意識相對薄弱,使得企業內部的法律法規也沒有落到實處,企業內部的體系意識也沒有得到加強,致使企業在對內部控制上存在很多盲點和意識,如企業各個部門對自己的管理責任不明確,日常管理不嚴格等問題。
雖然我國很早就針對制造業的特點制定了相關的管理文件,企業根據文件制定了適合自己的內部控制系統,但其控制體系卻不夠完善,導致其對企業的內部控制質量不高,主要表現為以下幾個問題。①制造業企業內部控制系統不健全。企業管理者的觀點存在誤區,認為企業內部制定了控制體系,工作就算完成,而員工只需要遵循控制內容工作就可;從而使得在控制系統中后續的如反饋機制、執行單位和制約體系都沒有建立和完善。所以,制造業企業內部的控制體系根本沒有起到實際作用,形同于擺設。②在平時,制造業企業忽視了內部控制體系的重要性,一旦出現問題才開始意識到需要重視內部控制體系,而企業的這種做法顯然是不合理的。無論在平時還是出現問題的時候,都需要加強對制造業內部控制體系的關注,只有這樣,如果出現問題才可以及時解決,防止對企業造成重大損失。
由于一些制造業企業不重視內部控制體系建設這項工作,把這項工作看作是完成國家規定而做的任務,在開展這項工作之前,并沒有進行相關的規劃和調查工作,使得其制定出的控制體系增加了不能相容的職務或是不符合其企業實際情況,與企業中的牽制原則南轅北轍;還存在一些企業制定出的控制體系可操作性性差,不能實施,還存在企業內部的一些部門對體系存在抵觸心理,使得難以執行控制體系;有的企業在控制體系制定最初做的很好,但在后期對體系的完善和維護沒有做到位,從而使其不能及時對控制體系的執行狀況進行考核,無法有針對性的對企業內部控制體系進行完善。
對制造業企業內部進行控制設置需要做好一下兩個方面的工作。首先,對企業內部進行組織的過程中要遵循分離不相容職位的原則,這樣可以保證在一些經濟活動中,每個環節可以分到不同人員頭上,讓其對這個環節進行負責,從而實現對企業內部的控制。其次,需要在企業內部健全會計控制系統。內部會計控制是企業內部控制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需要加強對企業內部的會計控制,從而優化企業內部控制設置。
一方面,企業內部實行的管理體系應保證約束和激勵向結合、管理科學、全責明確。在這種管理體系的基礎上,經營者與員工、管理者之間可以進行靈活的調度,并可以增加企業的經營績效。此外,還要以企業內部的實際情況為基礎,建立一套規范完整的激勵體系。在經理人員、資本市場和產品市場之間也要確立相應的約束機制。另一方面,對制造業企業而言,還要強化公司的人力控制和下屬企業的管理,其中包括任命好所屬子公司的經理人、確定好工作人員的全面報酬和下屬公司部門職位數目等,并建立起科學合理的體系。在此基礎上,不僅可以保證制造業企業經營人員可以履行職責,還可以保證經營者的經營管理權力,將企業利益推向最大化,促使中國制造業邁向世界前列。
在信息時代發展下,制造業的機械化程度也在不斷得到提高,制造業面臨的挑戰也日益增多。基于此,為了強化企業的風險管理,需要在企業內部建立起完善的控制體系,從而強化對企業風險的管理。此外,企業還應建立一個預警系統,可以對企業進行實時監控,如果企業內部出現反常情況,企業人員也可以及時采用相關措施,將企業的損失降至最低。
制造業企業對內部體系的重視程度影響著企業內部體系的實施和企業內部體系實施的程度。由于領導對企業內部控制體系的關注,會使企業員工和各個級別的負責人都增加對控制體系的重視程度,從而更加激勵其對體系的執行力度。基于此,企業需要選擇素質較高的管理人員,建立有效的企業組織結構,明確各自責任,從而使企業的激勵制度也得到完善。
綜上所述,衡量一個企業現代化管理水平的標準之一就是內部控制體系的完善程度和實施情況。而我國制造業起步較早,成長也較快,為我國經濟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但我國制造業企業內部控制體系還不夠完善,和國外相比還有一定差距;因此,企業管理者需要不斷完善企業內部的控制體系,使企業可以不斷發展壯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