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鄭菁菁,安徽省汽車工業學校
在信息技術飛速發展的21世紀,網絡時代的到來使得各行業正在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作為新時代的中職教師,在教學上思路上要變換新思維和新方法,與時俱進,緊跟時代的腳步。
UMU是一款綜合制作微課、實現課上大屏幕互動、追蹤記錄學習進程、教師學生線上交流的互動學習平臺。一方面滿足了學生個性化的學習需求,另一方面為教師高效、便捷的教學提供了保證。
UMU互動平臺是專為教育培訓機構、企業培訓部門、培訓師及演講者打造的移動互聯網產品,適用于培訓、會議、授課、演講等多種場合。這一平臺能夠用手機隨時組織課堂互動,用大屏幕同步展示互動結果,讓移動互聯網活躍培訓課堂,讓每個人融入、分享、收獲,從而快速提升教師培訓技能。UMU 互動平臺有多種互動環節供教師選擇:簽到、討論、問卷、拍照上墻、小游戲,通過大屏幕完美呈現互動結果,效果震撼。
結合實際教學,UMU互動平臺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
1.操作簡單 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內創建一個活動,根據每個活動的需要進行編輯,能夠及時便捷地為教學提供支撐,非常方便實用。
2.學生輕松參與無需下載、注冊或登錄,只需打開手機瀏覽器,輸入umu.cn及互動二維碼即可登陸到學習互動平臺,參與教學活動。通過移動互聯網改變了傳統交互學習的方式,使教學雙方的交流更便捷順暢。
3.顯著的數據可視化效果 通過翻頁器在大屏幕上展示互動結果,將學員反饋實時轉化為直觀數據,震撼性地展示在投影儀或大屏幕上。
4.焦點話題自動呈現 支持海量學員同時參與,并行發言模式讓互動效率大幅提升,迅速找到現場學員高度感興趣的焦點話題。
5.自動儲存互動數據 讓教學過程材料不再隨培訓結束而消失,并可隨時導出供深度分析。在互動環節標題欄點擊“報告”,編輯報告并點擊“預覽”,點擊“生成PDF”,活動報告即可下載到電腦。從而實現用手機隨時組織課堂互動,用大屏幕同步展示互動結果,讓移動互聯網活躍培訓課堂,讓每個人融入、分享、收獲。
中職學生動手能力較強,對新事物、新觀念容易接受,適應性強,所以,我們必須注重發掘他們的潛力,努力實施“因材施教”。使用UMU互動平臺在組織教學的過程中需要學生用手機操作,可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通過課前、課中以及課后的的設置,全面提升教學、學學之間的互動與交流。
UMU微課是全球首創的人人可教的微課模式,每節UMU微課支持至多9張講稿與5分鐘語音內容,3分鐘即可掌握UMU微課的制作。每節UMU微課學習流量消耗不足1M,適合絕大多數的弱網絡環境。學生通過手機與電腦都可以流暢播放、隨時隨地參與學習。
參與UMU的互動與學習非常簡單,參與者無需下載手機Ap p,通過掃描二維碼或訪問網址鏈接即可參與。通過UMU可以擁有更新穎的情境創設和新課導入,有序高效的提問互動,邀請方式多樣化。
電腦和手機App邀請參與;
大屏幕二維碼:在活動現場可以通過大屏幕的二維碼參與互動;
分享二維碼與鏈接:每個互動與課程都有獨一無二的二維碼,能夠定向邀請參與。同時也可以通過鏈接網址的方式邀請參與互動與課程。
UMU App支持隨時隨地的管理活動、錄制微課、發起實時直播,讓創作隨身攜帶、讓分享隨手實現。
1.添加互動環節并展示結果。UMU支持多種互動方式,可以通過二維碼的方式邀請學生參與互動,并在大屏幕中立即展示結果,這一步可簡單得以實現。邀請好友,拿起手機一起掃描二維碼參與互動,提交信息。大屏幕中的參與人數會同步實時更新。點擊活動標題可以實現全屏,呈現最佳展示效果。
2.引導提問采集學生關注問題。通過UMU互動平臺設置提問環節,引導學生圍繞授課內容提出個人最為關注的問題。學生通過輸入鏈接或者掃二維碼進入平臺后,在手機頁面上錄入個人觀點,點擊“提交”傳輸到平臺。實現迅速匯集學生關注的主要問題。在這一環節,UMU互動平臺有強大的平臺展示效果,通過大屏幕完美呈現互動結果,效果震撼,引發學生共鳴。
3.分組討論與拍照上墻有機結合,展示學生討論結果??梢圆捎眯〗M成果形成后,拍照上墻的方式予以展示,在全班交流環節提供一個可視化的載體,實現全班共享。拍照上墻的放大功能以及展示效果很受學生的認可和歡迎, 值得在小組成果展示環節推廣使用。
4.課后教學效果評估。階段性學習結束后,可利用MUM互動平臺實現學習效果評估。通過采取學生填寫問卷的形式,了解學生對本次授課的評價。問卷題目設置不宜過多,一般以3~5道為宜,可以設置客觀選擇題目或者主觀題目,如“通過本次授課,你認為你對該節課的知識點掌握得如何:A一 般、B較好、C很好”等題目開展評估。便于及時掌握授課效果,進一步改進和提升教學質量。
在信息化高速發展的時代,“互聯網+學習”是教育的必由之路。改變“填鴨式”的傳統教學方法,激發學習者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因材施教,是改變中職教學課堂的可行之道。
UMU互動平臺作為實現教育信息化的重要工具,在掌握其所長的基礎上,克服其不足,將這一軟件與課堂教學的各個環節有機結合,必將在教育教學中發揮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