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家強,陳永正,張 磊,黎 剛,白 玫
(遵義醫科大學,貴州 遵義 563000)
案例教學法(Case-Based Teaching)于1920年由美國哈佛商學院所倡導,迅速從美國傳播到世界各國,現已成為國內高等教育教學研究和開展的熱點,也被認為是未來教育的一種方向[1-2]。藥物化學作為藥學類專業重要的專業課[3-4],其教學的主要目標是:(1)掌握重要的藥物化學理論、創制新藥;(2)理解藥物的化學、藥效作用和藥物治療的關系;(3)增強科學用藥、認識思考能力的重要性;(4)認清藥學人員在臨床治療中的特殊作用,提升專業的責任感和使命感。要實現這些目標僅僅依靠傳統的授課方式,很難實現,因此,案例教學法可作為傳統課堂講授的重要補充。為了培養符合要求的藥學人才,筆者結合自身的教學經驗和體會,就如何在藥物化學課堂教學中開展案例教學進行了探討和思考。
在傳統的課堂教學過程中,雖然授課教師會根據授課內容開展啟發式、互動式教學,但是遠遠不夠,學生主要是被動地接受課堂知識,而案例教學過程可促使學生獨立思考,主動、自主、有效地去學習知識[5]。
在藥物化學案例教學過程中,主講教師需首先在課前提供具體案例背景及相關問題,然后在課堂上引導學生討論,解決案例中涉及的各個問題。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鼓勵學生獨立思考案例中的相關問題,學生則需要事先在課下主動學習,通過查閱相關資料,自主解決案例中涉及的問題。培養其主動學習知識的能力,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在今后藥學工作中遇到問題可用類似的方法去解決不同的問題,對學生今后獨立開展工作具有很大幫助。
與傳統授課方式不同的是,案例教學法是由學生來講述案例、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6]。相比于由教師講授,課堂氣氛會更活躍,因為每名學生都參與到教學過程中,會更專心和積極。在教學過程中,授課教師注意引導學生討論,促使學生發現問題、思考討論,最終得出解決方案。
比如,針對一個藥物,選擇其臨床藥學實踐進行案例教學。在教學過程中,主講教師需積極引導學生,首先要認清患者的疾病癥狀和用藥史,然后引導選擇相關的藥物進行治療,再分析比較不同藥物的優缺點以及聯合用藥關聯和配伍禁忌等,最后確定合理的臨床藥物治療方案。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常常有不同的觀點,甚至是截然不同的看法。原本水平差不多的學生,經過課前的準備和課中的引導,都能表達自己的觀點,好的發言和觀點還會得到其他學生佩服,既可促進討論的積極性,也可活躍課堂氛圍。事實上,案例討論教學的意義不在于最終得到一個正確的方案,更在于解決問題這一過程的收獲。
傳統教學過程以教師講授為主導,學生按照教師的思路去認知新的知識。而案例教學法則以學生討論為主,增加學生的表達機會,提升語言表達能力,在爭論過程中還可使得學生的思維變得更敏捷,提升協作與合作意識[7]。通過對同一問題不同觀點或對新問題的討論,最后得出合理的方案,既能激發學生的思維,又能培養學生的判斷力和決策力。
在開展藥物化學案例教學時,不同的小組需就同一個案例進行查找資料、相互討論、寫出發言提綱,然后在課堂上發言交流,這些過程都是自主協作安排。而一個好的案例往往綜合了不同學科,涉及的知識點多,要解決所有問題是有一定難度的,需用到多方面的知識,為了能在討論中發言,小組成員要不斷思考、加強協作,最后形成一致意見,以便能更好地參與討論。同時,授課教師需提高案例討論主持的能力,明確該案例的教學目標,要時刻調動討論者的積極性,要讓發言者情緒平和、表述清楚。若發現發言者的錯誤,需加以暗示,鼓勵所有學生參與討論,解決案例中的一些難點問題,最終達成一致意見。
在藥物化學課程中實施案例教學的關鍵是提供豐富的、合適的案例。現有的藥物化學教材中,案例資料不多,針對性不強,因此需根據教學目標選擇和收集不同類型的藥物化學案例,如注重方案選擇或重視過程推理等案例形式。同時,在案例的選擇和收集中,還需要注意案例的理論背景、問題意識和寫作風格。不同藥學理論背景的案例,對學生的學科知識要求是有差異的,所解決的藥學問題也是不一致的,需根據不同藥學專業的培養目標進行合理選擇。如對于藥物制劑專業的案例,需注重藥物化學知識與制劑工藝的聯系。對于臨床藥學專業的案例,涉及臨床用藥、選藥及藥物相互作用等藥物化學相關內容的案例則是很好的素材。而藥物化學案例中設置的不同問題,主要是為了在教學中提高學生的思考能力、爭辯能力和探索能力,需循序漸進地去設計一些特色鮮明或多學科交叉的問題,引發學生爭論與思考。另外,藥物化學案例的寫作風格和篇幅長短對教學的影響也是有差別的,在案例的選擇中也需引起注意。
因此,在藥物化學開展案例教學,需逐漸收集和積累藥物化學案例。如何進行相關案例的選擇和收集呢?筆者有以下思考:(1)可參考國外經典著作,如美國的藥物化學教科書Foye’s Principal of Medicinal Chemistry(5th edition,2002)中,在藥效類藥物中,每章都有一些案例,值得借鑒。(2)授課教師自己撰寫一些案例,如可根據自己的學習、工作、科研經歷編寫一些案例;同時,還可結合國內外的藥學事件編寫一些案例,如“沙利度胺-反應停事件”“克倫特羅-瘦肉精事件”“四環素-梅花K事件”等,這樣的案例不但生動形象,還與工作、生活密切相關。(3)為了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還可以讓學生自找或自編一些案例,寫上學生的名字,收集到案例庫,提升學生參加的積極性。
藥物化學案例教學法也對授課教師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首先要有明確的教學計劃,對案例教學過程要有整體設計,如了解教學對象的知識結構、認識教學目的與教學要求、教學效果的設想、教學過程的控制等。
因此,教師在案例選擇時,內容需與學生的專業知識背景密切吻合,既要有深度,也需有廣度。在學生分組時,教師要充分考慮其性格、成績、能力等方面的差異,進行綜合組合,做到相互促進、互相補充、取長補短。同時,教師還需要課前布置,引導學生查閱資料,獨立解決案例中的問題。在整個過程中,教師需與學生不斷交流,讓學生學會如何通過藥物化學理論知識去解決實際的藥學問題。
在藥物化學案例教學中,學生是教學的主要參與者和實施者,是教學的主人。因此,學生需要結合案例中的問題,提前準備,獨立思考,學會創造,解決問題,提升能力,讓課堂變得生動、活潑、有趣。
在這個過程中,學生需做到:(1)提高參與意識,主動學習,不斷學習,多與教師和學生交流;(2)學習收集信息、查閱資料、閱讀文獻、理解消化、分析思考等;(3)學會傾聽,學會幫助,幫助那些性格內向、學習能力較差的學生;(4)提升講述、討論等語言表達技巧;(5)學會相互學習,取長補短,互相激勵;(6)刻苦學習,奮發向上,積極進取。
綜上所述,為了在藥物化學教學中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適度的案例教學十分有必要。同時,該教學模式也對教師和學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包括角色的定位與轉變、教與學等觀念的更新、綜合能力的培養與提升等。如何更好地在藥物化學課程中開展案例教學,培養服務社會的優秀藥學人才,還需大家共同努力,不斷探索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