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華
摘 ? 要:融媒體是“廣播”、“報紙”、“電視”、“網絡”等媒體的融合,在媒體融合時代下,不僅實現了信息整合,也促進了“宣傳”、“內容”、“人力”方面的整合,融媒體對于社會發展產生了深刻影響,也對高校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分析了媒體融合時代對創新創業教育活動的影響,并探討媒體融合時代下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開展策略。
關鍵詞:媒體融合時代 ?創新創業教育 ?高校 ?教育
中圖分類號:G647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文章編號:1674-098X(2019)08(a)-0197-02
在媒體融合時代下,媒體媒介形式、傳播方式、媒介載體等都發生了顯著轉變,開始從傳統一點對多點朝著多點傳播的方式轉化,從非數字化的引導模式朝著數字化引導模式發展,表現出了“個性化”、“虛擬性”、“交互性”、“超媒體性”的特點。大學生正處于思想成型的關鍵階段,也是應用新媒體作為活躍的群體,媒體融合時代無疑對學生的生活、學習以及社交模式產生了深刻影響。創業教育是以鍛煉學生“創業能力”、“創業精神”為目的的教育活動,是高校教育改革的重要趨勢,雖然高校創新創業教育已經開展多年,但是在總體來看,還處于摸索階段,還沒有構建出完善的理論和實踐體系。在這一特殊的時代背景下,高校創新創業教育工作的開展也要積極迎合媒體融合時代的挑戰,創新目標和方法,在時代發展和創新創業教育之間尋求契合點。
1 ?媒體融合時代對創新創業教育活動的影響
融媒體時代是一個相對的概念,媒介不同,其含義也具有顯著差異,在科技的發展下,多種信息傳播介質產生,當前的新媒體與傳統媒體在傳播模式、傳播速度和信息量上有天壤之別,在數字技術的發展下,實現了多媒體技術、通信衛星、數據庫、通信、大數據、戶外媒體、光電通信系統之間的融合,對學生的信息接收方式產生了深刻影響,引發了傳統高校教育的改革,也為創新創業教育活動的開展提供了新的契機,具體表現在幾個方面。
1.1 擴展了創新創業平臺
在融媒體時代中,大學生不再是單向接受教育,他們可以利用網絡平臺、社交媒體來表達自己的創意和想法。媒體融合時代對學生的知識獲取能力、反饋能力提出了新要求,改變了傳統創新創業教育的被動接受模式。在以往的創新創業教育中,課堂是主要渠道,課堂教學時間有限,學生的知識獲取受到了極大的限制,進入融媒體時代后,可以將學生的碎片時間充分利用起來,為他們傳遞關于創新創業教育的各種信息。基于此,高校需要積極利用這一教育載體,將課外教育與課內教育相結合,以此來提高創新創業教育工作的質量和效果。
1.2 提高了教學要求
在高校傳統創新創意教育工作中,以理論灌輸為主,對于創新創業教育活動而言,這種灌輸式的教學模式并不合理,理論灌輸無疑會導致學生對創新創業教育喪失興趣,在融媒體時代下,學生的信息獲取方式得到了極大拓展,他們可以通過課堂、網絡等渠道來獲取知識,降低了學生對于課堂學習活動的依賴性,同時,在該種模式下,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得到了顯著加強,灌輸式的教學模式顯得不合時宜,在這一時代下,創新創業教育工作者需要積極利用融媒體時代的工具和技術創新教育理念、拓展教育渠道、更新教學方式,這樣方可滿足綜合型人才的培育需求。
1.3 豐富了教學資源
在任何教育活動中,教學資源都必不可少,創新創業教育也是如此,創新創業教育資源對時代的要求較高,要發揮出這類教學資源對創新創業教育的輔助作用,必須要與時俱進的更新教育資源。在融媒體時代,誕生了諸多新技術,這些技術在生活、生產領域中都有廣泛應用,不管是個人,還是組織,都可以在融媒體媒介中獲取信息,同時,融媒體時代也給高校的創新創業教育帶來了豐富的資源支持,教育工作者可以隨時利用這些資源來開展創新創業教育工作,拓展學生的視野。
1.4 增加了創業復雜性
在媒體融合時代下,學生的創業活動變得更加復雜。由于互聯網監督乏力,任何人都可以在網絡上匿名發布信息,給大學生的創新創業活動造成了不利影響,很容易干擾視聽。因此,在媒體融合時代下的創新創業教育活動中,還要重視學生“信息篩選能力”、“信息識別能力”的培養,降低他們的創業難度,不給騙子留下可乘之機。
2 ?媒體融合時代下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開展策略
2018年,我國高校畢業生數量又創新高,達到820萬,連續四年,就業、創業人數雙增長。畢業生就業難的問題并未從根本得到解決,基于此,教育部提出各高校要持續推進創新創業教育,提高育人質量,幫助畢業生解決就業難問題,以創業促進就業。根據媒體融合入時代對人才的要求,創新創業教育工作需要從如下幾個角度來著手。
2.1 做好教師隊伍的建設工作
媒體融合時代消解了傳統媒體的邊界,也淡化了社群、產業、國家的邊界,給大眾帶來了多元化的沖擊,每一個人都可以成為網絡的主體,在媒體融合時代中,大學生不僅是傳統意義上的用戶和消費者,也是創造者、生產者的角色。在高校中,開展創新創業教育的初衷并不是為了培養企業家,而是為了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創造意識,要確保這一工作的順利開展,首先要為這一工作的開展提供扎實的教師隊伍。為此,各個高校需要高度關注創新創業教育,針對不同專業學生的需求來建設專職教師隊伍,除了校內教師外,還要將有管理背景的企業管理者、創業成功的校友、有經驗的企業管理人才納入創新創業教師隊伍中,充實現有的創新創業教育隊伍。媒體融合時代下的創新創業教育工作對教師隊伍的綜合素養、綜合能力都提出了新要求,只有充實現有的教師隊伍,拓展其知識層面,方可為學生提供全面、系統的創新創業教育指導。
2.2 通過融媒體優化創新創業環境
對于創新創業教育,國家曾經頒布了一系列的政策,作為創新創業教育的主體,高校要積極深化教育改革,以創新創業教育作為支點,將各類資源和要素融合起來,形成統一共管、合作開放的局面,為學生的創新創業教育活動提供良好的環境支持。與此同時,融媒體也促進了不同高校之間教育資源的共享,對于高校而言,需要與其他高校之間建立合作關系,構建信息共享平臺,實現優質創新創業教育資源的共享和借鑒。并通過產、學、研融合契機來為學生建立創新創業基地,為他們提供實訓、實踐、創新學習的場所,通過這種方式,能夠為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活動的開展提供有效的資源和環境支持,促進課程體系的多元化發展。
2.3 在融媒體平臺中連接理論、實踐教學
當前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成效并不理想,其誘因多種多樣,一個重大影響因素便是由于高校的創新創業教育工作未能跟上國家創業政策的變化和創業環境的要求。在理論和實踐上,也存在脫節問題。為了解決這一問題,需要積極借鑒融媒體時代的發展契機,關注創新創業教育理念、動態與途徑的變化,改革傳統陳舊的教育模式,積極迎合時代發展,緊跟創業活動的變化步伐,合理配置理論和實踐教學資源,讓學生能夠在活動過程中實現知行合一,將理論付諸實踐。如,可以借助媒體平臺來構建實踐平臺,并為大學生提供扶持基金,將各種創新創業教育手段和方法相結合,提高大學生的理論能力,營造良好的校園和企業實踐環境,為社會發展提供綜合素質過硬的創新創業者。
2.4 在輔導員、學生群體中構建溝通平臺
媒體融合時代對學生的社交活動也產生了深刻影響,在創新創業教育活動中,不僅要提供扎實的創新創業教師隊伍知識,還要在輔導員和學生之間構建溝通平臺,將傳統的單向信息灌輸模式轉化為雙向溝通模式,建立完善的融媒體系統。通過此類溝通平臺的建設,能夠為學生定期發布最新的創新創業知識,并對學生的創新創業活動提供全程指導,幫助他們鑒別虛假信息,通過零溝通的方式來改變學生不良的創業思想,糾正他們錯誤的創業行為,予以全程協助和指導。通過這一溝通平臺的建設,也為學生的交流、討論提供了方便,讓他們可以利用平臺與社會機構、企業之間建立聯系,獲取到更多的創業、實習機會。
2.5 以行業思維開展創新創業指導
在創新創業教育工作上,要構建完善的創業實訓基地,實訓基地的建設需要滿足“學習”、“服務”、“實踐”的要求,并以地方經濟發展作為導向,重構創新創業教育體系,滿足時代發展要求。在媒體融合時代下,傳統創新創業教育的弊端開始顯現出來,在媒體融合時代下,需要在課程設置和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方案上進行改革,既要關注學生創新創業技能的培養,還要注重學生媒體融合技能的鍛煉,這是新時代創新人才的一項客觀需求。創新創業技能和媒體融合技能的培養需要遵循知識交叉原則,堅持理論、實際結合,通過“個性咨詢”、“主題講座”、“創業經驗分享會”等方式來開展創新創業教育指導活動。
3 ?結語
如今,我們進入了新的歷史時期,經濟新舊動能轉換,高校畢業生就業壓力大,能否促進高校畢業生順利就業,直接影響社會穩定發展。推廣創新創業教育,能夠為畢業生科學擇業、順利就業奠定基礎。在媒體融合時代下,需要對傳統創新創業教育模式進行改革。創新創業教育活動的開展需要結合媒體融合時代的客觀要求,深入掌握現階段教學方法、課程內容、教育理念上的問題,以學生“創業素質”、“創業精神”培養作為目標,開展體驗式、交互性的創新創業教學,構建信息共享平臺,促進創新創業教育活動的創新發展。
參考文獻
[1] 都三強,李娟,陳艷梅.河北省高校創業孵化平臺建設現狀及促進措施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8(48):28-29.
[2] 劉華超.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路徑探析[J].信陽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7(2):88-91,96.
[3] 廖志龍,林婷媛,林婷婷,等.大學生“雙創”背景下創新創業培養路徑研究——以福州外語外貿學院為例[J].遼寧省交通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8(6):6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