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 燕
(新鄉衛生學校,河南 新鄉 453000)
近幾年來,我國職業教育蓬勃發展。為滿足教育部對中等職業學校德育課程教學的要求,提高職業道德與法律教學質量,中等職業學校的德育工作者進行了多種嘗試,說課就是其中之一。說課以新課程理念為指導,在教師備課的基礎上,由授課教師在規定時間內向同行或者學者、專家等系統講述某一具體課程的教學設計及其理論依據,聽者對授課教師的課程設計進行評價,互相交流提高的一種教研活動,是一種新穎的集體備課方式。說課可以反映授課教師的教育理念、教學技能、風格、智慧等,有利于促進教學與研究、實踐與理論的結合,從而提高教師綜合素質,促進教師專業成長[1]?,F以職業道德與法律課程中的“慎獨:使修養成為自覺”為例進行說課設計,以期與各位同行交流。
職業道德與法律是中等職業學校德育基礎課程之一,本次說課所用的《職業道德與法律(修訂版)》教材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張偉主編。該教材在以就業為導向的職業教育理念指導下,遵循中職學校學生的特殊性和職業教育德育工作規律,立足中職學生的生活經驗,以案例教學為主,通俗易懂,貼近學生、貼近生活、貼近實際[2]。
教材共5個單元12課,本次課為第二單元第五課第一節第二部分的內容,設計為一個課時45分鐘講完。慎獨既是學生必須掌握的一種道德修養方法,也是一種崇高的精神境界,更是衡量職業道德修養水平的重要標尺,還是后續養成良好職業行為習慣、自覺依法律己等的基礎,在教材中起著承上啟下、貫穿前后的作用,對學習職業道德與法律有重要意義。
根據教材特點、課程教學目標及學生身心特征,確立本次課的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引導學生掌握慎獨的概念,理解慎獨在職業道德修養中的作用,自覺養成慎獨的習慣。(2)過程與方法:充分利用信息化平臺和數字資源,鼓勵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在學到知識的同時提升學習能力。(3)情感態度價值觀:通過學習使學生認識到慎獨的重要性,養成慎獨的好習慣,形成良好的職業道德觀念,注重培養學生愛國主義情感,增強學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根據教學目標,本節課的教學重點為慎獨的概念和作用,教學難點為理解慎獨的作用,自覺養成慎獨的好習慣。
3.1.1 教學設計(1)案例教學。本次課提出“護校實習生丁茹自覺遵守無菌操作規定”“學生曠課不上早自習”“田佳良辱華言論”“荊高峰冒名頂替案”等案例。這些案例有的來源于生活,有的是當下學生比較關注的新聞報道,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有利于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
(2)問題引導。結合不同的案例,引導學生思考:①什么是慎獨?②對個人、行業、社會而言,慎獨有哪些作用?③怎么養成慎獨的習慣?這些問題涵蓋了本次課的重點和難點,學生在思考、解答的過程中,對學習本課知識點的興趣越來越濃,求知欲越來越強烈,培養了主動思考的學習習慣。
(3)分組討論,合作探究。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他們有求知的欲望和學習的能力。對于教師提出的案例,他們有分享交流的欲望;對于教師設置的問題,他們嘗試作答并想聽他人的意見以及對自己答案的評價。本次課將學生隨機分為6組。每組設組長1名,負責組織學生積極發言、參與討論,協調內部分工和合作;課堂發言人1名,負責陳述本組意見和看法;點評發言人1名,負責點評本組課堂表現并對其他組的表現進行評價和打分;觀察員1名,負責觀察班級學生的課堂表現,為點評發言人提供參考意見;記錄員1名,負責記錄小組討論的內容和見解,為課堂發言人起草發言稿提供幫助;總結者1名,負責總結本節課的知識,結合教學內容隨機出題,檢驗學生學習效果。分工的目的是讓小組中的每位成員都有明確的行動目標,增強參與課堂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4)講授法。為滿足教學內容和學生學習需要,在充分運用啟發式教學和學生討論、交流、總結、歸納的基礎上,教師以精練的語言系統講授本節課的知識點,組織學生查漏補缺,促進知識內化。
3.1.2 教學手段 制作PPT和微課,利用網絡教學平臺提前向學生展示,組織學生QQ群在線討論;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將圖片、案例等更好地呈現給學生;在黑板上板書本節課的知識提綱,將重點內容用彩色粉筆標注,有利于學生總結和掌握本節課所學內容。
3.2.1 學情分析 中職一年級學生活潑好動,自律意識不強,注意力持久性較差,厭煩枯燥的理論講解。他們有較強的好奇心,對于身邊現實生活中的案例有濃厚興趣。學生之前已經學習了良好的職業道德在個人成功、國家發展中的重要性,對于提高職業道德修養的必要性有了初步認識,對如何提高個人職業道德修養充滿好奇,具備學習本課的知識基礎和內部動機。
3.2.2 學法指導 本著“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基本原則,本次課學生通過自主探究和小組合作的方式分析案例,總結反思缺乏慎獨的危害,討論中職學生養成慎獨好習慣的必要性,歸納養成慎獨習慣的具體做法。
結合學生認知水平和情感需求,教學分為課前自學、課堂教學和課后拓展3個部分進行。
課前,教師布置預習任務:(1)觀看教師在網絡教學平臺上傳的PPT、微課,結合自身實際,了解什么是慎獨。(2)搜索“田佳良辱華言論”“荊高峰冒名頂替案”等新聞,討論養成慎獨習慣的必要性和意義。預習任務在線完成,不受時間和地點限制,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安排預習時間。
課堂教學分3個環節,設計1課時45分鐘。
4.2.1 結合實踐,導入新課(5分鐘)詢問學生是否主動觀看了PPT、微課,統計學習情況。針對微課中“學生曠課不上早讀,埋怨班長不該檢舉”的案例,結合課前預習情況提問:這位學生所犯的錯誤在班級生活中是否常見?犯這類錯誤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在無人監督的情況下,你會自覺完成該做的事嗎?
針對微課中“護理專業實習生丁茹嚴格遵守無菌操作要求”的案例,提問:你認為道德修養靠自律,還是靠他律?哪個更重要?這兩個案例既反映了學校實際存在的一種違紀現象,也反映了學生在實習時會遇到的道德考驗,與學生息息相關。使用生活中的案例可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幫助學生認識到什么是慎獨,引出本課內容。
4.2.2 分析案例,形成觀念(30分鐘)(1)組織學生分組討論,引導學生思考以下問題:如果你是丁茹,注射器被污染了,此事別人并不知情,你會怎么做?這么做的原因是什么?由小組代表發言,談談什么是慎獨。在學生理解的基礎上,講解慎獨的概念。所謂慎獨,就是在沒有外界監督的情況下,恪守做人準則,不做對國家、對人民、對他人不道德的事。
(2)展示圖片,提出問題:為什么同一個體,在家和在公眾場合表現出了截然不同的面貌呢?生活中有沒有這種人前道貌岸然,人后卑鄙齷齪的人呢?為后面的教學奠定基礎。
結合“田佳良辱華言論”“荊高峰冒名頂替”等案例,鼓勵學生通過網絡查詢有關案件信息,并展開討論:在生活中養成慎獨的良好習慣,對我們走好人生之路起到什么樣的作用?對我們的職業生涯有怎樣的作用?對社會有怎樣的作用?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講解慎獨的意義。
(3)中職學生的注意力只能持續20分鐘左右,因此要及時呈現案例或者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結合“無人監考,誠信考場”的案例和學校近期在校園、教室等公共區域安裝攝像頭的情況,組織學生討論:安裝攝像頭對我們的學習和生活有怎樣的影響?引導學生認識到,安裝攝像頭是對人們行為的外部監督,要提升職業道德境界必須把外部監督內化為內部監督,把他律變成自律,從“要我這樣做”上升到“我要這樣做”。提出問題:怎樣才能做到慎獨呢?以廈門大學碩士研究生、學生黨支部書記田佳良用“支那”一詞辱罵同胞受到校規黨紀處分為例,一個人獲得社會地位和認可需要長時間的努力,但人格破產卻只需要做錯一件事。某地教育局工作人員李麗20年前冒名頂替同學“荊高峰”的學籍上了大學,自以為做得天衣無縫,誰又能想到20年后會真相大白?一夜之間,千夫所指。缺乏慎獨,投機鉆營,即使短期內會受益,但從長遠來看,仍然得不償失。引用三國時劉備“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的名言,鼓勵學生提高自覺自律意識,養成慎獨的好習慣。請學生結合身邊的實際情況,回顧本次課提出的案例,比如按時進班上課、自覺完成預習和課后作業、自覺遵守無菌操作要求等,通過堅持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從身邊做起3個方面進行總結。
4.2.3 總結鞏固,小組互評(5分鐘) 通過各組互相出題的方式隨機檢驗學生對本次課知識的掌握情況,請小組代表總結本節課的知識點,其他學生可補充,教師適當點撥。然后請各小組點評發言人對學生的課堂表現進行評價。評價包括小組成員學習積極性、課堂參與度、課堂紀律、合作程度、學習效果5個方面,每項滿分10分,總分50分。
請學生思考、交流:(1)今天我對自己最滿意的表現是什么?(2)我的學習和工作有失誤嗎?(3)我的失誤給班級、教師、同學及自己帶來了什么影響?(4)明天我會在哪些地方有所改進?通過自問自答的方式檢視自己一天中的所作所為有沒有做到慎獨?如果沒有做到,以后該如何改進?既在實踐中檢驗本節課所學的內容是否遷移到實際生活中,又為下一課講“內?。鹤屍犯袢照橥晟啤弊鲣亯|。
本次課始終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在教學過程中,學生結合自身生活經驗討論、總結、反思,主動探究知識,注意力較集中,課堂參與度較高,教學效果較好。然而,對于能激發學生討論熱情的話題,教師在學生討論過程中也要適當引導,避免出現跑題、偏題現象,既激發學生討論交流的熱情,又引導和控制討論的方向,這對教師駕馭課堂能力提出了較高要求。
課前學生觀看PPT和微課,查詢時事新聞熱點,有助于課堂教學的順利進行,可提高教學效果。然而完成預習任務依賴于學生的自覺性,但是中職學生自覺自律意識不強,有必要通過外部監督加以強化。本次課采用網絡教學平臺,看不到學生課前預習情況,無法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有效監督。而藍墨云班課等軟件能在后臺統計學生的學習時間、頻率、效果,教師需要及時學習、掌握、運用新的信息化技術,以提高教學效果。
慎獨是一個抽象的概念,不容易理解。在課堂上學生展開了熱烈討論,有學生提出疑問:慎獨和自律、自覺、內省這些概念有什么區別?本次課的教學內容回答不了這個問題,說明本次課在設計上沒有滿足不同層次學生對慎獨知識的需求,存在欠缺,還需不斷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