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念 ,黃 敏 ,譚鳳林 ,彭 偉
(1.湘潭醫衛職業技術學院,湖南 湘潭 411106;2.湘潭市第一人民醫院,湖南 湘潭 411101)
現代學徒制是將傳統的學徒培訓與現代學校教育相結合的職業教育制度,是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1]。目前現代學徒制正在我國試點推行,它有助于推動職業教育與就業體系的銜接,提升學生的職業能力、職業素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教育部《關于開展現代學徒制試點工作的意見》(教職成[2014]9號)提出:校企要根據技術技能人才成長規律和工作崗位的實際需要,共同研制人才培養方案、開發課程和教材、設計實施教學、組織考核評價、開展教學研究等。學校承擔系統的專業知識學習和技能訓練,企業通過師傅帶徒弟形式進行崗位技能訓練[2]。根據教育部的要求,我校高職護理專業于2017年9月開始與湘潭市第一人民醫院組建“一醫新星班”,校院在一千余名三年制高職護理專業新生中招生40人,開始了現代學徒制的試點工作。
高職護理專業現代學徒制模式課程體系包括公共基礎課程和專業課程兩大類,專業課程分為專業基礎課程、專業核心課程、學徒崗位課程(專業拓展課程)。健康評估是高職護理專業核心課程,開設于第二學期,共72學時。健康評估或稱護理評估,是系統地收集和分析護理對象的健康資料,以明確其健康狀況、所存在的健康問題及其原因,確定其護理需要,進而做出護理診斷的過程[3]。健康評估是護理工作過程(護理程序)的第一步,是護理工作的核心工作內容之一,其與專業基礎課程有密切聯系,是各臨床護理、社區護理等專業核心課程的基礎。該課程具有綜合性、實踐性特點。
以高職護理專業現代學徒制教學標準和人才培養方案為指導,以護理職業標準(全國護士執業資格考試要求)和崗位典型工作任務的能力要求為依據,以真實護理案例為載體,以培養職業能力為主線,突出護理評估技能訓練,通過工學交替、雙導師制共同完成教學任務。
教育部和原衛生部頒布的《關于確定職業院校開展護理專業領域技能型緊缺人才培養培訓工作的通知》(教職成廳[2003]3號)明確指出:三年制高職護理專業的職業崗位能力包括“溝通交流的能力”“健康評估的能力”等。根據護士執業資格考試相關考點和醫院護理質量標準,確定本課程的教學目標:掌握護理評估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具有良好的溝通交流能力、能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能運用問診、體格檢查、查閱輔助檢查結果等護理評估方法,準確、全面地收集患者健康資料;能初步確定患者現存的和潛在的健康問題;能規范書寫相關護理病歷;具有評判性思維能力;具有安全意識和人文關懷精神。
高職護理就業主要面向內科護士、外科護士、兒科護士、急診護士、社區護士等護理崗位,培養能從事臨床護理、社區護理和健康保健的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分析臨床護理崗位入院護理、住院護理、出院護理工作過程中護理評估相關典型工作任務,即問診、體格檢查、查閱輔助檢查(實驗室檢查,心電圖、影像檢查)等收集健康信息的方法和健康資料的整理、分析和記錄,轉化為學習任務(教學內容),根據完成工作任務的能力要求將教學目標具體化[4]。健康評估的總任務是收集、分析和記錄健康資料,根據科室崗位不同以及從共性到個性的認知規律,現代學徒制課程教學內容序化為:整體護理評估和記錄、各系統護理評估(呼吸系統評估、循環系統評估、消化系統評估、神經系統評估)和記錄,要求學生會問、會做、會看、會寫[5]。國內的《健康評估》教材缺乏生活自理能力、跌倒與墜床、壓瘡等風險評估內容,根據崗位需求在“整體護理評估”中增加這些內容;將問診和體格檢查按系統評估整合,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整體護理評估思維[6]。體格檢查是課程的重點,該部分內容在美國《健康評估》教材中占全書的95%,而實驗室檢查、心電圖檢查、影像學檢查等輔助檢查內容并沒有納入其教材中[7],但查閱輔助檢查結果是整體護理評估和觀察病情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國內教材所包含的內容,將其放在“整體護理評估”中,并在各系統護理評估中鞏固和運用。要求學生初步掌握臨床最常用和最基本的血液、尿液、糞便、肝腎功能、電解質檢查異常結果的臨床意義,能識別正常心電圖,能做好影像學檢查前的指導工作。
健康評估課程由學校和醫院雙導師共同教學,采用學校和醫院雙場所“循環式、分段式”工學交替教學模式[8]。學校導師通過真實案例分組討論、情境教學、標準化病人訓練、角色扮演等教學方法,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手段,使學生掌握相關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一名醫院導師負責1~2名學徒的在崗技能訓練,通過分小組、科室輪換的形式現場教學,通過醫院真實環境、真實工作任務在崗培養學徒的健康評估崗位能力、職業情感和素質。理論教學、校內實訓、醫院在崗培訓交替進行,學校理實一體化學時52學時,醫院在崗培養20學時。
將護士執業資格考試和醫院護理相關質量標準融入考核評價,建立和完善各項評分標準,采用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的形式,全面評價職業能力和特定學徒崗位能力。形成性評價占總評成績權重的50%,包括預習情況、上課的學習態度、作業完成情況、單元測試成績、醫院見習態度、網絡教學平臺使用情況等以學校為主的評價;終結性評價占總評成績權重的50%,主要包括學校組織的期末理論(筆試)和實踐考試(分組抽簽進行客觀結構化臨床考試),以及醫院組織的護理評估資料收集、分析和記錄的綜合技能評價。評價主體有學校的導師、學生自評和互評、計算機輔助評價(學業標準評價),醫院的導師和患者(學徒標準評價)。學校導師負責學生在校學習情況的考核評價,醫院導師負責學生在醫院見習態度、崗位技能的考核。
自2001年開始,我國將健康評估列為護理專業的核心課程,但目前臨床護士普遍對健康評估的重要性認識不足[9],對身體評估知識的掌握程度不能滿足實際工作的需要。高職護理與本科護理的健康評估缺乏明顯的層次差別,其課程標準與護理崗位要求存在脫節的現象。因此,現代學徒制模式下的健康評估課程標準建設能有效保證教學內容即是工作內容,教學過程即是工作過程,從而提高學生對職業崗位的適應性和初級護士崗位能力培養的針對性。
與一般的課程標準相比,現代學徒制模式下的課程標準強調課程內容必需對接職業能力要求,教學過程對接生產過程[10],充分體現校企雙主體育人、雙基地育人、雙導師教學、學業和學徒雙標準評價等現代學徒制特征。應明確學校與醫院導師的具體教學內容、目標和學時等,針對教學目標制定詳細的考核評價標準、成績評定方法。
健康評估課程教學內容和目標,如何既滿足學徒崗位工作需要,也滿足學生的職業崗位和可持續發展的需要?目前的臨床護理評估內容主要體現在入院評估記錄表(單)、護理記錄中,但其格式和內容各醫院并不統一,同一醫院各科室之間也會有專科特點。本課程標準主要針對崗位“共性”的護理評估內容進行教學,在后續臨床護理課程教學中再結合各??铺攸c,補充其他護理評估內容[10]。調研學徒所在湘潭市第一人民醫院護理崗位的護理評估任務及入院護理評估單、護理記錄內容,包括飲食、睡眠、運動、排泄、溝通能力、心理狀態、疼痛、出入量和血氧飽和度等的問診和觀察,生命體征、意識、皮膚、營養、視力、聽力和瞳孔等的體格檢查,生活自理能力、跌倒與墜床、壓瘡、管道滑脫等風險評估,以及??魄闆r的評估。另外,調研我校分布在湖南省、廣東省、福建省、北京市等地的80家實習醫院,護理評估工作任務也基本一致。目前,作為健康評估主要內容的體格檢查(身體評估)與臨床醫學專業的診斷學課程相關內容并無太大差別,沒有突出與護理診斷相關的護理評估內容。許穎等[11]分析發現涉及8大系統的38項臨床護士實施的護理核心身體評估項目,因此高職護理專業身體評估的具體內容和要求尚待進一步研究確定。
總之,由于護理職業的特殊性,高職護理專業學生要在三年學習期滿才能考試并獲得護士執業資格證,因此,在學徒培養期間學生不允許獨立頂崗工作,再加上醫院導師工作繁忙,患者對“見習生、實習生”的不放心,完全在崗培養很困難。通過工學交替、“識崗—仿崗—協崗—準崗”四階梯的實踐教學模式[12],可逐步提升學生的護理評估技能。如在課程學習之前,“一醫新星班”的學生假期中在醫院導師指導下進行識崗體驗;在課程學習期間,學生在雙導師指導下進行仿崗訓練和協崗工作;第三學年的準崗實習為“學徒”成長為“員工”奠定基礎。協崗的具體內容、要求和時間安排還有待進一步優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