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爽 王杜娟
預決算管理是事業單位財務管理的重要內容,主要包括預算編制、預算執行和決算三個環節。預算編制是通過“兩上兩下”,確定年度財務收支方案;預算執行是根據所確定的年度預算,所開展各項業務活動的財務反映;決算是在年度工作完成之后對本年度的實際財務狀況進行全面總結。預算編制、預算執行與決算環環相扣,互相影響、互相制約,共同構成預決算管理的核心內容。預算是預算執行的依據,決算是預算執行的結果,也是來年預算編制和審核的重要依據。事業單體充分發揮預決算管理各個環節之間的作用機制,不僅能夠提升預決算管理水平,更能夠促進改進優化單位內部管理,對提升單位財務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然而,雖然近年來針對事業單位預決算管理的制度規范不斷完善,但在實際財務工作中,事業單位預決算管理仍然存在各方面的現實問題。本文將針對目前事業單位預決算管理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及原因進行深入探析,并提出相應的對策建議。
有的事業單位預算管理制度落實流于形式,僅將預算編制看成是申請撥款的形式,預算歸口管理部門針對上報的預算需求缺乏科學嚴謹的審查機制,致使很多非財務性因素并未考慮其中,預算編制方案也未能納入全部收支項目。
有的事業單位的經費收支沒有嚴格按照批復預算執行,特別是預算支出,甚至存在資金挪用和擠占的情況;實際工作中,受上級部門預算執行進度考核壓力,事業單位預算執行常出現重進度、輕質量的傾向,在季度末和年底前為達到序時進度要求突擊花錢,甚至存在虛列支出的情況;同時在預算執行過程中,違反國庫集中支付制度、政府采購制度等相關政策規范的情況時有發生。
有的事業單位決算數據質量差,實際工作中常出現決算數據與會計核算數據不一致、為報表審核通過隨意調整列支科目的情況,造成賬表不符、決算不實;很多事業單位決算數據分析缺位或僅停留在預決算數據對比、收支變動等淺層分析階段,不夠深入細化。由于決算數據質量不盡理想和數據分析不到位,致使決算數據應用異常困難,無法為預算編制提供充分有力的數據支撐,也無法促進預決算管理工作的不斷優化。
在實際執行中,由于決算編報口徑與單位預算銜接不一致,導致事業單位部門決算不能全面反映部門預算執行情況;另外,雖然決算數據能夠反映資產、人員等資源情況,卻與有關的資產決算數據、政府采購、住房改革支出數據相互分離,存在多頭填報,賬表不一的情況,不能為預算數據提供準確的數據支持。
針對目前預決算管理存在的問題,筆者結合實際工作,試圖從內部管理、工作機制和制度角度予以探析。
從管理角度,預決算管理問題的主要原因,是事業單位缺乏對預決算管理工作的重視。有的單位僅將預決算工作看成是例行工作應付了事,沒有將預決算管理作為提升單位整體財務管理工作的重要抓手,對相關工作投入有限;很多事業單位的財務人員針對預決算管理制度要求掌握不足,工作效率低下,業務素質有待提升。
從工作機制角度,預決算管理問題的主要原因,是事業單位缺乏對預決算管理的全流程監控以及關鍵環節的重點監控,針對所存在的問題缺乏順暢的內部溝通協調機制,不能及時予以反饋解決,導致問題癥結始終存在,預決算管理水平始終停滯不前;同時針對預決算管理缺乏有效的監督考核機制,致使有關工作人員缺乏約束和激勵,不利于提升工作效率和工作質量。
從制度角度,預決算管理問題的主要原因,是事業單位預決算管理制度缺失和制度落實不到位。事業單位預決算管理制度實行多年,大部分單位已基本建立了相關的管理制度,但是隨著國家財政制度改革以及新預算法的出臺,缺乏與時俱進的制度建設;針對重點環節,例如預算執行和決算工作,缺乏具體而又明確的制度約束;制度落實不到位,流于形式,任意調整的情況仍普遍存在。
為改進事業單位預決算管理水平,筆者認為,應從內部管理、工作機制和制度三個方面入手,結合單位實際切實落實預決算管理有關規范制度的各項要求。
1.預算編制方面。應首先健全落實單位內部預算管理制度。通過制度建設明確規定單位內部各部門應承擔預算編制和審核職責,并加強預算監管,確保各項制度全面落實執行到位。二是預算編制應做到全面、細化。預算編制應體現全面性,將單位所有經費項目全面納入預算,實現全口徑收支預算;根據新預算法要求,細化預算項目,對一般公共預算支出按功能分類細化到類、款、項,按經濟分類細化到類、款,以此明確財政資金的支出領域和支出重點。三是加強預算科學性和合理性審核。一方面嚴格按照立項依據和標準進行細致審核。首先各單位預算歸口管理部門應根據本單位的實際情況制定預算編制細化標準,為具體業務部門上報預算提供可操作性的量化指標。在此基礎上,針對預算測算、資產管理、政府采購等預算編制的各個方面進行全面審核,嚴格對照立項依據和標準,結合實際情況,切實落實預算審核內部會商或溝通機制,針對項目預算編制進行深入細致的評審。另一方面,預算審核應充分參考借鑒上年度單位決算數據,將決算數據作為預算審核的另一項重要依據。通過決算數據所反映的單位可使用資金情況、人員變化情況等,合理預測下一年度收入與成本水平,同時將上一年度預算資金執行績效評價結果,作為預算評審的重要參考。
2.預算執行方面。一是要強化預算剛性。預算執行過程中嚴格以批復預算為依據,加強支出審核,嚴格執行國庫集中支付制度以及政府采購等有關制度,確保經費不被挪用或擠占。二是要加強預算執行動態監控。定期地對預算經費的執行情況進行數據總結與深入分析,對存在的問題及時解決。通過定期分析預算執行偏差,既能掌握預算執行進度信息,加強預算執行進度,更能夠實現實時反饋與監督預算執行環節可能出現的各項問題,大大減少資金支出的隨意性,全面提升資金使用效率。預算執行動態監控要具體細化到每一個項目,實現全面監控,同時針對重點項目、重點領域與重點環節,更要加強監督檢查力度,建立詳細的預算執行支出臺賬。三是針對預算執行過程中發現的各項問題,建立順暢的溝通反饋機制。及時向管理層匯報有關執行偏差等執行問題,并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充分發揮預算執行控制對實時改進單位內部管理的積極作用,構建完善的預算編制與預算執行相關促進的管理機制。四是加強監督考核,設立合理完善的預算執行考核指標體系,以此為基礎加強項目績效評價,將預算執行結果與預算申請相掛鉤,以此促進加強預算執行。
3.決算方面。一是提高對決算工作的重視,充分發揮預決算相互聯系、相互促進、相互監督的作用機制。二是要確保決算數據的完整性和準確性。提高決算數據質量是加強決算管理的基礎。為此,一方面要夯實日常財務管理工作,嚴格規范各項財務核算基礎工作,另一方面要規范決算程序,遵循決算制度,在日常核算的基礎之上,客觀真實地反映單位年度收支情況、預決算對比情況、資產情況、人員情況以及政府采購情況等多方面信息,杜絕人為虛報、任意調節支出科目等決算填報問題,確保決算數據的真實、可靠、完整。三是加強決算數據分析與利用。數據上報并不是決算工作的結束,單位應充分利用決算數據,從預算執行效率、人員編制管理、政府采購管理、資產管理、運行成本、項目預算績效評價等多個維度,對決算數據進行深入分析,以此及時發現預算編制與預算執行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同時為來年預算編制提供有價值的參考,充分發揮決算監督反饋機制。四是借力決算加強動態監控能力,單位可將部門決算中的相關審核公式移植到預算執行動態監控系統中,建立健全預算績效評價制度。
事業單位預決算管理主要以國家財政政策為約束,因此應時刻把握政策動向,不斷將政策要求內化為單位內部管理制度,與此同時,事業單位還應從本單位的實際情況出發,不斷建立健全單位內部管理、工作機制和制度建設與落實,將國家政策性約束與單位內部財務管理充分結合,切實提高單位預決算管理和財務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