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財稅金融職業學院 河南 鄭州 450000)
我國民間金融發展有千年之久,積淀深厚,同時具有濃重的中國色彩。西周時期,就已經對民間借貸有了記載。然而在中國,構建一個較為穩定的大一統政治體系在很長時間內都是主流,政府更是把控了大宗貿易和貨幣熔鑄。即使在中國經濟十分繁榮的明清時期,民間金融的發展依然受到很大限制。直到20世紀90年代,我國開始逐步建立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系,市場經濟才得以伸展臂膀,民間金融活動也越來越活躍起來。我國民間金融長期依賴熟人親戚之間的關系網絡發展。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這種依賴性開始逐漸減弱,但我國民間金融活動仍然較為隱蔽,復雜。民間金融對我國經濟發展起到了不可磨滅的積極作用,但同時民間金融風險影響日益突出,非法集資、洗黑錢等問題層出不窮,甚至影響到了實體經濟發展。這說明我國民間金融領域不僅存在灰色地帶,而且還存在黑色地帶,如果不加以分析管控,可能會造成不堪設想的后果。因此,分析民間金融活動中的風險,探尋更為合理有效的民間金融風險防范措施具有重要意義。
改革開放后,我國民間金融隨著經濟的飛速增長而迅速發展。除了貨幣供需失衡,官方金融機構如“四大銀行”借貸手續煩瑣、耗時長,許多中小企業更是融資困難,而從非官方金融或是個人處進行借貸則更為簡便直接,節約資金周轉時間,這也是民間金融得以發展的重要因素。
同時,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為溫飽憂愁的時代一去不復返,人們手中的閑置資金越來越多。然而,可以投資的現有渠道卻屈指可數,這為民間金融的發展提供了較為充分的現實基礎,從而為經濟全面發展提供了更多的動力。
由于以上兩個原因,民間金融得以出現并得到迅速發展。然而民間金融的發展也沒能逃出兩面性的客觀規律:民間金融一方面為中小企業提供了融資新渠道,解決了部分中小企業的資金需求問題;另一方面也拓寬了居民的投資途徑,使社會閑置資金的增值保值變得更加容易。但縱觀民間金融發展的這些年,也確實帶來了一系列的問題。
民間金融具有很多不同于正規金融的特點,主要有以下三個。
我國正規金融具有系統的監管體系,主要為“一行三會”,而我國民間金融并未納入其中,具有較強的非正規性。民間金融總體上公開化程度不高,且交易并無固定場所。而一般情況下,交易主體并不會主動對外公開交易隱私,特別是在出現糾紛時,往往由于交易沒有規范簽訂契約、熟人親戚關系不便撕破臉皮、訴訟成本過高等因素,交易主體選擇“吃悶虧”或者私下解決,甚至出現非法拘禁或暴力行為。
相較于正規金融,民間金融少了許多政策約束和條件限制,交易程序簡單,期限也較短,交易參與主體多樣化,又得益于市場經濟而快速發展出諸多模式。投資者容易被一些花樣百出的美麗假象迷惑,喪失理智,認為如此直接便捷又能短期內獲得高收益的投資項目,何樂而不為?實則掉入陷阱。
資金進入民間金融市場就是為了尋求更高的收益,通常而言,收益越高,風險越高。人們往往片面地關注高額利息收益,而忽略了與高收益并存的高風險,最后遭受損失。
在金融領域,風險被普遍認為是不確定性。一般情況下,我們把民間金融活動中產生的金融風險稱為民間金融風險。盡管在金融領域并沒有統一的風險衡量標準,但若想對各類民間風險進行有效的評估預測就不得不對其進行分類,予以分析。
民間金融的內部風險主要是指民間金融活動中主體價值、主體收益、主體生存等諸多影響因素造成損失的可能性。民間金融風險有以下四個。
1.利率風險
不同于正規金融,民間金融受到的主要是高利率風險,而并非期限結構風險、存貸利率變動風險、提前償還貸款或提前提取存款風險等傳統正規金融受影響較大的利率風險。
2.流動性風險
流動性風險是指金融機構無法滿足現金流動性要求而造成損失的可能性。通常可表現于以債還債式的資金鏈或不穩定資金池等。
3.信用風險
通常,我們將各民間金融主體無法正常履約或者履約能力下降而造成損失的不確定性稱為信用風險。我們以為,信用風險由違約風險和信用價差風險組成。民間金融業務對象的特殊性使信用風險增高。中小企業等債務人往往具有各種各樣的自身條件限制使債權人容易受到更高的信用風險。
4.操作風險
操作風險主要是指在技術和組織方面的信息及報告系統出現故障導致損失的可能性。一般表現為相關硬件設備不完善,以及風險防范組織不完備。如果缺乏風險監管組織以及必要的風險監控系統和測量工具,可能出現內、外部欺詐及實體資產受損失等風險。
除了內部風險之外,我國民間金融還受到一些外部風險的影響。這些外部風險主要是指民間金融市場之外的因素所導致的風險,主要有政策風險、環境風險、法律風險等。其中環境風險主要指地震、洪澇災害等自然環境的變動,以及社會、政治環境的變動對民間金融造成損失的不確定性。
首先,也是最根本的,我國正規金融暫時還無法滿足部分企業或是個人的融資及投資需求。轟動全國的“吳英案”中,如果吳英能夠從合適的正規金融機構得到比較充足的資金,投資主體能找到廣泛而安全的投資渠道,也許就不會出現“吳英案”,至少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減少損失。
其次,我國民間金融,尤其是民間借貸,由于其自身具有較強的隱蔽性以及缺乏系統有效的監管,信息嚴重不對稱,投資人常常處于十分被動的境遇。由于缺乏真實財務報表等數據,投資者并不清楚企業的真實經營狀況,這對于任何投資來說都是致命傷。同時也說明我國民間金融領域,投資者存在經濟常識的欠缺,以及非理性投資,甚至整體素質偏低的情況。
最后加之相關法律還不完善,不論是債務人還是債權人,相關法律意識普遍淡薄,存在嚴重的僥幸心理,認為鉆法律的空子,能夠有錯無罪,這也使民間金融參與主體在自身利益受到損害時不能及時有效地實施保護和挽救措施,硬生生吃了啞巴虧。“吳英案”中,吳英一直在設法為自己開脫,更有諸多輿論稱吳英只是進行民間借貸的聰明企業家。這些人也許是真的對民間借貸與非法集資無法予以區分,也許是為了自己的既得利益或潛在利益進行狡辯,混淆視聽。
綜合以上分析,我國民間金融領域存在的問題令人深思,尤其是在民間金融風險防范上,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盡管官方和民間都對民間金融風險有所防范,但仍然有所欠缺,需要各方努力予以補充。
民間金融中,是否獲得準確有效的金融信息意味著各民間金融主體是否獲利,獲利多少,以及自身權益是否得到保障。失去了信息的金融就像是失去了眼睛的畫家,不僅要面臨投融資需求無法滿足的問題,甚至可能深陷血本無歸,負債累累的困境。所以,建立健全完備的民間金融信息服務系統,信用評級,曝光老賴,讓民間金融逐步陽光化才能更好地保護各民間金融主體的合理權益。
一方面,拓寬投資渠道,從根源上解決投資難和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另一方面,由于在我國現行的金融監管體制下,民間金融長期處于缺乏監管的狀態,我國金融監管機構可以進行合理改革,對民間金融單獨監管,減少監管的灰色地帶及盲區,雙管齊下,使民間金融風險處于較為穩定的可控范圍之內,避免出現大的危機及蔓延。
當今時代,經濟社會發展迅速,創新不斷,民間金融發展也是各色各式,花樣繁多。如果不能及時跟上時代步伐,就將使本來就具有時滯性的法律監管和保護更加滯后。況且,民間金融作為我國社會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只有對其進行更為系統詳細的立法,使其更加合法化、陽光化,才能使各參與主體在民間金融活動中,不論是進行正常經濟活動,還是在自身合理權益受到損害時,都有法可依。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減少稅收的流失。
除此之外,民間金融參與主體受教育程度、知識水平、及個人素質參差不齊,甚至部分偏低。對此,可以構建合適的普法與經濟常識普及框架,建立風險預警系統,提倡民間金融參與者加強民間金融活動中的風險管理等。
我國民間金融歷史悠久,無論是官方還是民間對其都有自己的認知。在我國現行金融體制下,民間金融發展迅速,但也存在種種風險隱患。民間金融風險不僅涵蓋利率風險、匯率風險、信用風險、流動性風險、操作風險等內部風險,還包括政策風險、法律風險、環境風險等外部風險,并具有非正規性、隱蔽性、靈活多樣性及高收益與高風險性等特點。在我國民間金融不斷向前發展的過程中還會有許許多多的風險和問題。所以只有盡早采取法律手段及時立法、單獨立法,將民間金融合法化、陽光化,并通過監管機構改革對其進行合理有效的監管,以及建立更加健全的征信系統和民間金融信息服務系統,加強普法與風險預警,提高主體風險防范意識與法律意識等,才能更好地維護我國民間金融健康有序,維持經濟穩定、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