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新課程背景下,傳統教學模式難以滿足學生日益增長的學習需求,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應當積極探索新的教學方法,以提高學生對專業知識的知曉率,提高學生道德與法治意識。實踐表明,小組協作教學模式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主動性。文章聯系實際,就如何合理運用小組協作學習模式打造初中道德與法治高效課堂進行了探究。
關鍵詞:道德與法治;小組學習;合作學習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9)35-0092-01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35.086
新課程標準要求學生自主參與學習活動,親自動手實踐,積極自主探索。在此要求下,小組協作式學習模式得到人們的關注與應用。
一、小組學習模式簡析
所謂小組學習模式,指的是通過教師分組或學生自主分組的方式將學生分成不同小組,教師根據每堂課不同的教學內容為小組分配學習任務,由組間成員相互協作,根據具體學習內容對組間成員進行分工,根據不同學生的特點、能力,分配相應任務,使其充分發揮自主能動性,利用書本資料、網絡資料促成問題解決,并通過學生自主實踐、思考、分析、探討協商的過程,鍛煉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促進學生思維發展,語言表達能力增強[1]。
與傳統教學模式相比,小組協作學習模式最顯著的特點,是尊重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的主體地位,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能動性,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讓學生動起來,積極踴躍地參與學習活動,通過自主探究、自主思考,促進學生實踐能力、創新能力的發展;同時通過小組間的互相討論、互相幫助,讓學生學會如何與人相處、與人合作,促進學生各項能力、品格素質的發展。同時,在傳統教學模式下,教師把握著教學節奏,課堂氛圍相對沉悶,而在學生的積極參與和帶動下,課堂氛圍將得到活躍,課堂教學效率得以提高,以往教學中存在的“高耗低效”等問題將得到改善,教師自身的教研能力也能得到提高。
二、小組協作學習模式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中的應用
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教師需提高學生對相關道德與法治知識的知曉率,讓學生更好地培養自身核心價值觀,能夠正確認識社會、認識自我,以正確的態度、方法處理生活中的各類事件,促進學生良好發展[2]。
(一)科學合理分組
學生存在個體差異,不同學生的學習興趣不同,學習能力、特長及優點也各不相同,只要根據學生實際學習能力、特長優點等合理分組,使學生間能揚長避短、優劣互補,才能推進小組學習活動順利有序地開展,并取得理想的學習效果。因此,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中運用小組協作學習模式的關鍵步驟,為建立合理的學習小組,以保證學生各自的優勢、特點得到充分發揮,學生的潛能得到釋放,主觀能動性等得到充分調動。而要保證分組的合理性,教師需在日常教學中密切觀察,結合學生日常表現與學習成績,按照一定標準將學生分組,確保每一學習小組內都有各種不同能力與特點的學生。總之,科學分組是高效教學的基礎條件,極大程度地使學生進入到“心儀”的小組,能夠調動學生參與學習活動的興趣,提高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讓學生以良好的狀態投入到學習活動中,達到高效率學習。合理分組除了有利于提高教學效率外,還有助于幫助學生構建良好的人際關系,讓學生學會如何正確與他人交往、協商;同時與不同的人接觸,也有利于學生發現他人身上的閃光點,間接促進自身性格、能力的完善,使學生建立更加正確、正直的世界觀、價值觀與交友觀。
(二)教師科學指導小組學習活動
小組協作學習模式倡導將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積極運用自身智慧、知識,在與他人交流協作的情況下促進問題的解決,并從中獲得相關知識與技能,達到學習的目的。但這并不意味著教師完全將課堂交給學生,對學生的學習過程、學習結果不加指導、不予評論。為保證小組協作學習模式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得到合理有效的運用,教師必須充分發揮自身的主導權,做好教學指導工作。具體而言,教師要立足實際情況,在適當的時候采用科學合理的方法對學生的學習過程進行指導,及時指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不足,并給予科學適當的評價,從而引導小組內學生如何學會合作,怎樣正確迅速地進入到課題內容的討論中,以保證學習活動的有效性。
(三)落實小組評價與總結
在運用小組協作學習模式開展初中道德與法治課時,小組評價與總結是不可缺少的一個環節,通過科學合理、客觀全面的總結評價,教師可掌握學生實際學習情況,在此基礎上調整教學策略,實現高效教學;學生也能更清楚地認識到自己在學習過程中的不足,并不斷調整,促進自我完善與轉變。在評價過程中,可采用教師評價、生生評價以及自我評價相結合的評價模式,通過全面、客觀且系統的評價,全面匯總學生學習信息,總結學生學習情況,實現對學生的有效評價。
綜上所述,小組協作教學模式有助于培養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主動性。在初中道德與法制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充分考慮學生、教材、課堂這三個主要的因素,使用科學的方法,將三者巧妙結合起來,確保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李亞卿.核心素養下初中道德與法治高效課堂的構建[J].學周刊,2019(18):68.
[2]周光安.核心素養下初中道德與法治高效課堂的構建[J].課程教育研究,2019(13):78.
[責任編輯 張宏麗]
作者簡介:盧娟莉(1980.12— ),女,漢族,甘肅天水人,中級教師,研究方向:初中政治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