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鋒
(重慶交通職業學院,重慶 404100)
當前是一個現代化的信息時代,社會對于人才需求量日益增大的同時也對他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學校需要重視對德、智、體、美、勞全方位發展的綜合型學生的培養。這幾年,隨著教育的不斷深化改革,各大高校的招生人數也逐步增多,各專業教育也在不斷地完善優化,致力于培養出專業知識扎實、專業技能熟練的高素質人才。然而,勞動教育力度不強以及學生勞動意識的缺乏,使得同學們的綜合勞動意識始終無法提升。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大多數高校中學生都屬于90 后,而且家中普遍只有一個孩子,因此,作為家人掌上明珠的同學們特別是城市地區的學生,獨立自主能力比較差。在進入學校之后,父母更是由于想讓孩子一心一意地專注于學習而包攬了生活中的所有事情,對孩子提出的要求更是百依百順,忽視了對他們勞動思維的培育。在許多家長心目中,孩子在小學時年齡比較小,勞動能力不足;初高中階段學業太繁忙,勞動時間不夠。也正是由于這種傳統的思想,使得高校中學生離開父母之后暴露出一系列的生活問題。
目前,很多大學生都懷揣著畢業之后找一份輕松工作的想法,將就業目標定為一個舒適安逸的環境。還有一部分學生對自己的能力與工作水平沒有一個全面的認識,認為自己與勞動人民有本質上的差別,甚至對勞動產生歧視心理。對于他們來說,勞動工作者是粗魯的,而自己是社會上的知識分子,被這種盲目自大想法充斥著大腦的學生,無法從本質上取得進步、提高勞動意識。
由于受到現代社會的影響,大學生過于追逐名利,對勞動視而不見,受到攀比心理的趨勢,更加注重對物質生活的追求。對于這部分學生來說,勞動與金錢是相關聯的,金錢是對他們價值的最好體現。因此,在找工作時,他們會優先選擇外企、國企等收入高等單位。但是,這樣的學生從本質上來看是沒有理想的,對于他們來說,應該注重奉獻,將在學校中學習到的知識運用到推動社會進步中去。
眾所周知,我國是一個有著五千年文明歷史的國家,勞動也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當代教育也多次倡議教師要引導學生形成勞動思維。勞動對于推動國家進步非常重要,是財富的源泉,加強高校學生的勞動觀念是提高他們創新創造能力的根本所在。因此,對于高校教師來說,要通過多方面的配合做好學生的勞動思想工作,學校中各個部門也要與教師進行配合,真正將勞動教學落到實處,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領悟到勞動的重要意義。
對于高校教師來說,要想真正從根本上提高學生的勞動意識,最重要的就是從當前的實際情況出發,讓同學們通過親身體驗從而領會到勞動的價值。另外,勞動教育的課程設置要合理,將勞動理論與實踐完美地融合起來,保證勞動教育能夠長期順利進行。例如:學校可以通過校企合作或者聘請專業的工作人員到學校來進行指導,在課堂上給學生介紹一些勞動的基本知識,首先提高同學們對于勞動教育的學習興趣。而且還可以根據男生、女生興趣愛好的不同有針對性地設置勞動課程,對于男生可以開設類似于機械勞動課程、化工課程、計算機課程等等,而對于女生則可以開設一些化妝課程、標志課程以及烹飪課程等等。這樣一來,一方面能夠提升學生對于這些勞動課程學習的興趣與積極性,另一方面還能夠激發起他們對于勞動的熱情,逐步將勞動學習轉向生活以及工作中,達到勞動課程學習與專業課程學習相結合的目的。
對于高校勞動教師來說,培養學生的勞動意識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夠達到的,而是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從生活中的一點一滴做起。例如,教師在勞動教育課堂上可以鼓勵同學們多幫助父母做一些家務活,在班級中積極參與勞動,在社區中多多參加活動,有條件的話甚至還可以去到一些工廠以及農村地區參與實踐活動,在這個過程中獲得感動經驗,體驗勞動的快樂。另外,勞動教師的課程教學內容要與學生的生活密切相關,只有這樣,學生才能通過課堂的學習將勞動知識運用到生活實際情況,達到勞動育人的目的。例如:學校內部可以設置一些勞動技能低調,每個班級定期安排學生參加到校園環境維護的勞動中,包括對學生宿舍樓的衛生管理以及幫助食堂的工作人員完成衛生工作。學生通過這樣的方式增加與勞動工作人員接觸的機會,而且還可以在體驗生活的過程中體現出自身的價值,增強自身的責任感與勞動意識,真正體會到勞動的樂趣。
在高校中滲透勞動教育對于提高學生的勞動意識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對于高校勞動教師來說,首先應該對學生當前的勞動思維有一個全面清晰的認識并且分析思維問題產生的原因,進而積極探索出科學有效的方法,將勞動教育融入學生的生活當中。學生通過學習,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真正成長為綜合能力全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