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 劉光林 通訊員 陳琛
窮,多半是群眾手里沒有賺錢的工可做。難覓賺錢的工,主要是產業開發還不夠深入。
這一兩年來,防城區黨委、政府正是認清了這一點,緊緊牽住產業開發帶動貧困群眾脫貧摘帽這個牛鼻子,始終圍繞以增加貧困村、貧困戶收入這個目標,因地制宜,用足優勢,不斷發力,在陸上、林下、水面做足功夫,打造山區萬畝金花茶產業帶、沿海萬畝對蝦養殖產業帶、華石農潮3000畝火龍果基地等等一批產業扶貧示范基地,開發出了貧困群眾“進得去、用得上”的產業。
有2000多名村民的那灣村,地處深山。但一個大村,貧困群眾卻很少,而且整體經濟水平不錯,整村收入高峰時近1000萬元。這一切都源于一種被當地人稱為“牛尿花”植物的科學開發和利用。
“牛尿花”,號稱植物界的大熊貓,它這個難聽的名字自從發現它有著驚人的科學價值和保健價值后,“牛尿花”從此有了魅力四射的新名字:“金花茶”。金花茶半陰生,鮮花摘下即可泡飲,金黃高貴,形美香雅,味久回甘,具有特別藥用、保健價值,被譽為“茶族皇后”,曬干或烘干便于儲運銷售,其葉也可制茶。
防城是金花茶最早發現地和富集地,面積、產量和品種均居世界首位,目前已建成全球唯一的國家級金花茶自然保護區和基因庫,2009年獲授“中國金花茶之鄉”,2011年防城金花茶成為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
那灣村屬半山區丘陵地帶,資源豐富,氣候溫和,適宜種植各種作物。全村以種植水稻、玉米、紅薯、甘蔗為主,特產有肉桂、八角、金花茶等,境內有金花茶林下種植基地。

真空冷凍干燥機加工的原生金花茶“新鮮出爐”。

我們從防城港市防城區出發,沿著彎曲的山路乘車一個多小時,來到華石鎮那灣村。放眼望去,山上綠蔥蔥的沉香、肉桂、八角樹林延綿不絕;再仔細一看,樹下就是久聞其名的金花茶。
雖然時下金花茶只是小小的花苞,但“金花”種植大戶黃載杰依然每天小心護理著自己的這片金花茶基地。黃載杰說,在金花茶“沒有人識、被稱為牛尿花”的年代,父親當時在這里植樹造林的時候,經常碰到植物專家來這里考察金花茶,他們告訴父親金花茶有很高的藥用價值和經濟價值。父親聽后,就把野生金花茶保留下來,并在這座土山上開山拓地、辛勤耕耘,陸陸續續種下700多畝的肉桂林和八角林。“前人栽樹、后人乘涼”,幾十年后,黃家后人得益于家族的傳承,擁有了這片林下遍布野生金花茶的山地林權。
上世紀80年代出生的黃載杰,作為黃家后人中較為有思想的一位年輕人,擔起了這片被列為金花茶保護實驗區的保護和利用的重任。近年來,隨著金花茶價值逐漸被發掘出來,黃家人過上了“金花”鋪就的好日子。
“一朵花可賣十幾元,烘干的金花茶每公斤約600~700朵,原生干花最貴時賣價1.2萬元/公斤?!笨粗鴿M山遍野的金花茶樹,黃載杰還是信心滿滿的。
經過十幾年的摸索,黃載杰的金花茶事業已基本走上良性發展之路,家族內10多人以參股分紅方式參與金花茶保護、種植、管理和經營中,做到“在保護中開發、以開發促保護”; 定期安排人員巡護,確保金花茶保護區安全;前兩年投資20多萬元購買的兩臺真空冷凍干燥機,不僅能滿足自家金花茶加工需要,還能承接外來加工,增加收入。
在黃載杰的帶動下,那灣村充分利用八角、肉桂等林間空間發展金花茶種植,從2012年至今林下種植金花茶新增100多戶,新增種植面積200多畝,種植戶戶均增收2萬元以上。目前,該基地已完成林下種植金花茶面積1000畝,金花茶成苗約6萬多株,采摘鮮花1萬多斤,茶葉1萬多斤,制成金花茶干花1千多斤,總產值達300多萬元。
金花茶林下種植前景廣闊,具有投資少、回報快、產值高的特點,農民易于掌握技術,且市場潛力巨大,同時也彌補了林業生產周期長、見效慢的缺點,是農民致富的一條捷徑。

金花茶干花。
坐擁如此豐厚的資源優勢,如何更好地開發和利用金花茶呢。為加大對金花茶產品的開發,當地政府通盤謀劃,建立了多個金花茶育苗基地,成立農業合作社,以龍頭企業為引領,鼓勵農戶林下種植,逐步形成依靠金花茶產業帶動農民增收致富的新局面。
在防城區那梭鎮國家級金花茶自然保護區內的廣西中港高科國寶金花茶產業有限公司的育苗基地。這里是世界上大型的金花茶育苗中心基地之一,一片片翠綠色金花茶樹苗正在蓬勃生長,整個園區現有金花茶種苗繁育100多萬株,可以林下推廣種植30000畝。
近年來,中港高科在大菉鎮、那良鎮等地建立了萬畝金花茶種植基地。推行以“公司+基地+農戶”扶貧種植經營模式,通過給農民免費發放種苗和提供技術指導,并且簽訂回收協議,有效帶動了周邊農戶種植金花茶的積極性。
2017年中港高科將重點扶貧目標放在那梭鎮上那中、下那中的兩個貧困山村。為讓貧困戶及早收益、看到成效,公司針對貧困戶供給較為成熟的金花茶苗,預計2-3年可收益,金花茶鮮花、鮮葉公司按市場價回購,鮮花按200元/斤估算,鮮葉按30元/斤估算,按公司回購估算價每畝年可收入達1.5萬元,按農戶戶均林地3畝計算,戶均收入預計可達五萬元。目前兩村已種植金花茶400畝,共6000余株。
大菉鎮山清水秀,資源豐富,大菉鎮的金花茶、沉香林、玉桂、八角、等遠近聞名。原屬于邊遠貧困山區的那排村山多田少,山區的優勢沒有發揮出來,農民生活貧困。自從中港高科入駐以來,發展林下經濟“金花茶+沉香”珍貴樹種立體種植。建立了連片5000畝金花茶產業核心產業區,有效地將以前限制當地經濟發展的“山地”轉變成金花茶林下種植的優勢,使得當地村民經濟收入有了大幅增長。
大菉鎮那排村的韋曉峰,自有花苞開始按捺不住喜悅的心情,三天兩頭就在朋友圈里曬出金花茶的采摘、加工、銷售等過程,引起眾人圍觀。韋曉峰2008年開始種植金花茶,至今種有近20畝,去年大獲豐收,收入可觀。
從2008年開始跟著村民一起種植金花茶樹的種植戶韋清榮,初時僅種植2畝,通過連年擴種,他至今已有10余畝金花茶林,隨著近年陸續投產,他至今已收入近20萬元。2014年10月,他建起了一棟兩層半的小洋樓,一家人樂呵呵地搬進了新居。
村民韋芳榮則每天早早就扛著鋤頭和鐮刀等工具,到他的育苗基地勞作。他10年前種下的金花茶樹,近年來陸續投產,至今已收入近20萬元,嘗到“甜頭”的他,從2016年3月開始,嘗試培育了8000株金花茶樹苗,至今成活6000株。
像韋曉峰、韋清榮這樣的金花茶種植戶,目前在防城區,還有5000余戶金花茶種植戶,他們或擴種、或育苗、或進行深加工,帶動著這一產業的蓬勃發展。產業的發展,也讓不少種植戶開始“坐享”紅利,據統計,金花茶種植業惠及種植戶約18萬人,金花茶種植戶人均純收入達5000多元。
如今,防城金花茶產業得到了迅速發展,并創新“保護+開發”發展模式,探索一條產業轉型、綠色發展之路。當前,在防城區投資金花茶產業的企業就有10多家,各企業、合作社等生產的金花茶系列產品有80多個品種,年生產、加工產值約5億元。
截至2018年末,防城區人工種植金花茶6萬畝,成為全國最大的金花茶人工種植基地。形成了育苗、種植、加工、觀賞一體化產業,年產值20億元——按當前市價折算下來,相當于7.25噸黃金。
“大家猜一下,這個有著一團‘火焰’外加閃著‘綠火苗’般的造型外表,鮮紅鮮紅果肉的,吃起來又甜又可口的是什么果......”火龍果成熟了,淘寶網站銷售主播葛先生早早來到防城港市防城區華石鎮火龍果基地,開始直播。利用漫山遍野的火龍果為背景,他聲情并茂地講解,一上午就銷售火龍果3000多公斤。
防城區華石鎮黃江村位于防城區華石鎮黃江村、華石林場,該村距離越南不到30公里。氣候和土壤非常適合種植火龍果,全村以種植火龍果為主,2001年已是全國最大的火龍果種植基地之一,基地規模3000畝,種植番石榴、鳳梨等水果,其中以火龍果為主,種植面積有2000多畝。成為火龍果規?;念I跑者。2011年被自治區人民政府命名為“廣西火龍果村”。
但經過多年基地品種已逐漸老化,2015年,農潮果業收購了基地并于年底注入資金將原有的火龍果基地翻新,并著手將老品種改種成精心篩選的新品種,把需要人工授粉的老品種換成自花授粉的大紅系列品種的火龍果,同時將基地設施現代化,并且做到標準化生產。新品種自花授粉,果實賣相較好,產品供不應求。
在農潮田心火龍果產業核心示范區,看著3000多畝火龍果一山一山、一片一片長勢喜人。該示范區負責人龐梅介紹,2016年3月公司成功引進果形大、口感好、能自花授粉的“金都1號”和“軟枝大紅”品種,推廣立柱式種植和套種鳳梨、紅心番石榴等種植模式,注冊“農潮田心”商標,整個園區改良品種后每年鮮果產量超過6000噸。
品相好,口感好的火龍果供不應求,而老品種的火龍果賣不上價,這就是差距。消費者的需求在變化,上游種植也需隨之改變,從產量到品質的轉變。
“我們應用高科技把火龍果做成大產業。比如水肥一體化噴滴灌、測土配方施肥、遮陽地布防草覆蓋、果實套袋、夜間補光等多項技術,省水省肥省人工30%,而且保證作物品性的穩定性?!饼嬅穾覀冏哌M已經建成投產的兩個占地近10畝的反季節火龍果種植大棚,棚內花開、結果、果子成熟。“火龍果示范區經過提升、改造、技術種植,山地露天火龍果年開花產果12次,平均畝產1500公斤左右,大棚火龍果年開花產果18次,平均畝產3500公斤左右,大大提升了經濟效益?!饼嬅方榻B道。
建設好示范區,也帶動了周邊群眾種植火龍果致富,提供就業機會,使在外打工的村民回鄉參加生產勞動。在發展好火龍果種植的同時,示范區還大力推進扶貧帶動工作,幫助貧困戶就近就業。
2016年以來,基地托管扶貧小額資金200萬元,連續3年按每戶每年4000元支付分紅給40戶貧困戶;給貧困戶無償提供優質火龍果種苗1萬株,幫扶周邊群眾發展火龍果產業達500戶,折合資金30萬元。同時,該園區為周邊農民群眾提供了大量就業崗位,目前每年長期在園區就業的人數達72人(其中貧困人口32人),季節性、臨時性的用工達9000多人次。
火龍果有抗炎、抗癌的功效,還可以防止衰老,火龍果產出周期在4~11月。每當這個季節,火龍果的熱銷也帶旺旅游業。節假日呼朋喚友、扶老攜幼來這里觀光旅游,體驗火龍果種植、采摘樂趣,品嘗火龍果及其他產品的游客絡繹不絕。既旺了銷售,又火了旅游。基地龐經理說,8月是各種水果成熟的旺季,幾乎每天都有人到這里參觀游玩,最多時候超過1000人。

示范區帶動周邊群眾種植火龍果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