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中生物作為一門考查學生思維能力和理解能力的自然學科,對學生的學習提出較高要求,不僅要求學生掌握必要的生物學科知識,同時需要學生具有科學探索精神。實驗教學作為生物學科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對學生的生物學習產生很大影響。教師可以通過生物實驗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觀察能力和動手能力,促進學生綜合素養的完善提高。如何在高中有效開展生物實驗教學,本文將對其進行具體的教學方法策略分析。
關鍵詞:高中生物;實驗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 ? ? ?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9)36-0061-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36.054
隨著現代教育理念的不斷發展進步,實驗探究活動在生物教學中逐漸被重視起來,生物實驗活動可以將抽象的理論知識轉化為直觀可見的實驗現象,便于學生對生物知識的學習和理解,降低學生生物學習難度。在現階段,高中生物實驗教學中仍存在一些問題影響實驗活動的進程。因此,教師在對學生進行生物教學時,應積極轉變生物教學理念,為學生探索新的生物實驗課程模式,幫助學生快速高效學習生物知識,提高自身綜合素養。
一、注重實驗探究方法,提高生物教學有效性
生物作為注重學生理解能力和思維能力的學科,學生在生物學習過程中存在一定的學習難度,教師在生物教學中應充分考慮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對學生展開逐層遞進的教學講解,給學生生物知識吸收消化的時間。在以往的生物實驗教學中,教師發現部分學生對生物反應現象存在一定的疑惑,不能在課堂實驗探究環節緊跟教師步伐,使生物實驗教學達不到預期的教學效果。據教師觀察分析,學生在實驗課堂的低效率學習是由于對教師講解內容缺乏理解造成的,學生由于接觸全新陌生的生物知識理論,難以快速接受而使學生不能對教師的實驗活動達到理解和掌握。針對生物實驗教學中存在的這一問題,教師需要改變以往的教學方法,在開展生物實驗探究活動之前,給學生預習新知識的時間,讓學生在對探究內容有基本了解的前提下,進行生物實驗的觀察和思考,提高學生課堂學習效率,使學生在生物實驗探究中,真正收獲知識、提高能力。例如,我在對學生進行生物實驗探究活動之前,會將實驗探究活動的內容和具體實施過程印成講義發給學生,讓學生可以在課前有充分的預習時間,使其對實驗活動內容有大體了解,方便之后的課堂學習。教師采取逐層遞進的實驗教學方法,可以使學生更好地投入到課堂生物學習中。學生帶著預習中出現的疑惑進行實驗現象觀察探究,能使學生的生物實驗學習更具針對性和實效性。在此種實驗教學方法下,學生可以邊實驗、邊思考、邊總結,達到生物教學“水到渠成”的教學效果,從而真正提升學生的生物學習能力,實現生物實驗教學意義。
二、增加提問環節,培養學生探究精神
探究精神并不是一朝一夕培養出來的,需要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傾注長期的精力與耐心,不過這并不意味著就沒有技巧可循,只要掌握好教學策略,一樣可以利用有限的課堂教學機會實現對學生探究精神的培養。教師在現階段的生物教學中,應遵循新課程標準改革提出的要求,積極進行教學理念的轉變和更新,不能只是講生物知識傳授給學生,而忽視實際的教學講解效果。教師應發揮學生學習主體的重要作用,在生物實驗教學中鼓勵學生參與課堂實驗探究環節,提高學生生物學習參與感,讓學生在課堂生物實驗教學互動中,得到知識水平的不斷進步提升。教師為判斷學生是否在實驗教學中真正收獲知識與能力,可以采取向學生提問問題的方式,通過學生對教師問題回答程度,了解學生生物學習的基本情況,以便教師之后的教學工作開展。例如,在講解《分子與細胞》這節內容時,我向學生提出的實驗課題是“檢測生物組織中的糖類、脂肪和蛋白質”。在具體的實驗操作中,我選擇花生、大豆和白蘿卜作為實驗材料。通過檢測,我們發現花生含有脂肪、大豆含有蛋白質、白蘿卜中含有糖類。為了解該實驗對學生的實際教學效果,我向學生提出幾個問題:實驗材料是否可被替代?生物組織中是否只含有一種物質?可以用大豆檢驗脂肪嗎?你認為實驗中的白蘿卜能夠用什么樣的材料替換?學生在我的問題之下展開思考分析,將自己的想法發表出來。在學生回答問題之后,我便可以進行后續的實驗探究,驗證學生的結論和猜想是否正確。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利用一些其他的教學方法來提高學生的探究精神,不過需要注意的原則是:教師在實驗活動中一定要給學生機會來參與到實驗環節中,比如設置一些問題,讓學生自己設計實驗過程等,將自己對生物實驗的理解發表出來,可以使學生更加專注的投入到生物實驗探究中,對生物實驗有更深的學習心得和體會。
三、編寫實驗報告,增強實驗教學意義
在高中生物實驗教學中,最終實驗結果的總結與反饋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步驟,因為實驗過程是學生進行科研探究的過程,既然涉及科研探究,那么就一定有最終的探究結果。畢竟生物學科作為一門實驗性很強的學科,實驗過程中很小的一個失誤都會導致整個實驗活動的失敗,因此,對實驗活動的分析總結在學生生物學習上顯得至關重要。當生物實驗出現問題時,學生及時進行失誤原因的探討分析,不僅可以避免今后出現類似的失敗實驗,同時還可以使學生在經驗教訓總結中,得到心的發現和收獲,使生物實驗活動的教學意義更加顯著。例如,在《分子與細胞》的模塊中,在進行“植物細胞的質壁分離及質壁復原”的實驗中,我們選取紫色洋蔥、白色洋蔥、鴨趾草、不同濃度的蔗糖等。在進行具體的實驗操作中,發現達到預期實驗現象的需要使用紫色的洋蔥表皮以及合適濃度的蔗糖,在使用白色洋蔥表皮時,實驗現象并不明顯。對此,我讓學生展開實驗探究現象的歸納分析,將自己得到的結論填寫為實驗報告。教師在實驗教學中注重培養學生分析問題、歸納總結的學習習慣,可以使學生對生物實驗有更深的學習體驗,有助于學生生物素養的完善和提高。
四、借助多媒體教學,彌補實驗器材缺失
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為教師提供了很多有力的教學輔助工具,互聯網上豐富的教學資源也能幫助教師更快地搜索到有用的教學內容,所以利用好多媒體教具,便可以將課堂教學變得更加生動、形象而且十分簡潔、高效。由于實驗器材的缺失導致很多實驗無法向學生進行展示,為有效解決教學中存在的這一問題,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教學講解的優點,將無法進行的生物實驗通過多媒體制作成課件和視頻給學生觀看,帶給學生更加直觀的生物學習體驗。例如,我在講解微小的形態結構和生理現象時,由于教學條件限制無法對學生進行實驗講解。對此,我選擇網絡上的生物教學視頻,通過幻燈片播放細胞有絲分裂各時期染色體的變化,使學生對微小的形態結構和生理變化有更清晰的直觀認識。教師在生物實驗教學中善于借助多媒體等現代教學工具,可以有效彌補實際教學中對生物實驗教學的限制,使學生在多媒體教學方法的幫助下,對實驗現象有更深層次的學習和理解。此外,多媒體教學具有情景真實的教學效果,教師通過播放微小生物實驗以及對其生理變化的觀察,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生物學習體驗,讓學生感受生物實驗的獨特魅力,進而有效激發學生課堂學習興趣,讓學生積極主動投入到生物課堂學習中,使學生在觀看教學視頻的同時收獲生物知識能力的進步和加強,幫助教師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總之,利用好多媒體工具進行教學,可以大大節省教師教學的成本,而學生也可以在學習過程中享受更加生動、有趣的教學內容,無論站在學生的角度還是教師的角度來審視多媒體輔助教學,其教學的科學性、先進性以及有效性都是不可否認的,值得教師大膽嘗試。
綜上所述,教師在高中生物教學中應采取多種方法克服生物實驗教學中的困難,給學生營造更好的學習環境,優化學生生物學習體驗,使學生在良好的學習狀態下快速高效的獲取生物知識,實現自身生物能力的完善加強。相信在教師的辛勤努力下,高中生物實驗課程可以順利有序的進行,學生在實驗教學的幫助下,可以實現自身實驗操作能力、探索能力、觀察能力的共同進步發展,實現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復合型優秀人才的目標。
參考文獻:
[1]羅世軍.新課改背景下高中生物實驗教學面臨的瓶頸與對策[J].高考,2017(27).
[2]房孔英,魯春蕾.高中生物學教學中思維導圖教學的構建策略及應用分析[J].中學生物教學,2018(2x).
[3]浦玲.基于理性思維的高中生物復習教學策略——以“生態系統的功能”為例[J].中學生物教學,2018(z1).
[4]劉潔.高中生物核心概念教學策略的探索——以“通過神經系統的調節”為例[J].中學生物教學,2018(2x).
[責任編輯 張翼翔]
作者簡介: 陳雪容(1981.1— ),女,漢族,福建南平人,一級教師,研究方向:中學生物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