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云秋
隨著國家人才強國戰略和高等教育國際化的不斷推進,高校海歸青年教師的比例逐漸上升,給高校黨組織的黨員發展工作帶來了新問題和新挑戰。因此,對海歸青年教師黨員發展的研究現狀、 問題特點和影響因素等進行歸納和系統分析是十分必要的,也是進一步加強和提升黨組織對海歸青年教師影響力和吸引力的重要途徑。
隨著國家和地方對海歸人才的重視和支持政策的出臺,近年來,我國留學人員歸國的數量逐漸增多。 根據教育部有關數據,從1978年至2017年年底,我國留學回國人數穩步提升,高層次人才回流趨勢明顯。其間各類出國留學人員中, 有共計313.20萬名留學生在完成學業后選擇回國發展,占已完成學業留學生人數的83.73%。十八大以來,隨著留學回國發展人員的不斷增加,已有231.36萬人學成歸國,占改革開放以來回國總人數的73.87%。
高校海歸青年教師是留學歸國人員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他們在知識儲備、研究能力以及國際視野方面,為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的發展提供了高層次的人才基礎和豐厚的知識基礎。但同時,受各種相關因素的影響,海歸教師回國后的黨員發展工作,進展并非十分順利。 做好海歸青年教師的黨員發展工作,最大化地發揮海歸青年教師的作用, 既是新時期高校黨組織的光榮責任和使命,也是高校黨建工作要面臨和解決的新問題、新挑戰。在此背景下,本文通過查閱國內外關于海歸青年教師的文獻,運用系統論的原理,對高校海歸青年教師進行了特點概述,并分析了高校海歸青年教師黨員發展中所面臨的現狀問題、影響因素以及應對的有效路徑。
結合相關文獻以及聯合國對青年的年齡界定,通常將海歸青年教師的概念界定為:年齡在45 周歲(含45周歲)以下,在國(境)外取得學歷(研究生或本科生)后回到國內高校專門從事一線教學和科研工作的教師。目前國內對海歸青年教師黨員發展的研究,主要有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兩種方式。 定性研究中,許奕鋒(2010)對海歸知識分子的政治認同特征進行了分析。 呂憶松等(2012)則指出,目前高?;鶎狱h組織在海歸人才管理中存在著 “促進海歸人才充分發揮作用的機制還不夠完善,缺乏引進人才和原有人才協調發展的機制”等,影響發揮政治核心作用面臨的新挑戰。李云先(2015)指出高校海歸人才的特點之一是黨員人數少,比例偏低。 定量研究中,李蕾、黃鑫城(2015)在調研海歸青年教師后認為“政治認同性低,組織發展步伐不快”。 李娟(2016)對北京市6 所不同類別高校海歸青年教師的思想政治狀況進行了調研。蔡蕾(2017)通過對高校高層次海歸人才黨員發展工作的實證分析, 提出要加強黨組織的吸引力、親和力、執行力和凝聚力。
系統理論是研究系統結構和規律的學問。從系統論的角度考慮海歸教師的黨員發展問題,是把海歸教師黨員發展作為一個系統考慮,以海歸教師黨員發展工作中呈現的問題特點作為系統要素,海歸教師黨員發展的影響因素作為系統結構,海歸教師黨員發展的有效路徑作為系統功能。
從系統要素來看,根據現有文獻對青年教師黨員發展工作的研究成果可知,目前高校青年教師黨員發展工作存在的主要問題是“一低、二少、三難”:青年教師比例偏低,申請入黨人數少、發展黨員少,對青年教師啟發教育難、發展工作難,黨支部在發展青年教師加入黨組織中有畏難情緒。海歸青年教師的黨員發展工作與青年教師黨員發展工作有一定的交集,但海歸青年教師的黨員發展工作又有其特殊性。 概括起來,目前海歸青年教師黨員發展工作存在的問題,即海歸青年教師黨員發展人數少、比例偏低、入黨積極性低、對黨支部的活動參與度和認可度不高等。
1.社會環境因素。海歸人才在留學過程中,難免會受到異國文化和思想的影響與熏陶,因此多元文化和異國大環境的深入影響,容易造成理想信念和政治信仰的模糊,對黨的基本路線方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核心價值體系,對馬克思主義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等缺乏系統的學習理解, 因此海歸青年教師缺乏政治熱情、對黨的執政情況存在一定程度的認識偏差,這些情況還是客觀存在的。 此外,海歸青年教師歸國后國內發展形勢已經有所變化,他們在工作中往往會帶有異國文化的理念和工作方式,而這與中國社會情況有所不同,使得他們要在自己的行為和價值觀方面做出改變,來適應國內的大環境,否則很容易產生適應沖突和矛盾。
2.組織建設因素。從高校來講,普遍存在重業務、輕政治的傾向,更多地把精力放在教學科研上,對教師理想信念和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教育有所放松,缺乏硬性要求和衡量標準。 因此,多數高校放松了對海歸青年教師政治上的培養和關心,缺少主動進行培養教育的意識,因而難以吸引海歸青年教師加入黨組織。目前,我們在發展黨員中必須遵循完備的程序,這也是確保發展黨員質量的重要環節。 但是從某種程度上,黨員發展的嚴格程序也制約了一些人加入黨組織的意愿。高校海歸青年教師的工作主要圍繞教學、科研等開展,任務繁重,很少有人能夠并且愿意花費大量時間在入黨的流程上。因此,很多海歸青年教師在被問及“黨員發展問題”時,往往就“暫時不考慮了”。
3.個體自身因素。從群體特點來看,海歸青年教師由于年齡結構趨于年輕化,其留學國別(地區)以發達國家(地區)為主,處于職業生涯的起步階段,具有較高的職業發展要求。他們具有開放創新精神以及較高的專業素養,并且他們的挑戰意識和生存意識強,具有多元化的價值取向。 從思想狀況特點來看,海歸青年教師整體的思想狀況總體向好,但他們的愛國主義情感認同與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深度認知呈現二元分化;對國家時政大勢的不實報道容易偏聽偏信;對個人生活工作狀況的比較心理和情緒主動輸出傾向明顯;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認可程度和接受意愿較低。他們的政治認知正確與模糊并存,政治情感熱情與冷漠并存,政治動機理想與功利并存,政治態度堅定與搖擺并存。 從歸國適應特點來看,海歸青年教師由于角色轉換帶來壓力,適應環境需要過程, 對國內相關優惠政策與服務機構不了解,受到學校管理層面的制約等因素,使得他們在歸國適應上呈現出適應時間較長、適應難度較大的特點。
1.加強制度建設,完善服務體系。要從海歸青年教師黨員發展工作的深入、黨員發展覆蓋的廣度、黨員發展工作內容的細化、 黨員發展工作的創新協同等方面,構建高?;鶎狱h組織的服務格局,使海歸青年教師黨員發展工作切實深入基層、擴大覆蓋、細化內容、協同創新。 建立優秀海歸青年教師入黨目標責任制,堅持和完善入黨積極分子聯系人制度,建立適合海歸青年教師特點的培訓教育制度,建立談心談話制度、師生黨建融合制度、職業發展與黨員發展“雙向培養”制度等。構建“黨員發展工作有深度、黨員發展覆蓋有廣度、黨員發展工作有溫度以及創新協同有力度”的工作格局。 要建立健全黨員發展工作制度體系,全面規范黨員發展工作全過程,建設得力的專兼職隊伍,落實黨員發展工作責任制,通過民主、公開的發展程序接受群眾的監督,保證黨員發展工作的數量和質量全面提高。
2.加強作風建設,增強實際效果。吸引優秀人才是高?;鶎狱h組織的根本價值取向和重要職責,高校黨組織要從思想作風上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加強作風建設宣傳,發揮高?;鶎狱h組織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要加強理論聯系實際,多調研、多聽取意見建議,在工作作風上克服形式主義和官僚主義。要通過堅強有力的“以人為本”服務核心、形式多樣的支部活動載體、師生黨建的有效融合以及切實有效的考核評價機制等路徑,切實發揮各級黨組織的領導核心、政治核心、戰斗堡壘作用,發揮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做到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3.加強黨建文化,提升示范引領。高??梢酝ㄟ^樹立正面教育典型,以點帶面進行輻射,充分發揮優秀海歸人才的模范引領作用。 高??梢詮狞h員發展的內容、載體、形式、考核等方面進一步完善,加強黨建文化的引領和構建,以黨建文化引人、以黨建文化育人、以黨建文化留人。 利用互聯網、黨日活動、志愿服務等載體,聯合社區、政府等加強黨建活動的教育功能,提升黨建文化的內涵。 結合海歸青年教師特點,實施分層次分階段培養戰略,將培養階段分為基礎性、發展性、成就性三個階段;深入學習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加強其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教育, 黨支部活動的內容要寓思想性、知識性于一體。