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啟鳳
摘 要:在中職語文“朗讀者”活動的開展過程中,要探索朗讀的文本資源,將“朗讀者”活動融入平時的語文教學中,開展形式多樣的朗讀活動,促使學生進行朗讀,擴大閱讀量。
關鍵詞:《朗讀者》;中職語文 ;“朗讀者”活動
《朗讀者》是央視推出的一檔文化類綜藝節目,教師可將節目中蘊藏的教學資源引入語文教學中,借鑒節目的形式與創意,開展“朗讀者”活動,激發學生朗讀的熱情。
1 開展中職語文“朗讀者”活動的背景
綜藝節目《朗讀者》掀起了“全民朗讀”的熱潮,讓大家重拾起了朗讀的習慣,“朗讀亭”每到一地,來到“朗讀亭”的朗讀者絡繹不絕,朗讀者們排隊數小時,僅為3分鐘的朗讀。“全民朗讀”的熱潮給中職語文教學帶來啟示,教師可以嘗試在語文教學中開展“朗讀者”活動,讓學生通過朗讀進行體驗感悟,感受朗讀的魅力,激發學生參與朗讀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2 探索朗讀的文本資源
2.1 探索《朗讀者》節目中的課程資源,為學生推薦朗讀文本
在“朗讀者”活動中發現,有的同學有朗讀的意愿,但是缺少朗讀的文本。《朗讀者》節目中出現的很多古今中外有關勵志、愛國、惜時、親情、理想、修養、人生感悟等方面的朗讀文本和節目的文案、經典語錄,都可以用來推薦給學生,作為朗讀文本。這些高質量的讀本具有觸動心弦的力量,能讓學生得到啟示,受到鼓舞、感染與教育,獲得正能量。
(1)結合教材中的課文,為學生推薦《朗讀者》節目中出現的同類型文本。
在教學中,教師可根據課文傳達的情感,推薦傳達相似情感的篇章作為學生的朗讀文本,幫助學生進一步感受文章中的情感,加深對文章主題的理解。如課文《我的母親》(老舍)中傳達出“子欲養而親不待”的情感,可推薦節目中出現的《秋天的懷念》(史鐵生)、《寫給母親》(賈平凹)等文章作為學生的朗讀文本。
(2)推薦易于讓學生產生情感共鳴的篇章作為學生朗讀的文本。
節目中出現的有關青春、勇氣等主題的作品,易于引發情感共鳴,帶給學生鼓舞與啟示,可作為朗讀的文本。如著名作家麥加在訪談中談到他的兒子在青春期特別叛逆,他陪著兒子承受青春期的痛,這些體會易于讓青春期的學生們產生共鳴。麥加朗讀了自己寫的《致兒子》,字里行間有對兒子的叮嚀囑咐、對生活感悟的分享、對人生的探討和濃濃的父愛,可將此文推薦給學生,易于讓學生產生思考,獲得啟迪。
(3)推薦《朗讀者》的文案、經典語錄作為學生朗讀的文本。
《朗讀者》每一期的札記、開場白、結束語,主持人與嘉賓的金句,嘉賓朗讀文本中的經典句子都可以作為學生的朗讀文本。這些句子充滿哲思意味,蘊含著豐富的情感、生活的智慧,能給人以啟迪。
2.2 學生自主選擇朗讀文本
除了教師推薦的文本,學生可自主選擇自己喜歡的、打動自己的散文、詩詞、書信、電影臺詞、歌詞等作為朗讀文本。教師可通過布置作業的方式,如讓學生摘抄喜歡的好句好段,督促他們擴大閱讀量,以甄選朗讀文本。朗讀主題詞的確定也可以與作文訓練結合起來,圍繞作文訓練的主題確定主題詞,學生還可以將自己的原創作品作為朗讀文本。
3 開展中職語文“朗讀者”活動的實施途徑
3.1 朗讀課文,在語文教學中融入“朗讀者”活動
在平時的語文教學中,教師可以增加一個開展“朗讀者”活動的環節,在學完一篇課文或是一個單元的課文后,讓學生就所學的課文來進行朗讀,談一談或是寫一寫朗讀的緣由,既能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又能調動他們自己的情感體驗。可采用設置情境的方式,例如:如果被邀請參加《朗讀者》節目,你會選課文的哪一段進行朗讀?為誰而讀,為什么?
3.2 朗讀自選文本,開展形式多樣的“朗讀者”活動
(1)定期開展“朗讀者”活動。
每周開展一次“朗讀者”活動,由幾名同學圍繞同一主題上臺朗讀,或是每次語文課前推選一名同學, 利用課前三分鐘,圍繞主題進行朗讀,可以朗讀教師推薦的《朗讀者》節目中的文本,也可以自由選擇文本,分享有關朗讀的故事、感悟。要求學生全員參與,并將參與情況作為語文平時成績的考察部分,提升學生參與的積極性。“朗讀”不是“朗誦”,不以追求朗誦的技巧為目的,教師要多鼓勵內向的同學上臺朗讀,提升他們的自信心。
(2)開展“朗讀者”比賽活動。
除定期開展朗讀活動外,還可以開展“朗讀者”比賽活動,以賽促讀,促使學生擴大閱讀范圍,提高朗讀水平。教師和學生共同選定朗讀的主題詞,制定朗讀比賽的方案,評選出優秀朗讀者。
(3)利用APP開展朗讀活動。
利用APP開展朗讀活動,如:喜馬拉雅FM ,該應用有一個版塊是“全民朗讀”,可供學生選擇朗讀文本、進行配樂朗讀、上傳作品。學生可將朗讀作品分享至班級QQ群,教師再組織同學們收聽、點評,評選“好聲音”,激發學生朗讀的熱情。
(4)結合作文訓練,開展“朗讀者”活動。
在選擇朗讀主題詞時,可以選擇易于引發學生情感共鳴的主題詞,還可以圍繞作文訓練的主題確定主題詞,學生圍繞主題詞選擇文本進行朗讀,積累好句好段,這對他們的寫作也有一定的啟發,有利于在作文中表達他們的理解與感受。
《朗讀者》節目在為觀眾構建汲取養分和力量的精神家園,傳播優秀文化,兩季嘉賓朗讀的作品有一百多篇,很多觀眾列出了《朗讀者》的書單,開始一本一本地閱讀經典作品,這一現象也體現了主持人董卿推廣的閱讀理想:通過朗讀愛上閱讀。我們也希望通過在我們的教學對象——中職生中開展“朗讀者”活動,探索形式多樣的活動方式,助力這些學習基礎相對薄弱的同學們擴大閱讀面,積累寫作的素材,從人物故事中、優秀的文本中去獲得情感共鳴,獲得啟示,汲取精神力量。
參考文獻
[1]鐘陳威.語文類電視節目蘊含的教學資源及其利用研究[D].貴陽:貴州師范大學,2018.
[2]朱雪婷.朗讀類節目對語文教學的啟示[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8,29(08):233-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