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學娟
為加快市場經濟的發展水平,目前國家不斷刺激群眾消費,在此環境下港口企業得到快速發展,企業吞吐量呈現逐年遞增態勢,企業利潤隨之上漲,利潤與風險同在,因此保證利潤的同時降低風險,是目前港口企業的重點工作。建立完善的內控管理體系,是企業實現財務有序化管理的基礎條件,再結合相應的財務風險防范措施,才能有效規避資金鏈斷裂風險。
內控管理和風險管理是企業管理必不可少兩個方面,前者能促進企業健康、有序發展,后者降低運營風險,兩種管理方式相輔相成,缺一不可。港口企業是我國的門戶企業,在某種程度上標志著我國經濟的繁榮程度,目前港口企業逐漸意識到風險管控的重要性,很多企業依托自身發展現狀,從企業長遠發展角度考慮,制定與較為完善的風險管理體系,其中就包括企業內部控制建設,及財務管理制度。根據動態變化的市場,不斷改進管理體系內容,業務運轉完全處于企業監管下,再加上對市場經濟的動態分析,經營風險被逐步降低。
港口企業與國內、國外企業都建立合作關系,導致其內部管理內容復雜性提升,內控管理制度的健全,對降低管理復雜性有顯著效果。制度的完善意味著管理漏洞逐漸減少,財務管理向業務運作的各個環節滲透,加上互聯網的協助,信息傳遞滯后缺陷被改善,在制度的強有力約束下,員工積極工作,處理事件效率提升,這些改善都歸功于制度漏洞的減少。
企業內部建設速度加快,有利于明確崗位分工,層級界限分明,獎懲機制健全,職員潛力被深度挖掘。企業經營過程穩定,職員規避風險意識增強,即使出現突發事件也能快速處理,進而保證生產經營過程的順利進行。企業內部結構合理,員工各司其職,營造和諧、有序的工作氛圍,在不知不覺間就提升經濟效益。
在競爭激烈的大背景下,港口企業多注重對長遠的戰略目標進行規劃,忽略對財務部的建設和管理,再加上企業受傳統經營理念影響較大,現代化的財務管理方式很難融合到企業管理中,各項新制度還需要經歷較長一段時間磨合。例如企業財務部與傳統的“賬房先生”并無太大區別,只會進行記賬、整理財務報表等簡單工作,不能深入學習財務數據分析、風險點分析等技能。企業監管層未將崗位職責落實到位,對各部門平時存在的不規范操作現象,抱著得過且過態度,內部管控制度形同虛設。
港口企業規模通常較大,尤其是上市公司,在基本賬戶外,公司可能還會設置多個臨時賬戶,這對實現資金的有序管理極為不利。資金管理缺陷的具體表現為:資金預算存在虛報行為,且很多資金審批出現越權審批現象。財務信息不夠透明,各部門間財務交流存在障礙。資金管理結構散亂,不能準確記錄每筆資金流向,存在嚴重的資金虧損現象。各部門申請的業務資金沒有專門機構進行審核,資金審核能力弱。
在計劃經濟的長期影響下,政府對港口碼頭、泊位的投資力度較大,然后交由企業經營管理,企業沒有獨立的財政管理權。固定成本在港口企業經營中占很大比例,再加上碼頭的折舊、維修等多種費用,經營成本在不斷增加。此外,收款不及時、賬務整理延遲也是港口企業經營中經常出現的問題,究其原因無外乎是防范風險的意識薄弱,且缺乏完善的預警機制。
傳統理念根深蒂固,為盡快轉變企業管理者思想,國家可進行干預,強制公司領導者學習、了解新型經營理念,并向其分析新舊理念區別,提升領導者的思想高度,讓其近距離接觸新理念。在理念轉變的基礎上,將公司的各項章程有針對性的調整,加強對財務部門的管控,并加強崗位監管,落實各項制度,從根本上消除虛位現象。此外,企業要加強與其它企業的交流,適當引進國外先進的經營理念,將其改造成適合自身發展的經營方式。
建立內部資金保護機制,嚴格按照制度完成投資、業務分配等各項流程,保證資金鏈良性循環。港口企業運營過程中,貨幣資金的流通量很大,在科技推動下,船舶朝著大型化、高速化方向進發,在準備大量固定資產的基礎上,碼頭建設、深水泊位的建設等方面資金都由企業承擔(應該是碼頭建設、深水泊位的建設等方面資金需求大吧?),因此企業必須借助現代化技術,對貨幣收付過程進行嚴格規范,并建立相應的收付控制體系。同時將授權審批體制按照企業運營情況進行完善,對經辦人的職責范圍加以明確,經辦人必須按照收付流程有序完成現金收付業務。若職務間存在職責糾紛,需及時劃分職責界限,保證資金管理工作順利進行。
1、授權逐級進行
在公司《總章程》中,明確規定授權等級,各部門不能出現越級審批現象。對于風險較大的決策,需要企業管理部門層層把關,不斷改進決策方案,將決策實施風險降到最低,實現企業決策過程的動態化管理。
2、內控批準體制要完善
可將“三重一大”相關制度運用在企業管理中,若決策風險大、人事變動大或者項目這資金金額大,都需要參照制度完成申請文件準備、文件審批等工作,審批部門要嚴格把控重大事項的風險點,對風險較大事件可不予審批通過。
3、管理章程保持動態修訂狀態
尤其是財務部,將《會計核算辦法》不斷完善,明確財務部各崗位職責,利用互聯網實現對財務數據的信息化管理。財務部既要高效完成賬務記錄任務,還要綜合分析企業歷史經營數據,對企業經濟的未來走向進行預測,預測結果將作為企業對外投資的重要參考依據。
4、制定內部獎懲機制
如對公司的《績效管理辦法》進行完善,定期對部門工作情況進行考核,并根據各部門運營情況,制定月目標、年度目標,對于達到目標者予以績效獎勵,未完成目標者扣除相應獎勵,做到按員工能力發放薪資,避免企業內部出現“蛀蟲”,從而保證企業的健康發展態勢。
此部門功能齊全,在級別上與財務、審計等部門保持一致,該部門負責收集部門上報的原始數據,對數據進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將債務清償、收益等能力作為風險預警體系的重要內容,從而建立風險預警指標點。利用完善的指標點對財務管理進行分析,若出現異常結果,相關部門要及時查找歷史運營數據,從根本上排除管理風險。
風險產生原因分為兩種,一種是外部因素,例如無法掌控的市場經濟形勢、國家政策變動等,針對這類風險,部門要對市場風險進行預測分析,并向企業領導者提供風險最低的業務運行方案,實現對市場風險的有效規避。另一種是內部因素,多由內部管理斷層、經營不善等因素導致,部門需通過分析確定風險產生的具體原因,提出有效的彌補方案。管理和預警相結合,能實現對運營過程的動態化管控,及時預警風險,將企業經營損失降至最低。
港口企業作為我國的門戶企業,其貿易往來逐漸與世界各國接軌,經營風險也在不斷增加,傳統的風險防范方式較為單一,不能對多變的企業經營模式進行有效防控。可見探索更加完善的風險防控體系,是港口企業發展的必然趨勢,本文重點分析內控管理和財務風險防范的相關措施,希望對港口企業的進一步改進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